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常見病之“黃疸”,是否需要治療如何治療?必看!

  醫學上把未滿月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因為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常見的臨床問題。一般分為生理性、病理性、母乳性黃疸。


新生兒常見病之“黃疸”,是否需要治療如何治療?必看!


  那麼它們分別都有些什麼症狀呢?又如何治療呢?

  1.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多於出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黃疸程度不一,輕者僅限於面頸部,重者可延及軀幹、四肢、鞏膜。

  這種生理性的黃疸一般不需要治療,可自行消退,只需要在黃疸期間讓寶寶多喝溫開水或者葡萄糖水以利尿。


新生兒常見病之“黃疸”,是否需要治療如何治療?必看!


  2.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黃疸是因為疾病引起的,使膽紅素代謝異常,發生在新生兒的特定時期,並且會與生理性黃疸相混淆,給黃疸的診斷造成困難。但病理性黃疸依舊有其獨特的特徵可用來判別:

  (1)出現時間過早,一般在出生24小時內出現。

  (2)消退時間過晚,甚至出現反覆。

  (3)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

  因此當寶寶出現以上幾種情況之一時,就應當反饋給醫生由醫生進行診斷,這樣就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讓寶寶早一步康復。


新生兒常見病之“黃疸”,是否需要治療如何治療?必看!


  3.母乳性黃疸

  (1)母乳性黃疸通常發生在生理性黃疸期間,區別是不會隨生理性黃疸消失而消失。

  (2)母乳性黃疸以輕、中度黃疸為主,重度較為少見。

  (3)寶寶的身體狀況通常都是除患黃疸外,其他健康狀況完好。

  (4)暫停母乳餵養48-72小時後黃疸明顯減輕。

  這種母乳性黃疸通常也是不需要處理的。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食物,為了讓寶寶能夠得到足夠的營養,對於足月寶寶,可採取多次少量的母乳餵養方式,適當給寶寶多喝水,通過增加餵養次數,刺激腸蠕動,減少膽紅素吸收可預防早發性母乳黃疸。多曬太陽也可緩解症狀。


新生兒常見病之“黃疸”,是否需要治療如何治療?必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