都蘭縣沙漠化治理 有望重現綠洲夢

都蘭在蒙古語中的意思是“溫暖”,素有柴達木“綠洲”之稱,位於青海省中部、柴達木盆地東南部。東部靠海南州興海縣,西、北部分別與格爾木市、大柴旦鎮、德令哈市和烏蘭縣相鄰,南部以崑崙山為界與果洛州、玉樹州接壤。距省會西寧428公里。 其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1500前,都蘭縣是“唐蕃古道”青海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鎮。

周秦至漢初,都蘭屬西羌之白蘭羌牧地。公元4年(漢文帝元始四年),都蘭屬漢朝統轄。公元四至七世紀,是鮮卑吐谷渾王朝的領地,後被吐蕃兼併。從十三世紀(元代)起都蘭始歸中央王朝版圖,直至現代。

走進青海省都蘭縣夏日哈鎮北沙窩防沙治沙項目區,一個個方形的沙障內草木茁壯成長,一株株青楊挺立在沙丘上,將流動的沙丘牢牢固定住,昔日黃沙漫天的景象已經不再。26 年前,夏日哈地區平均每年有 30 畝苗田被流沙淹沒;

如今,這一地區造林面積已超過 2.6 萬畝,昔日的不毛之地變得生機勃勃。

都蘭縣位於青海省中部、柴達木盆地東南隅,總面積 4.527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 3100 米,屬高原乾旱大陸性氣候,年均降水量 179.1 毫米,是柴達木盆地 3 大現代風沙分佈區之一,生態環境具有特殊性、脆弱性和重要性特徵。近年來,全縣人民不斷努力,用他們的勤勞和汗水,在一片片黃沙地上織就了一個綠色夢想。

都蘭縣沙漠化治理 有望重現綠洲夢

驅車沿109國道進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夏日哈地區,這裡曾經每年春天一颳風,漫天黃沙遮天蔽日,風大的時候流沙滯積在109國道上,沙堆常常能阻斷交通。

戈壁灘風大、土壤條件差,再加上嚴重缺水,植樹難度特別大。每年植樹期間,都蘭縣林業部門全體職工每天都在沙窩裡忙碌。

都蘭縣沙漠化治理 有望重現綠洲夢

都蘭縣沙漠化治理 有望重現綠洲夢

運樹苗、引水、栽樹……由於植樹期短、戰線長,尤其是往兩三公里遠的沙窩裡運樹苗更是一件困難的事,車輛進不去,只能靠人背或僱傭當地群眾的駱駝把樹苗馱進去。

如今,再站在夏日哈鎮沙珠玉村和夏塔拉村的北沙窩高處眺望沙丘,早已沒有了往日的景象。極目望去,遠處的樹木綠葉招展,一直延伸到遠方的沙丘,林帶與青草為伴,以沙丘為敵,“鎖住”黃沙侵入的腳步。

近年來,我省針對實際,在治沙上,採取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治用結合,突出重點,綜合治理等措施,逐步遏制沙漠化擴大趨勢。

在佈局上以柴達木盆地、共和盆地和環青海湖地區治理為主線,以保護和擴大林草植被和沙生植被為中心,建立防治用有機結合的治沙工程體系。

都蘭縣沙漠化治理 有望重現綠洲夢

在風沙危害的貴南黃沙頭、海晏克土、都蘭夏日哈、共和塔拉灘和格爾木烏圖美仁,經過示範區建設,初步形成了完善的治理技術,實行“以固沙為主,固阻結合,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的治沙措施,採取烏柳深栽、針闊混交、喬灌搭配的治理模式,在沙丘的背風坡實行楊柳深栽造林治理模式、丘間地實行多樹種配置的治理模式。

(烏柳深栽:對樹栽進行不同處理幾乎不會影響生長狀況,成活率都在90%以上,將樹栽浸泡後深栽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烏柳固定沙丘後可促進草本植物的定居,推動植被自然恢復的進程。)

(針闊混交:針闊混交林內動、植物種群豐富,食物鏈條中間環節多,有利形成穩定的生物群落。因此針闊混交林較純林有更強的自我調節、維持生態平衡的能力,可以實現生態控蟲。)

(喬灌搭配:喬木,灌木和草本搭配的園林設計,從生態的角度來講,是創造出了一個物種多樣的小群落,也就是在垂直方向上由低到高依次有低矮的草本,中間有灌木,高處有喬木,這樣充分利用空間資源,相同的綠化面積就可以種植更多的植物,也就更能很好的淨化空氣,而且很多喜陰植物如果暴曬在陽光中就會死亡。)

都蘭縣沙漠化治理 有望重現綠洲夢

都蘭縣沙漠化治理 有望重現綠洲夢

在一年年的努力中,都蘭縣的綠色在星星點點中漸漸連成片、形成面。經過長期與風沙的較量,都蘭縣林業部門總結出了一套有效的防沙治沙經驗。1997 年,都蘭縣獨創的深栽旱作造林治沙技術獲得海西州第二屆科技進步一等獎,1998 年獲青海省第二屆科技成果二等獎。這項技術在都蘭縣的治沙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深栽旱作造林治沙技術是根據楊樹、柳樹等樹種耐乾旱、易於扦插成活的特性,從楊樹、柳樹上截下近 1.5 米長的樹枝,在沙地扦插 1 米多深。高枝栽下 1 至 2 個月後,枝條從地表至栽樁底 8 釐米範圍長出側根,側根使樹幹有效吸收水分固定沙丘,同時樹木在生長過程中根系盤結交錯,在地表附近形成自然方格沙障。隨著樹木生長,根系不斷延伸,使這種自然沙障連為一個整體,從而有效阻止沙丘挪移,生長起來的樹冠還可有效阻止沙粒懸移。慢慢地,水分涵養起來,沙障中的小灌木和草就能生長起來,久而久之形成一個立體防沙治沙體系。就是通過實施這樣一種種植技術,現在都蘭縣夏日哈國家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內共建起封禁保護區網圍欄78.1公里,固沙壓沙311公頃,人工促進自然修復403公頃,楊樹深栽80公頃。26年前,夏日哈地區平均每年有15公頃苗田被流沙淹沒,如今,這一地區造林面積已超過0.173萬公頃,昔日的黃色沙丘變得生機勃勃。

" 十二五 " 時期以來,都蘭縣累計爭取林業建設資金 3.57 億元,實施國家重點公益林、" 三北 " 五期防護林、防沙治沙等重點生態工程項目,完成人工造林 20.11 萬畝、封山育林 14.5 萬畝、公益林管護 393.52 萬畝、全民義務植樹 200 萬株;森林覆蓋率由 2010 年的 4.04% 提高到 2015 年的 5.07%,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參考文獻

從“黃沙漫天”到“綠樹成蔭”---新華網

青海不斷向著“綠色夢想”進發---《青海日報》

柴達木戈壁荒灘上編織的“綠色夢”---中新網青海都蘭

沙灘上的綠色守望---《青海日報》

都蘭建起綠色長龍 遏制黃沙蔓延改善環境---新浪網

高寒沙區烏柳高杆深栽固沙技術---中國知網

從園林植物景觀評價的角度探討植物造景藝術---中國知網

園林植物景觀設計對微氣候環境改善的研究---中國知網

魂牽夢縈之青藏高原行(九)——穿越柴達木盆地

1643134 鄭天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