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殷墟的研究从解放前开始,到现在已取得很大进展

1928年,作为当时全国性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央研究院成立。当年5月,傅斯年被任命为历史语言研究所代理所长,8月,他派青年学者董作宾去河南安阳小屯村调查甲骨埋藏情况。

自1928年10月起,对殷墟的科学性考古发掘拉开帷幕,前后共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才暂告停止。主要参加者还有李济、梁思永等人。解放后,对殷墟的发掘又重新开始。

对殷墟的研究从解放前开始,到现在已取得很大进展

而近年来,殷墟考古惊世发现依旧不断,如1990年的郭家庄M160墓、1991年的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窑穴、1999年的洹北商城、2001年的花园庄东地M54墓等。殷墟的分布和布局在一次次的发掘中逐渐清晰。

一个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殷墟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印证了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所言:“殷墟不仅文物丰富,而且学术价值很高。它蕴藏的宝物,还远未罄竭。”

殷墟遗址跨越洹河两岸,其范围东起安阳市西北的郭家湾,西至北辛庄,长约6公里,南起铁路苗圃,北至三家庄,长4公里以上,面积约24平方公里。如果将近年陆续发现的一些地点计算在内,殷墟面积已达30平方公里。

多年的发掘证实,殷墟不仅规模大,而且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宫殿区、王陵区、手工业作坊、居住区和墓葬区等,在宫殿宗庙区还分布着为数众多的甲骨窖穴遗迹。

祭祀坑。解放前,在后岗发掘出圆形祭祀坑。1976年,在武官村北地殷墟王陵区内发现250余座祭祀坑,其中有191座做了发掘,发现大批人祭遗存。这些祭祀坑可分为22组,其方向有南北向和东西向两种,东西向坑,有部分叠压在南北向坑上。根据坑的层位关系和出土器物推测,东西向坑的时代可能属殷墟文化二期,南北向坑为殷墟文化一期。

根据发现的大批祭祀坑,王陵区内武官村北地被认为是殷王陵区的祭祀场所。“殷王室从武丁至祖庚祖甲、帝辛近百年时间,曾在这里进行了长期的祭祀活动。”“这一祭祀场所应是殷王室祭祀祖先的公共场所。”

殷墟发现的祭祀场所,还有西北冈王陵区内一处、小屯宫殿区内一处,另外在宫殿区乙七、乙八宗庙基址前面,还有一群分布密集的小葬坑。总的来说,这些都是殷王室祭祀祖先的遗存。

宫殿宗庙区。即宫城区,位于今安阳西郊洹河西岸、南岸台地上的小电村、花园庄一带。考古发现的重要遗迹有殷代大型宫殿宗庙建筑基址、小型房址、窖穴、灰坑、祭祀坑、墓葬(包括车马坑)、城壕、骨料场、玉石器作坊等,重要遗物则有甲骨文、青铜器、玉石器、骨蚌器、陶器等。

早在解放前,小屯村就有大型建筑遗址发现,出土遗物中最重要的是甲骨,共发掘出土24794片,其中包括著名的“大龟四版”、“大龟七版”。解放后,在小屯西勘探出一条南北长1100米,折向东西长650米的壕沟,环绕宫殿区西侧和南侧,与洹河共同构成宫殿区的防御设施。在小屯西南的苗圃北地发现有一万多平方米的铸铜作坊遗址。

1989年,在小屯北侧发掘出一处大型宫殿基址,三排房呈凹字形连成一体,面积约5000平方米。小屯村发现的多组大型建筑遗址,错落有致,占地广大,气派非凡、气势雄伟,为一般居住址望尘莫及,当为宫殿宗庙建筑。据钻探壕沟的范围推知,小屯宫城的范围约有0.5平方公里左右。该遗址并不是单纯的宫殿宗庙区,同时也是一般生活区、生产区和墓地、祭祀场所,是一集王族居住、平民居住、铸铜、制玉石、制骨、祭祀场、墓地以及占卜场所于一身的王族聚落。

大型宫殿基址的发掘,使殷墟宫殿宗庙建筑向南延伸了130多米,向东扩展了50多米。其他一般房址、窖穴,灰坑、墓葬和粗糙的陶器、石器、骨蚌器的普遍发现,表明在宫城区内同时生活有非王室贵族,司职农业、手工业生产以及参与军事战斗的体力劳动者或一般族内成员。

王陵区。位于洹河北岸武官村、侯家庄之北的西北冈一带,东南距小屯宫殿区约2.5公里,其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为0.11平方公里。发现的遗迹主要是王陵大墓、祭祀坑及众多小墓。解放前在西北冈西区和东区发掘了13座大墓和大批祭祀坑。1950年春,发掘了武官村大墓。1976年小屯“妇好墓”,1977年小屯17号、18号墓,以及20世纪30年代王陵区个别大墓出土的青铜器,分别发现“妇好”、“司母辛”、“子渔”、“司母戊”等王室人物名号,更加证明王陵区的存在。

1978年春,在殷墟王陵区1217号大墓东墓道之北,发掘甲字形大墓一座,是这一带新发现的殷墟早期墓葬之一。其后,又发掘了相传曾出土司母戊鼎的大墓,墓道内发现不少殉葬的奴隶头骨。

西北冈王陵远离殷墟都城的腹心地区小屯宫殿区,居殷墟北部边缘的高岗地带,在地理上与小屯宫殿区不直接相连,但从陵墓的规模祭祀坑的集聚和出土遗物的贵重情况可知,其是殷墟都城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殷墟发掘的大型墓葬中,最为著名的为妇好墓。不过妇好墓并不在西北冈王陵区的范围内,而是在宫殿宗庙区的小屯。妇好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女将军,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甲骨文中记载,她曾多次出征讨伐四方。

妇好墓是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少有的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也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代王室墓葬。该墓规模不大,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8米,墓上还有与墓口大小相似的夯土房基,可能是用于祭祀的建筑。墓内发现有16个殉葬人。墓内共出土铜器、玉石器等各类随葬品1928件,其中铜器460余件,为武丁时期断代的标准器物,反映了武丁一代经济、艺术方面的杰出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