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遺存丨福清東張鎮靈石山「三塔墓」考略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自古名山僧佔多,靈石山佛教全盛時期有“七寺三十六庵”,為閩中四大禪林之一。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圖 福清東張鎮靈石山森林公園

至今留有三塔墓、祖師墓、胡僧墓、海會塔、文禪師塔、曹源禪師塔等歷代名僧墓塔,其中保存最完好、規模最大的墓群就是三塔墓。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位於靈石寺的後門左側,靈石寺自唐大中元年(847年)開創以後,幾經興廢,其歷代重興都是高僧出力,他們圓寂之後,都留有墓塔,元修(惠勝)、冰、文、興宗、海印、啟濤、明慧、正覺、山堂、直庵、同我(性麟)、曹源等五十幾代住持高僧的墓塔,遍佈各山頭,後因時間久遠,多數荒沒。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位於靈石寺後門左側的竹林中

清康熙三年(1664年),福州鼓山湧泉寺的監寺為霖道霈禪師(1615一1702年)到靈石寺住持寺務,第二年開始動手募緣興建天王殿,重修大雄寶殿,並纂修寺志,事成之後,回鼓山擔任住持。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監寺寂影禪師看到五十多座祖師墓塔散亂在各個山頭的荒草之中,長期沒有整修,就著手整理,在整理挖掘第五代冰禪師的墓塔時,發現塔內有兩個蓮花瓷瓶,“一貯脊骨一節,其堅如玉,其色若金,紋理分明,淨潔無比。一貯舍利三十三粒,五色輝煌,晶瑩奪目。”眾僧對死後六百多年的高僧遺骸出現如此奇蹟,認為是佛光所照,祖師再世,“一眾歡呼,聲動山谷”。寂影遵從眾僧建議,將所有祖師的墳墓集中起來,合葬在一起,於是便有了“三塔墓”。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側面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正面

清康熙間學問僧照純在《修建三塔冰禪師舍利頌》一詩中說:“靈石列祖塔,散佈山中,年久塔壞,已醜冬,焚大師將效雲居成式,聚而葬之,泥土中突出冰禪師舍利一瓶,精光炯徹,世所烯罕,四象瞻仰。皆生法善,千古之下,猶親見其真身,贖面為說不生滅法,其悲願不休如此:冰祖悲心臻後劫,力持身固歷長春。縱然大冶經千煉,頓使黃金色愈新。祖塔重興氣象新,青蔥喬木紫雲屯。居諸住繞須爾座,個裡圓明不涉春。”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於1987年11月公佈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墓前的石埕上,左右兩邊有兩塊蓮花型石塊,一塊徑1.5米,高40公分,一塊徑1.6米,高55公分。右邊緊挨著蓮花石,還有一塊鼓型石塊,徑86公分,高20公分,這是十分典型的唐宋年間文物,史稱“唐蓮宋鼓”。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右邊的“唐蓮”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左邊的“唐蓮”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沒想到這就是“宋鼓”,差點當成普通石頭忘了拍

在大埕的左邊,立有一塊寫著“溪光臺”的豎石,此石原在龍潭景點,景點毀後,後人把它豎立在此。大埕的右邊,還有一塊寫著“素波臺”的豎石,與“溪光臺”左右對稱,此石原在蝴蝶溪畔,後人移至此。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埕的左邊是“溪光臺”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埕的右邊是“素波臺”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墓側一塊文物保護碑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墓側還有一塊“后土”神位碑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因有墓塔三座而名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中間的是“金剛幢”

三塔墓,顧名思義就是有三座舍利塔。中間稱“金剛幢”,呈八卦型,邊長0.95米,收存歷代名僧遺骨,上書“唐開山惠勝和尚仝歷代住持諸大禪師之塔”。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金剛幢”上書“唐開山惠勝和尚仝(同)歷代住持諸大禪師之塔”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金剛幢”底座的走獸雕刻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金剛幢”底座的走獸雕刻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左側是“耆宿之塔”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耆宿之塔”安葬對復興寺院有功的“耆德”,即未出家的信士

左塔稱“耆宿之塔”,安葬對復興寺院有功的“耆德”(未出家的信士),右塔稱“勤奮之塔”,安葬的雖不是名僧,卻也是勤勞有德的和尚。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右側是“勤奮之塔”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勤奮之塔”安葬勤勞有德的和尚

墓塔豎一長方形墓碑,上刻“靈石重修三塔記”,是為霖道霈禪師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應寂影禪師懇請所寫的碑文,碑文不僅記述了三塔墓的修建過程,還記錄了明代靈石寺的興廢歷程,碑文如下:

靈石為玉融古剎,唐俱胝和尚開山,禪祖相繼,凡五十餘代。入明以來三百餘載,祖燈久熄,佛火黯如,鞠為荒煙蔓草者幾希矣。其重興也,始於萬曆間同我老人,繼於上首曹源禪師。源師既化,弟子寂影等皆能仰體師心,內勤禪戒,外嚴道場,歷有年載,備經艱危,至誠感格,四眾歸心。興建大殿、法堂、天王殿、兩長廊、鐘鼓二樓、佛像藏經以及山林田土等鹹備焉。雖不能一一復古,然已得十之七八矣。僧眾數百指,晨鐘夕梵,精修不懈,千年祖庭煥然一新,詎非法門盛事哉。但從上諸祖及海眾靈塔,尚委荒草,不遑修葺。監寺寂徒乃謀之法眷,各捐所有,共襄勝蹟。塔在寺龍砂之外,坐坤向艮,依堪輿家言,仍其原位,移升上坪丈許,庶接脈承氣。又仿諸方三塔成式,中奉歷代諸祖,始開山和尚,繼而冰禪師五色舍利一瓶計三十餘粒,以及心宗禪師、雪巖禪祖等塔,散在諸者,俱斂藏於此,額日“金剛幢”。左安尊宿耆德,右藏勤舊。始於康熙乙丑夏月十有六日,告竣於明年二月望日。影上座走書乞餘言,刻石以昭後世。餘惟堪忍界中有為之法,剎那變易,成壞何常。得人則興,不得人則廢。是使三寶真燈不燼,則此塔片石可存。惟望後賢志願不衰,繩繩相繼,勿墜前緒雲耳。是為記。

康熙二十五年二月,石鼓住山道霈謹撰。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鼓山湧泉寺住持為霖道霈所寫的“靈石修建三塔記”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靈石修建三塔記”的題名和落款

1987年11月23日,三塔墓被福清市人民政府列為縣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作者/ 林秋明 整理/ 伍定瑞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