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皮膚瘙癢、持續性嘔吐、黃疸,警惕肝功能異常!

妊娠晚期有兩個特異性的和肝臟功能有關的併發症:一個叫做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

,主要危害胎兒的健康;另一個是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前者相對比較常見,後者相對比較少見,但更為兇險,會嚴重威脅孕婦的健康。這兩個疾病的根本原因也是懷孕。

孕期皮膚瘙癢、持續性嘔吐、黃疸,警惕肝功能異常!

1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ICP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英文縮寫ICP,是孕晚期危害胎兒健康的一個併發症,是引起胎兒突然胎死宮內的原因之一。

什麼是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

簡單說,是妊娠期特發的併發症,以皮膚瘙癢、膽汁酸增高為特徵。同時可能發生肝酶升高、膽紅素的升高。

孕期皮膚瘙癢、持續性嘔吐、黃疸,警惕肝功能異常!

膽汁酸是什麼?

膽汁酸是膽汁的主要成分,是在肝細胞內由膽固醇轉化而來,膽汁酸也分為很多種。肝臟分泌的膽汁酸經過膽管進入十二指腸或者膽囊,不進食時主要進入膽囊儲存起來,進食時膽囊收縮,促使膽汁流入十二指腸 。膽汁酸的主要作用是消化食物中的脂肪成分,因此膽囊切除的人,缺乏膽囊貯存的作用,進食時進入腸道的膽汁不足,對油膩食物不能耐受。

膽汁酸進入腸道後,大部分約95%經過小腸重新吸收入血;進入血液的膽汁酸經過血液循環,再進入肝臟,然後再以膽汁的形式分泌進入腸道。這就是我們稱為的膽汁酸的腸肝循環。因此血液中會查到一定濃度的膽汁酸成分。

膽汁酸在肝細胞中合成,經過肝膽管、膽管進入膽囊,如果這些器官出現疾病,會導致血液中膽汁酸的濃度改變。如肝炎等肝細胞損害,血液中膽汁酸濃度會增高;肝膽管、膽管、毛細膽管梗阻或者膽汁的轉運出現異常亦可能導致膽汁淤積,血液中的膽汁酸濃度增加。

妊娠期一些女性會發生膽汁淤積症,原因不清楚,可能和遺傳有關,也可能和孕期的雌激素水平增加有關。

膽汁酸沉積在皮膚上,會導致皮膚瘙癢。這種瘙癢首先出現在腹部臍周圍,然後逐漸播散至其它部位,甚至頭皮、四肢瘙癢。和其他皮膚病的區別就是無皮疹,但長期瘙癢往往引起搔抓而導致出現抓痕。

發生膽汁淤積症時不僅僅膽汁酸增高,也會引起膽紅素、轉氨酶的升高,患者可能會出現黃疸的症狀,皮膚和眼鞏膜黃染。而黃疸和肝酶升高並不是膽汁淤積症的特異性的症狀,肝炎、溶血、膽道梗阻等都可能引起,因此診斷妊娠期膽汁淤積症,也需要排除肝炎等疾病。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最大的危害是常常發生毫無徵兆的胎心消失、胎兒死亡。因此引起產科醫生的高度重視。

哪些人容易發生妊娠期膽汁淤積症?

高齡孕婦、患有肝膽疾病、家族內發生過ICP 或者前次妊娠時發生過ICP者都是ICP的高危人群。

無論是否高危人群,在孕晚期都應該常規化驗血的總膽汁酸濃度,尤其是發生皮膚瘙癢的孕婦,更要密切監測血液的膽汁酸的濃度。妊娠膽汁淤積症的診斷與嚴重程度的判斷主要依據是膽汁酸的濃度。如果膽汁酸增高,需結合膽紅素、肝酶以及肝臟超聲檢查來排除其他疾病,協助判斷其嚴重程度。如果膽汁酸≥10μmol/L,那麼診斷輕度膽汁淤積症,膽汁酸≥40μmol/L,症狀重、肝酶和膽紅素也達到一定的水平,那麼診斷重度膽汁淤積症。

緩解瘙癢的症狀、降低膽汁酸的濃度、改善肝臟的功能、儘可能的延長孕周至足月,防止出現胎死宮內的不良結局。

熊去氧膽酸和s–腺苷蛋氨酸、地塞米松等,可以改善瘙癢的症狀、一定程度的降低膽汁酸濃度。

妊娠期膽汁淤積症常發生在孕晚期尚不足月時,因為會發生突然的毫無徵兆的胎死宮內而讓醫生和準媽媽擔心,但提前終止妊娠、早產也會導致新生兒成活能力的下降,因此非常的矛盾。醫生總是希望通過適當的治療讓寶寶在子宮內能呆到足月。但這又是有風險的,因此在保守治療期間一定要密切的監護胎兒的狀況。

怎麼監護?

胎動!胎動依然是最經濟實惠的監護胎兒安危的方法,其次是胎心監護、胎兒超聲和臍血流分析等方法。診斷ICP的準媽媽要比其他準媽媽需要更早更頻繁的胎動監護和胎心監護。

孕期皮膚瘙癢、持續性嘔吐、黃疸,警惕肝功能異常!

羊水穿刺檢測羊水中的膽汁酸濃度也有助於判斷胎兒的安危,有助於決策終止妊娠的時機,也可以宮內給藥促進胎兒肺部的成熟,一旦提早終止妊娠能提高嬰兒的存活能力。當然因為羊水穿刺會引起感染等併發症,並不作為常規檢查手段。

通過這些監護措施一旦發現胎兒宮內窘迫,胎死宮內的風險增高,那麼要及時終止妊娠。

2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脂肪肝我們大概不陌生,比較胖的人,去體檢,超聲會經常提示脂肪肝。就連我這個體重十分標準的人,去年體檢的醫生也告訴我有脂肪肝傾向。大多數脂肪肝是沒有什麼症狀的,抽血化驗,多數肝功能都正常的。

但是同樣的病理變化在孕婦和普通人身上,對健康的影響是完全不同的,比如高血壓,普通人雖然也會發生心衰、高血壓危象等,但一般會有比較長的病程,而孕婦很容易發生急性肝腎功能損害、抽搐、心衰等嚴重的威脅生命的併發症。而脂肪肝也是一樣,普通人的脂肪肝是個慢性病,而孕婦就是急性病,可能威脅到母兒兩個人的生命。

妊娠急性脂肪肝,是懷孕晚期一種特發性罕見的嚴重致死性的併發症。雖然從超聲看也是肝臟細胞脂肪沉積,但和普通人的脂肪肝發生原因不同。是急性脂肪代謝異常,會引起肝臟的脂肪堆積,甚至全身器官的脂肪堆積,會很快進入肝衰竭、多臟器衰竭期。

雖然罕見,發病率很低,約1/10萬~20萬;但十分嚴重:死亡率約70%~80%。作為產科醫生我們對這個病很熟悉,是因為我們經常把其他醫院發生的病例進行討論學習,但真正自己手上治療過病人很少。學習的目的,是嚴防死守。一旦發生,能儘早診斷和治療。

病例回顧

曾經,一個患者,孕36周,噁心嘔吐一週,患者未在意,也未就診。

來產檢的時候,以為這是內科問題,早孕期也妊娠嘔吐很久,因此也未和產科醫生講。

因為患者有輕微的黃疸,醫生給她做了肝腎功能化驗,結果是肝功能、腎功能都有異常,凝血功能也出現了異常,但還不算嚴重。

初步診斷妊娠急性脂肪肝可能,患者轉到上海的孕產婦搶救中心治療。

當晚,急診做了剖宮產,產後三天,病情進一步出現惡化,經全力搶救治療還是在產後26天時離世。

妊娠急性脂肪肝有什麼表現?

起病急,80%患者驟發持續性惡心、嘔吐,伴上腹部疼痛,厭油等消化道症狀。會發生黃疸、化驗肝功能異常,很快出現肝功能衰竭。會出血現併發生DIC,表現是皮膚黏膜的自發性出血,更易發生難治性的產後出血(羊水栓塞、產後出血休克最後都會進入這個階段)。還會出現全身多個臟器的功能衰竭、昏迷。持續性重度低血糖是這個病的一個顯著的特徵。

這個病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不幸的是,到目前也不清楚。普遍認為與懷孕引起的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有關。(這句話有點熟悉,對,ICP也是這個原因,同樣的原因會導致不同的疾病)

肝功能損害、腎功能損害、黃疸、凝血功能障礙,這些都不是這個病的特有的表現,其他疾病也會出現這些功能異常。比如妊娠期肝功能損害、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害、還有前面說的重度子癇前期,這些都會有肝臟方面的表現。

妊娠期肝功能損害,是非常常見的。主要的是化驗時會發現肝功能指標增高,但患者多無症狀,肝功能改變也是輕微的,經過治療後好轉,多發生在孕中期。

病毒性肝炎,多數是在孕前期就感染了肝炎病毒,如甲肝、乙肝、丙肝等等。中國是乙肝大國,感染乙肝的孕婦非常多,如果急性發作也會出現肝功能異常。

重度子癇前期有一個併發症叫做HELLP綜合徵,也是妊娠晚期的特有的併發症。表現肝功能異常,血小板減少、紅細胞破壞性的貧血。

你看,病因不清楚,診斷也不是那麼的容易,很多疾病都有相似的症狀,醫生要經過很多的檢查鑑別才能做出診斷。

剖宮產是一個必須做的動作。和懷孕相關的疾病,只有終止懷孕,由於妊娠導致的器官的負擔才能減輕,病情才有可能迴轉。比如妊娠引起的高血壓、心衰、肝腎功能損害等等,尤其是急重症。

這些病一旦診斷,尤其因為肝腎功能損害嚴重高度懷疑妊娠急性脂肪肝,那麼要儘快剖宮產。其他的藥物治療亦都交給醫生吧。

能預防嗎?

一個病因不清楚的疾病,很難預防。但我們能早期發現。

孕前我們要做孕前檢查,要查一下肝功能、肝炎病毒情況。有異常的要及時治療。孕中期第一次產檢的時候要查肝功能。孕末期也要查肝功能。孕期如果有嘔吐、腹瀉、頭暈、黃疸要及時就診做相關的檢查。

妊娠急性脂肪肝,發病急,病情重,好在發病率不高,由於近些年的重視,以及醫療的進步,現在嚴重併發症發生率也在下降,所以準媽媽也不要太擔心,孕期按照醫生的要求做好相關的檢查項目就行。

孕期是我們一生當中正常體檢最密集的一個階段,之所以如此,確實是因孕期很可能會發生我們不希望發生的事情。

這些嚴重的併發症,在你做產檢的時候,我是不會和你講太多的,因為不太吉利,你不愛聽,我也不愛說。今天說給你聽,就是想告訴你,醫生抽了你那麼多的血,都是有醫學原因的,希望你能理解。

王玉玲

婦產科醫生王玉玲,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輔助生殖科副主任醫師,從醫25年。擅長女性月經疾病、不孕症、多囊卵巢綜合徵、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疾病的診治。著名的女性健康科普作家,新浪微博、今日頭條自媒體簽約作者,《女性週刊》《國家衛計委機關報》專欄作者。科普暢銷書《做個智慧的準媽媽》《子宮的秘密》作者。

出診時間:週一、週三全天,東院專家門診。

地址:上海浦東高科西路2699號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二樓B區

擅長:不孕症、月經失調、閉經、多囊卵巢綜合徵、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等疾病的診斷。

關於孕期的陰道出血、臍帶繞頸等各類情況,關注公眾號“母嬰家庭課堂”,點擊“文章搜索”即可獲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