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自古名山僧占多,灵石山佛教全盛时期有“七寺三十六庵”,为闽中四大禅林之一。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图 福清东张镇灵石山森林公园

至今留有三塔墓、祖师墓、胡僧墓、海会塔、文禅师塔、曹源禅师塔等历代名僧墓塔,其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墓群就是三塔墓。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位于灵石寺的后门左侧,灵石寺自唐大中元年(847年)开创以后,几经兴废,其历代重兴都是高僧出力,他们圆寂之后,都留有墓塔,元修(惠胜)、冰、文、兴宗、海印、启涛、明慧、正觉、山堂、直庵、同我(性麟)、曹源等五十几代住持高僧的墓塔,遍布各山头,后因时间久远,多数荒没。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位于灵石寺后门左侧的竹林中

清康熙三年(1664年),福州鼓山涌泉寺的监寺为霖道霈禅师(1615一1702年)到灵石寺住持寺务,第二年开始动手募缘兴建天王殿,重修大雄宝殿,并纂修寺志,事成之后,回鼓山担任住持。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监寺寂影禅师看到五十多座祖师墓塔散乱在各个山头的荒草之中,长期没有整修,就着手整理,在整理挖掘第五代冰禅师的墓塔时,发现塔内有两个莲花瓷瓶,“一贮脊骨一节,其坚如玉,其色若金,纹理分明,净洁无比。一贮舍利三十三粒,五色辉煌,晶莹夺目。”众僧对死后六百多年的高僧遗骸出现如此奇迹,认为是佛光所照,祖师再世,“一众欢呼,声动山谷”。寂影遵从众僧建议,将所有祖师的坟墓集中起来,合葬在一起,于是便有了“三塔墓”。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侧面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正面

清康熙间学问僧照纯在《修建三塔冰禅师舍利颂》一诗中说:“灵石列祖塔,散布山中,年久塔坏,已丑冬,焚大师将效云居成式,聚而葬之,泥土中突出冰禅师舍利一瓶,精光炯彻,世所烯罕,四象瞻仰。皆生法善,千古之下,犹亲见其真身,赎面为说不生灭法,其悲愿不休如此:冰祖悲心臻后劫,力持身固历长春。纵然大冶经千炼,顿使黄金色愈新。祖塔重兴气象新,青葱乔木紫云屯。居诸住绕须尔座,个里圆明不涉春。”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于1987年11月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前的石埕上,左右两边有两块莲花型石块,一块径1.5米,高40公分,一块径1.6米,高55公分。右边紧挨着莲花石,还有一块鼓型石块,径86公分,高20公分,这是十分典型的唐宋年间文物,史称“唐莲宋鼓”。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右边的“唐莲”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左边的“唐莲”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没想到这就是“宋鼓”,差点当成普通石头忘了拍

在大埕的左边,立有一块写着“溪光台”的竖石,此石原在龙潭景点,景点毁后,后人把它竖立在此。大埕的右边,还有一块写着“素波台”的竖石,与“溪光台”左右对称,此石原在蝴蝶溪畔,后人移至此。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埕的左边是“溪光台”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埕的右边是“素波台”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墓侧一块文物保护碑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墓侧还有一块“后土”神位碑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三塔墓,因有墓塔三座而名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中间的是“金刚幢”

三塔墓,顾名思义就是有三座舍利塔。中间称“金刚幢”,呈八卦型,边长0.95米,收存历代名僧遗骨,上书“唐开山惠胜和尚仝历代住持诸大禅师之塔”。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金刚幢”上书“唐开山惠胜和尚仝(同)历代住持诸大禅师之塔”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金刚幢”底座的走兽雕刻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金刚幢”底座的走兽雕刻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左侧是“耆宿之塔”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耆宿之塔”安葬对复兴寺院有功的“耆德”,即未出家的信士

左塔称“耆宿之塔”,安葬对复兴寺院有功的“耆德”(未出家的信士),右塔称“勤奋之塔”,安葬的虽不是名僧,却也是勤劳有德的和尚。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右侧是“勤奋之塔”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勤奋之塔”安葬勤劳有德的和尚

墓塔竖一长方形墓碑,上刻“灵石重修三塔记”,是为霖道霈禅师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二月应寂影禅师恳请所写的碑文,碑文不仅记述了三塔墓的修建过程,还记录了明代灵石寺的兴废历程,碑文如下:

灵石为玉融古刹,唐俱胝和尚开山,禅祖相继,凡五十余代。入明以来三百余载,祖灯久熄,佛火黯如,鞠为荒烟蔓草者几希矣。其重兴也,始于万历间同我老人,继于上首曹源禅师。源师既化,弟子寂影等皆能仰体师心,内勤禅戒,外严道场,历有年载,备经艰危,至诚感格,四众归心。兴建大殿、法堂、天王殿、两长廊、钟鼓二楼、佛像藏经以及山林田土等咸备焉。虽不能一一复古,然已得十之七八矣。僧众数百指,晨钟夕梵,精修不懈,千年祖庭焕然一新,讵非法门盛事哉。但从上诸祖及海众灵塔,尚委荒草,不遑修葺。监寺寂徒乃谋之法眷,各捐所有,共襄胜迹。塔在寺龙砂之外,坐坤向艮,依堪舆家言,仍其原位,移升上坪丈许,庶接脉承气。又仿诸方三塔成式,中奉历代诸祖,始开山和尚,继而冰禅师五色舍利一瓶计三十余粒,以及心宗禅师、雪岩禅祖等塔,散在诸者,俱敛藏于此,额日“金刚幢”。左安尊宿耆德,右藏勤旧。始于康熙乙丑夏月十有六日,告竣于明年二月望日。影上座走书乞余言,刻石以昭后世。余惟堪忍界中有为之法,刹那变易,成坏何常。得人则兴,不得人则废。是使三宝真灯不烬,则此塔片石可存。惟望后贤志愿不衰,绳绳相继,勿坠前绪云耳。是为记。

康熙二十五年二月,石鼓住山道霈谨撰。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鼓山涌泉寺住持为霖道霈所写的“灵石修建三塔记”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灵石修建三塔记”的题名和落款

1987年11月23日,三塔墓被福清市人民政府列为县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 林秋明 整理/ 伍定瑞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文化遗存丨福清东张镇灵石山“三塔墓”考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