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庙,东方圣城,我们来一次修心


曲阜孔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曲阜孔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孔子逝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的。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山东省曲阜市孔庙的第一道大门。三间四柱火焰冲天柱式石坊,下设栅栏门,左右接墙垣。坊高10.34米,圆柱上下两节,前后石鼓夹抱,两节相交加石戗柱斜撑。孔庙设门名灵星,喻尊孔如同尊天。“棂星门”三字,系清高宗弘历题。建于明代,原为木质,清乾隆十九年七十一代衍圣公孔昭焕改为石质。

大成殿建于雍正七年,重檐歇山,面阔九间,用黄色琉璃瓦,殿前檐柱用十龙柱10根,高浮雕蟠龙及行云缠柱,为它处殿宇所少见。内外悬3副对联。门外为清世宗书“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联;前后内金柱分悬清高宗书“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和“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对联。


独山奎文阁由山门、阁楼、西厢房、一耳房组成两进院落,内设观世音、孔子、关羽、魁星牌位,是专供读书人祭祀魁星神的地方,另一个用途是“私塾学馆”,专门培育乡间学子。乾隆十三年高宗弘历题匾。古代奎星为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古人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故以此为名之。奎文阁为历代帝王赐书、墨迹收藏之处。

杏坛在山东省典阜市孔庙的大成殿前。相传此处是孔子讲学之处。杏坛是孔子教育光辉的象征,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坛旁有一株古桧,称“先师手植桧”。亭内其中还有清乾隆“杏坛赞”御碑。亭前的石香炉,高约1米,形制古朴,为金代遗物。该坛建于宋代,四周环植以杏。金代又于坛上建亭。明代后期重修,即今日杏坛。

在山东曲阜孔庙诗礼堂后,故井以西。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尚书》、《礼记》、《春秋》、《孝经》等儒家经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自己到嵩山隐居去了。孔鲋到死也没有把它们取出,但“竹简不随秦火冷”,这些经典终于保存下来。明代为纪念孔鲋保藏儒家经书的功绩而刻制鲁壁碑。


金声玉振坊石刻,4楹,石鼓夹抱,4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踞一个雕刻古朴的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两侧坊额浅雕云龙戏珠,明间坊额填色4个大字“金声玉振”,笔力雄劲,是明嘉靖十七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

“太和元气”就是指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最精华、最高贵的一面,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太和”指天地、日月、阴阳会合、冲和之气;“元气”原意为形成世界的原始物质,将“金、木、水、火、土”这五行称为“ 元气”,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五行构成。在这里,“元气”为天地、日月、阴阳会合之气,是生长万物的根本。

十三碑亭位于曲阜孔庙,过了奎文阁便是十三碑亭院,这里是孔庙的第六进院落。十三碑亭始建于唐代,元代添建二座,清代添建九座,亭内存有唐至民国碑刻50余块,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满文等文字刻写。整个碑亭布局南八北五,所以称十三碑亭,又叫御碑亭。


沿大成殿回廊后转,层栏围绕,又一座重檐大殿矗立,它是孔庙三大建筑之一的“寝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祠。 殿内神龛内有木牌,上书“至圣先师夫人神位”。孔子死后,“即孔子所居之堂为庙”,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始有寝殿专祠,

大成殿四周廊下环立二十八根雕龙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是曲阜独有的石刻艺术瑰宝。龙柱原为公元1500年敕调徽州工匠刻制,清雍正二年火灾后重刻。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磨浅雕石柱,以云龙为饰,每面浅刻9条团龙,每柱72条共1296条。前檐的10根为深浮雕。来孔庙的人为了得到福气,在经过该龙柱时,基本都会用手摸一摸,寓意幸福吉祥。时间一长,龙柱上的攀龙被摸得锃亮。

圣迹殿内,迎面是清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石刻。字下正中为唐代大画家吴道子画的“孔子为鲁司寇像”,左边是晋代名画家顾恺之画的“先圣画像”,习称“夫子小影”,据说"小影"在孔子像中最真,最接近孔子原貌。右边是吴道子画的”孔子凭几像“,孔子按几而坐,弟子分侍左右。


“万世师表”匾是清代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到曲阜孔庙祭孔时御赐。当时康熙皇帝在“诗礼堂”听完监生孔尚任讲完《大学》首章后,对大学生王熙等人宣谕之中讲到“欲加赞颂,莫能名言,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并将所带的曲柄黄盖留下,用于孔庙庙廷飨祀之用。随后,又将这块匾额内容颁发给全国各地的孔庙,刻匾恭悬。1985年,康熙题“万世师表”匾,改悬北京孔庙大成殿前檐下。

"诗礼堂",据说是当年孔子教儿子孔鲤读《诗经》学《礼记》的地方,后来成了给赴曲阜祭孔的帝王讲经和演习礼乐的专用场所。上为乾隆皇帝御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