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一起来看齐白石画笔下的冷

齐白石1919年第三次来到北京,从此定居北京,在琉璃厂挂单卖画刻印。他在《白石老人自述》里谈起那段经历,是这样来说的:“我那时的画,学的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不为北京人所喜爱,除了陈师曾以外,懂得我画的人,简直是绝无仅有。”

夏日|一起来看齐白石画笔下的冷

八大山人就是朱耷,作为明朝遗民,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的色彩,他的绘画风格清简冷逸。齐白石一生都非常喜爱八大的风格,甚至可以说是崇拜,他曾说过:“青藤、雪个、大涤子之画,能纵横涂抹,余心极服之!恨不生前三百年,或为诸君磨墨理纸,诸君不纳,余于门之外,饿而不去,亦快事也!”青藤为徐渭,雪个是朱耷的字,大涤子是石涛。在齐白石的心里他觉得哪怕能为这三个人干点活,就算人家把我轰出来,只要能见到这三个人就足够了。

夏日|一起来看齐白石画笔下的冷

齐白石 20世纪40年代作 瓶花 镜片 设色纸本

夏日|一起来看齐白石画笔下的冷

齐白石 《花卉册页》八开之四 纸本墨笔 30cm×25.5cm 无年款

题款:余一生作画不喜临访(仿),此帧见过八大山人本,因记。时居京华,白石。

夏日|一起来看齐白石画笔下的冷

富贵平安 托片 纸本墨笔 21cm×11cm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题款:富贵平安。曾居保阳于警察厅街某裱画店,其主人颇能知画,自言曾观过八大山人画,一瓶一插牡丹,八尺纸之屏幅满矣。余恐忘却,拟画此记之,非八大稿也。

齐白石很喜欢画梅花.但他很少像一般文人画家那样.以梅花寓意冷艳高洁、孤清傲寒。

其画梅诗日:”齿摇不识孤山月.每对梅花汗满颜。”一意思说.他到老也和隐与孤山号称“梅妻鹤子“的林和镜不同。梅花的美.跟白石老人对家乡的感情密切相关。他年轻时曾典租过一个叫梅供祠的祠堂居住.房周围种满了梅树.他称之为”百梅祠”。他每次画梅,常表现出对那段生活的怀念。如《题画梅》诗所表达的:疏影黄昏月色殊,老来清福羡林逋。此时正是梅开际.老屋檐前花有无。一看梅忆星塘老屋妻子分离归去难,四千余里路漫漫。平安昨日家书到.画出梅花色亦欢。一题画梅这样的感情和产生这感情的经历.齐白石画梅,深受吴昌硕影响.多以凝重的金石笔法画枝干.点花则喜爱用浓艳的洋红。

夏日|一起来看齐白石画笔下的冷

富贵平安 托片 纸本墨笔 21cm×11cm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题款:富贵平安。曾居保阳于警察厅街某裱画店,其主人颇能知画,自言曾观过八大山人画,一瓶一插牡丹,八尺纸之屏幅满矣。余恐忘却,拟画此记之,非八大稿也。

齐白石很喜欢画梅花.但他很少像一般文人画家那样.以梅花寓意冷艳高洁、孤清傲寒。

其画梅诗日:”齿摇不识孤山月.每对梅花汗满颜。”一意思说.他到老也和隐与孤山号称“梅妻鹤子“的林和镜不同。梅花的美.跟白石老人对家乡的感情密切相关。他年轻时曾典租过一个叫梅供祠的祠堂居住.房周围种满了梅树.他称之为”百梅祠”。他每次画梅,常表现出对那段生活的怀念。如《题画梅》诗所表达的:疏影黄昏月色殊,老来清福羡林逋。此时正是梅开际.老屋檐前花有无。一看梅忆星塘老屋妻子分离归去难,四千余里路漫漫。平安昨日家书到.画出梅花色亦欢。一题画梅这样的感情和产生这感情的经历.齐白石画梅,深受吴昌硕影响.多以凝重的金石笔法画枝干.点花则喜爱用浓艳的洋红。

夏日|一起来看齐白石画笔下的冷

齐白石 看梅雪不寒 镜心(片) 纸本设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