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就在問題里,但你爲什麼發現不了問題?

答案就在問題裡,但你為什麼發現不了問題?

系統禪悟法的第一個過程:起疑猜

疑是疑問,猜是猜想,猜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有思維碰撞的意思。

為什麼系統禪悟法首先就要能起疑猜呢?

起疑為入道要徑。在世間法中表現為發現問題。

這個世界有沒有沒問題的人,沒問題的組織,沒問題的企業,沒問題的社會,沒問題的國家……,實在找不出來。不過真能大徹大悟,好象沒什麼問題了,但眾生之緣仍是問題,佛所謂大事因緣。所以佛也有問題,有煩惱,皆為眾生故。

做企業的人都很清楚,當人沾沾自喜地認為企業沒有問題時,這是最危險的。人世間的一切思想、觀點、概念皆是針對問題的解決意圖。企業也不例外,所有企業管理的理念、理論都是針對企業問題展開的;理論的發展走勢,其實就是問題發展走勢。

企業每天的日常運營就是一個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這樣就提供了一種融通企業管理原理的思路,即以問題為切入口,發現問題,發現真正的問題,前瞻問題。

要能發現問題,當然首先就要會疑。問題發現不了,談何解決。現代企業最大的問題不是沒有發現問題,而是沒有發現真正的問題,或是沒有真正發現問題。關於企業問題我將在《企業醫道——企業大智慧》一書中做詳細闡述。

現代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思想、理論、理念太多,被很多思想、觀念、觀點等默認的邏輯規則框死了,認為一切都是約定俗成的,應該如此,必須如此。還有呢,就是被前人、名人所謂的成果及其盛譽壓住了,不自覺地生出潛在的自卑,以致不敢起疑,或疑不起來。

答案就在問題裡,但你為什麼發現不了問題?

更深一層則是透不了語言、文字,以至難起疑情。

語言、文字具為表達思想、意識的工具。落在嘴上為語言;落在書面上、筆上為文字。在說出來、寫出來之前,已在大腦中構想成型,這就是現代人的思維,時刻不離各種思想概念,即離不開各種階段性的思維成果。似乎離開思想概念,離開了語言文字就不知道如何思維。現代人的思維過程,不過是時刻處在思想、觀點、意識等的辨證過程中。辨證必然是一個分別的起心動念的過程。

難道文字出現之前,人們就不用溝通嗎?難道思想不動就不能表達意思嗎?

據說文字系伏羲時代的古人結繩記事開始產生。其實,意思、概念生成之前生命是能溝通的,和合的,那是大溝通。一有意思同心人馬上就能知道,吉凶自然明瞭,沒有所謂的速度。概念在概化之前本具有無窮多義,與道相合。

就好比現在的佛經,給後人左標點,右標點,都註釋成了自己的某種意思。而更多的智慧啟迪卻讓他的無明給障礙了。表面上是在做佛事,積功德,其實是非常損德。所以,還有疑惑,沒搞明白之前,切勿為貪功德而胡亂傳播或僥倖註解,誤人慧命,斷佛法脈,造無量大業。

以前很多佛經沒有標點,讀經學佛人不得不做多種意思碰撞,疑而猜,猜而疑,越碰思路越寬,才知佛旨廣大、精微,無量無窮。行的就是禪宗路子,但當前禪宗多為語言傳法、文字傳法,這也是禪宗法脈為什麼會衰微的根源,總的已步入漸宗——教的路子。

另外,難以起疑猜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價值觀修煉不夠。

價值觀是人對事物進行價值判斷的一個價值標準。價值觀修煉水平能反映對道對理的融通程度;對道對理的融通程度即是合乎道理、原理的程度。反觀能否符合道理、原理是起疑猜的基礎。

最後要提醒的是,起疑猜在系統禪悟法中是從起心動念開始的,而且還是從語言、文字、概念、思想契入的,與一般漸修法門提倡的放下、入靜等正好相反,為什麼?

正因為放不下,才要修嘛,能放下不就成就了麼?關鍵是怎樣幫助人放下。先承認、承擔現有、現在的“放不下”,真誠、真實(乃入道最良好的品質根性),即是放下。此正是入道門要徑。否則,不過口頭禪,倒因為果之斷見。

——選自劉碩斌老師著作《融通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