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疏草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两个因素(1)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按,题目已经显出这篇其实是两个话题。我这个文章的标题不是很好,受制于篇幅。请大家见谅。而且篇幅长,所以,我就标序号了。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2.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3.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

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4.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案,这四小节的内容就是商品转化为货币的秘密。这里之所以不说过程,主要是从逻辑上来说的。这个逻辑过程,确实又是历史过程的一个浓缩。说资本论是历史和逻辑的统一,这是没有错的,但是还是要看具体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历史。而马克思在谈商品的时候已经是在谈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了,而不是历史上任意一个时期的商品。比如,汉朝的商品。具体各个小节的联系,我们还是要深入到正文以后才更好理解。

资本论疏草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两个因素(1)

1.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按,这第一小节,大体可以分成5个段落内容,18个自然段。

第一个部分就是从开始算起的共四个自然段,写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有用性就是其使用价值。

第二个部分是下面的六个自然段,从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云云到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这部分是写商品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也是从量的角度来考察商品,所有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和另外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第三个部分是下面三个自然段,从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到我们应该首先不管这种形式来考察价值。说道是商品具有抽象人类劳动这个特点。

第四个部分是后面四个自然段,写的是商品中的抽象的劳动价值量是怎么计算的。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第五部分,是补充的内容。相对于下面的“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的小节,这第一小节是个切入主题性的,比较简单的段落,内容叙述相对不那么复杂。仔细读来,跳跃性不小。经常会出现前面没有铺垫的概念。这些概念都在“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中得到比较深刻的解释了。】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注:卡尔·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柏林版第3页[26]。]【案,我们说了这里的商品,马克思一开始就是从已经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来谈的商品,而不是历史上其他时期的商品。当然,我们知道历史上是有商品的,这是没问题的。此时,马克思是将英国作为一个标准的资本主义样板来研究的。所以,马克思这里用了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说法。我个人觉得我们在读资本论的时候可以去掉国家这个潜意识的背景,就是说,我们可以假设马克思说的情况是在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的。这样,虽然并不是当时的样子,但是作为今天我们却可以更好的理解。我这是从理解的角度来说的。毫无疑问,商品堆积,是这个社会最为明显的标志,起码从外貌上看就是大量的物品,而大量的物品则是大量的财富,换言之,这个大量的商品就代表着大量的社会财富,而正是这个大量的财富才可以让这个民族在外在形象上与其他民族或者是国家区分开。而且在生活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地位,以及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着商品而展开的。商品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中心。更是社会矛盾的诱因——社会的对抗性不过是因为对商品的生产和分配的控制权的争夺而已。因此,从有助于理解角度上,从商品出发其实是个不二选择。马克思的书不是写生意经的,虽然做大生意,从政,其实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必读教材,所以,他只能遵从这个选择了。如果从生意经的角度看,从商品开始,就完全是有偶然性的,比如,可以先写市场调查啊,市场调查我们知道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角度上,马克思在政治经学批评导言中也谈过这个问题。当然最根本的是正是商品,包含着这个社会的所有秘密。我的前面的理解是从读者和理解角度来说,当然是次要原因了。更不要说,后面只有从商品开始在逻辑上,也是在历史上才能搞清楚正是商品转化为货币而货币转化为资本。商品其实是资本的萌芽。因此,从商品这个角度切入资本论绝非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这点即使我们抛开资本论的逻辑,那么从经济史的角度看,也是商品的大量交换导致货币的出现。这是无需争议的了。那种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从商品入手,是偶然的,慎重是随意的说法,只能是胡说八道了。或者 是有意为之。根本就没有理解马克思的思想。美国学者哈维在他的《读资本论》开始就是这么说的:“

马克思的研究起点是商品的概念。如果这不是一个令人感觉奇怪的起点,那么,它至少看起来有些随意。”】,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案,既然前面是商品堆积,这当然是从商品集合来说的,就是全部商品。既然是全部商品,商品的集合,那么必然有其组成部分,就是元素。元素为物体的组成部分这是西方的传统思想,我们知道历史上西方有原子论。其实马克思的博士毕业的论文就是写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的。所以,这里确实,如果是从学术的根源上我们也可以说有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影子。因此,我们得说马克思的思想,是从思想材料来说,是西方古典哲学的自然的发展。但是这个自然的发展却成了资产阶级的对立面。这是始料不及的了。当然,这个马克思在前面第二版的序言中已经说了。就不在此啰嗦。】。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案,确定了商品作为研究的出发点。】。

资本论疏草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两个因素(1)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案,其实,首先是来解释什么是商品。商品大家天天用,但是却未必知道其中的奥秘,也不理解,正所谓日用而不知。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这句话的第一个概念是外界的,是人之外的,而且是对象,人之外的不一定是人的对象,所谓对象就是要和你有联系,有必然的联系,你没有它不能存在。比如我们说谈对象,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没有人和你谈对象,那么你不是男光棍,就是女光棍。而光棍就是没有对象的意思。一个跟你没有关系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你对象的。】,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案,这里再次强调,这个对象必须是物,而不是其他的。上帝也可以作为你的外在的对象,但是上帝不是物。当然上帝也有属性,当然这个物得有某种属性。我们一定要注意,马克思对商品的定性是物,而不是非物。只有物才可以是商品。同样是美,画家的画是物,但是舞蹈就不是。歌唱也不是物。所以,歌唱和舞蹈都不是商品。自然管理活动也不是商品。当然,他它们有价值。】。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

按,人的需要如何那就不是政治经济学的课题了。一个爱学习的人需要一本书,一个少女需要一个男人,一个病人需要一个医生,而小孩可能是需要捣乱引起大人注意,等等。】。[注:“欲望包含着需要;这是精神的食欲,就象肉体的饥饿那样自然……大部分〈物〉具有价值,是因为它们满足精神的需要。”(尼古拉·巴尔本《新币轻铸论。答洛克先生关于提高货币价值的意见》1696年伦敦版第2、3页)]这里的问题也不在于物怎样来满足人的需要,是作为生活资料即消费品来直接满足,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来间接满足【按,商品如何消费,那是人自己的问题,涉及到了更为复杂的文化方面的因素,比如吃饭不能有声音,就是这样。至于生产消费,就是具体的各种生产,那完全是科技的事情了。】

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按,从普遍来说,分成质和量两个方面。】。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按,商品的属性其实就是商品的质】。发现这些不同的方面,从而发现物的多种使用方式,是历史的事情。[注:“物都有内在的长处〈这是巴尔本用来表示使用价值的专门用语〉,这种长处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样的,如磁石吸铁的长处就是如此。”(尼古拉·巴尔本《新币轻铸论。答洛克先生关于提高货币价值的意见》1696年伦敦版第6页)磁石吸铁的属性只是在通过它发现了磁极性以后才成为有用的。]为有用物的量找到社会尺度,也是这样【

按,总之,这是历史的事情,是属于历史的实践活动的自然结果。换言之,不是这里研究的。比如,玻璃在历史上是只有贵族才可以用的,现在满大街都是了。】。商品尺度之所以不同,部分是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是由于约定俗成【按,这个尺度,更是度量衡一类的尺度,比如火车的轮轨为什么那么大,中国的太和殿为什么要按照九五的标准来制造等等。】。

资本论疏草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两个因素(1)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注:“任何物的自然worth〔价值〕都在于它能满足必要的需要,或者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约翰·洛克《论降低利息的后果》(1691年),载于《约翰·洛克著作集》1777年伦敦版第2卷第28页)在十七世纪,我们还常常看到英国著作家用《worth》表示使用价值,用《value》表示交换价值;这完全符合英语的精神,英语喜欢用日耳曼语源的词表示直接的东西,用罗马语源的词表示被反射的东西。]【按,首先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注释,这是资本论里的原来的。另外,我必须要提醒广大读者,那就是我们日常说的所谓的价值,其实是使用价值,比如某家报社称自己“新闻创造价值”其实是创造使用价值。这点,妓女也是可以的。而且妓女也可以创造新闻。】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按,转这句,示意要加深解释。】。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按,有用性和商品体属性的关系。】。因此,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钢石等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按,铁可以做武器,小麦可以做面粉,金刚石可以炫耀,他们直接可以使用。其使用性和商品体是一致的。

】。商品体的这种性质,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属性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按,这是将商品体和人联系起来考察,毕竟商品是要被人消费的。但是和人的劳动量没有关系。当然和劳动的质肯定有关系,比如铁可以做出菜刀和做成钢丝,是不同的劳动。】。在考察使用价值时,总是以它们有一定的量为前提,如几打表,几码布,几吨铁等等【按,只有从考察使用价值的角度出发时,才会考虑到商品体的量。因为这是要使用的。上一句是说商品体 质,这句是说量。】。商品的使用价值为商品学这门学科提供材料。[注: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流行着一种法律上的假定,认为每个人作为商品的买者都具有百科全书般的商品知识。]【按,上句说考察使用价值的角度,下面这句就是考察的结果,形成了商品学这门学科。商品学研究内容是由商品学的研究对象所决定的。根据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以商品体为基础,

以商品-人-环境为系统,使商品使用价值在质和量上的表现形式-商品质量和商品品种为中心。以商品属性不断满足商品交换和消费需要以及其他社会需要为主线,具体包括

商品质量及其影响;

商品的成分、结构与性质;

商品分类与编码;

商品标准与标准化;

商品检验与检疫;

商品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

商品质量认证;

商品包装与标识;

品牌与商标管理;

商品储运与养护;

新商品开发;

信息与商品预测;

商品消费心理;

商品标准与标准化;

商品检验与检疫;

商品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

商品质量认证;

商品包装与标识;

品牌与商标管理;

商品储运与养护;

新商品开发;

信息与商品预测;

商品消费心理;

(资料是百度百科)从其内容我们就知道这门课程多么复杂了。马克思所嘲讽的那种百科全书式的消费者,在今天我们中国人也感受到了这种社会的近乎无理的要求。】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按,前面谈使用价值的考察,这一句是说使用价值的实现。其实是从前面商品体自身就是使用价值来说的。而这就必然要被使用才可以。有用性的使用价值离开商品体不存在,一旦使用商品,那么使用价值,有用性就体现出来了。这样才等于把意思说完整了。】。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按,因为任何社会都要使用物品。所以这里开始超出社会阶段来谈了。比如,每个社会都得吃饭。】,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按,因此,物质财富是不必披上社会形式的外衣的。马克思再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说:“

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种植小麦的人是俄国的农奴,法国的小农,还是英国的资本家。】。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按,这句话是一个飞跃。因为之前并没有提到交换价值的事情。如果中间加一层意思,即商品的使用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下,主要是被别人通过交换手段获取后在使用,从而才可以实现商品体的使用价值。那么再谈交换价值这个意思就好些。也就是说没有谈到商品必须是被交换之后使用的劳动产品这个意思。到此,使用价值的方面就简述完了。这里是简单的,更多的可以看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两者的叙述的差别确实不小。】。

资本论疏草 第一章 商品 1.商品的两个因素(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