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好一杯茶(圖文),沒想像中那麼難!

泡好一杯茶(圖文),沒想象中那麼難!

泡好一杯茶(圖文),沒想象中那麼難!

有沒有覺得泡茶是一個很繁瑣、很傳統的事情呢?其實泡茶沒你想象中的那麼難,想要成為一個泡茶高手,你只需記住這三點:

準備用具

備齊泡茶的三大樣,蓋碗、公道杯、品茗杯,別的器具則可以使用家中的其他器物代替。

泡好一杯茶(圖文),沒想象中那麼難!

公道杯:茶湯的載體,分茶到品茗杯中。

蓋碗:茶葉和水的共同載體,兩者在這裡交叉、融合、轉化,生成千變萬化的茶湯。

品茗杯:我們在這裡品嚐著茶湯的千變萬化。

沖泡流程

牢記泡茶的四字口訣:燙、洗、衝、勻。

泡好一杯茶(圖文),沒想象中那麼難!

燙杯:燙杯一是為了衛生,二是為了讓器具的溫度升高,當茶燙倒入時不會馬上變涼,順序應該為蓋碗->公道杯->品茗杯->水盂。

泡好一杯茶(圖文),沒想象中那麼難!

置茶:放多少茶可是泡茶成敗的第一步。茶放多了,葉子舒展不開,茶湯濃度滋味不能充分表現,口感不完整,茶葉放少了,可以通過延長浸泡時間去改善茶湯的濃度,但是沖泡次數就會減少,不同茶葉的投茶量可以參考不同茶類的投放量。

泡好一杯茶(圖文),沒想象中那麼難!

聞香:聞香一是為了體驗茶的香氣,二是為了判斷香氣裡是否有雜味,比如,普洱的老茶在儲藏時不當,會存在一些雜氣,就需要在下一步洗茶時,手法要略重。

洗茶:除了衛生原因,茶葉在長期的運輸與儲藏過程中,品質活性會降低很多,所以我們要用熱水浸潤激發茶葉,讓葉片舒展,這樣葉子中的物質可以更快被泡出來,洗茶(應該叫醒茶)的速度一定要快,浸潤時間過長,茶葉中的物質浸出的過多則得不償失,對於一些有雜味的茶,洗茶手法略重,衝去雜氣。洗茶(醒茶)時沿著蓋碗內壁注水,左右手持壺要往懷裡走,不要直接用開水猛砸茶心。

沖泡:沖泡的手法要比洗茶柔和。剛開始用蓋碗泡茶的朋友容易燙到手,所以如果實在怕燙,可以水不要加那麼滿,或者把蓋碗一斜,把水倒出來點。燙到了可以摸耳朵降溫,浸潤時儘量不要去攪動茶葉,會破壞茶湯口感。

倒入公道杯:這個動作一定要多加練習,要知道每一位老茶客的背後都是一地的杯蓋碎屍。每次出湯必須出乾淨徹底,不留根,出湯完畢後不要把蓋兒敞開,以免茶葉溫度降的過快。

泡好一杯茶(圖文),沒想象中那麼難!

分茶:順序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倒入品茗杯的時候要把手放低,也就是低斟,這樣可以保證香氣和溫度,要記得倒7分滿,這樣不會燙客人的手,倒茶結束做收水動作,避免茶湯滴到茶臺。

泡好一杯茶(圖文),沒想象中那麼難!

泡茶三要素

記住泡茶三要素:溫度、時長、次數。

溫度:溫度越高,內含物質滲出的速度越快。一般烏老葉或者高發酵的茶需要使用高溫沖泡比如正山小種,普洱;低溫適合沖泡嫩芽類和發酵度低的茶,比如龍井、碧螺春等。

泡好一杯茶(圖文),沒想象中那麼難!

時長:對於茶葉來說浸泡時間越長,茶葉的浸出物質越多,口感就越濃,相應的湯色也就越深,不同的茶類的沖泡時間也是不一樣的,而且根據沖泡的次數也需要相應的調整,下面的曲線圖,表現了每一泡鐵觀音都浸泡了多長時間,可以根據下圖沖泡鐵觀音,在熟練之後,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沖泡時間和次數。

泡好一杯茶(圖文),沒想象中那麼難!

次數:不同茶類可以沖泡的次數不盡相同,一般來說,綠茶3-5泡,紅茶烏龍茶6-8泡,普洱在八泡以上。

泡好一杯茶(圖文),沒想象中那麼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