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和那个时代的大学生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地区发生强烈地震。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特大灾难。唐山大地震波及到北京、天津、山海关的大片地区。据灾后公布,唐山市的107万人口中,伤亡人员竟超过半数,仅死亡人员就达24万余人。地震造成交通中断、通讯中断、停电断水……这让经过十年文革的国家又雪上加霜,增加了新的灾难。

唐山大地震和那个时代的大学生​​


全国高校统一在7月28日放暑假,大学生们普遍已预订好当日返乡的车船票,然而灾难就这一刻发生了。

那时在校的大学生,还是实行推荐制的工农兵学员,他们把不得不参与抗震救灾的活动,当做一次锻炼和考验。

《工农兵大学生》一书中整章介绍了这段历史,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在这一突发灾难事件面前表现出的成熟,吃苦耐劳和舍身救人的精神。他们不仅仅是大学生,更是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

28日凌晨,华北大学哲学系学生王建国在学生宿舍的睡梦中被惊醒。地震波及到整个华北地区,尤其北京、天津震感明显。一种如同列车从远处驶来的轰鸣声,伴随着大地的剧烈颤抖和摇晃,立即让整个城市一片陷入恐惧与惊慌。

师生们纷纷逃出楼外,整个校园内人声鼎沸,一片慌乱,住在高层的同学们一时下不来,竟造成楼梯和过道拥挤,个别学生还砸碎玻璃,由窗户往楼下跳……

天亮以后,灰蒙蒙的天连续下起了瓢泼大雨,不时有余震发生,不断引起人们的阵阵骚动。学校及时作出部署,所有人员不准再住高层,部分转入地道和城防工事内,仅有留学生们给予以临时用塑料薄膜让他们在室外搭起了遮雨棚。

好在北方地区夏季的大雨下得不算久,到了29日雨停了,但毒辣的太阳又炙烤着大地,北京和整个华北地区的人们纷纷就地取材,在户外搭建起简易的防震棚,就连北京的东西长安街两侧人行道上也随处搭建了防震棚,整个社会生活秩序都被打乱了。

人们陆续知道了震中唐山地区的受灾情况,解放军急赴唐山抢救受灾群众,党中央紧急抽调各地医务人员奔赴唐山抗震救灾,各省市医院接纳震灾区受伤的人员,举国上下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抗震救灾之中。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华北大学停止了放暑假,还未离校的师生们组成了抗震救灾的队伍,放假回家离京较近的学生,立即返回学校,在震后一个星期内也奔赴唐山。这些从工厂、农村、部队,带着工人阶级的嘱咐,带着贫下中农的期望,带着革命部队的传统,登上大学圣堂的工农兵大学生们,此时像军人一样,打起背包,奔赴灾区,投入到了抗震救灾的战场。

唐山大地震和那个时代的大学生

王建国他们早晨从北京出发,车队一路上还算顺利,也走了五六个小时才到了一片废墟的唐山。华大救灾指挥部通知华大赴唐山救灾的各路大军在唐山煤炭医学院集合,可哪里知道这个学院己夷为平地(废墟),各路车谁都无法找到集合地点。

唐山大地震和那个时代的大学生

火热的太阳把大地晒得滚烫,遍地都是倒塌的建筑,许多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还被埋在废墟中,腐烂的尸体散发出刺鼻的恶臭,成为废墟的唐山市狼藉一片。华大各路车在围着唐山医学院废墟转悠时聚集在了一起。一到目的地,他们就在已经倒塌的水泥砖块上平整场地,搭建起临时帐篷和厕所。王建国竟然从砖块堆中挖出了高度腐烂的断胳膊……

唐山大地震和那个时代的大学生

华大数学系的吕志兵在唐山医学院的废墟上注足良久,他想着上唐山医学院的中学冯姓同学。1975年招生时,吕志兵父亲患癌症去世不久,他特别想学医,并雄心勃勃地想攻克癌症难关。县里只一个唐山煤炭医学院名额,冯姓同学回乡三年表现不错,还是村干部,医学院的名额就给了冯姓同学。在县城考场上,冯姓同学告诉吕志兵,这几年还比较顺利,当了两年村党支部书记,使村庄改变了面貌。本来由公社书记推荐,县委组织部也已考察完,让他出任公社副书记,可以脱离农业户口转成干部。他认为上大学机会难得,上大学比转成干部更重要,没让任命。他说服了父母和领导选择了上大学。不幸,冯姓同学遇难了。

住的是帐篷,余震使得铁桶里盛放的碗筷不时地发出碰撞的响声,熟睡中有时也会被晃醒,但人们很快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这时的唐山,已由全力抢救伤亡人员逐步转向抢救伤亡人员和重建家园的工作中。

华大哲学系75级全年级分成两队,一部分师生到陶瓷厂,一部分到水泥厂,后又改到唐钢第一炼铁厂帮助“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华大师生们吃的饭、喝的水是学校车队从北京送来的。他们和水泥厂发电车间、唐钢第一炼铁厂的工人们一起值班,向炉膛里不断地添煤加料,和群众一起和泥、砌墙,抱苇杆,铺沥青毡。他们心热手勤,帮了不少的忙。更多地是在与工人们相处当中确实学到了许多东西,学到了唐山人民面对灾难坚韧顽强的精神和重建家园的决心。

很多在地震灾中失去亲人的家庭,并没有沉浸于悲切之中,他们掩埋了亲人的尸体,立即就投入到震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之中。

唐山大地震和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四十年之后新唐山)


华大哲学系进入唐山市,在找华大集合点唐山煤炭医学院路途,王建国猛然看到,在横七八竖的水泥预制板下还压着个正在呻吟的人,王建国钻了进去,不顾余震的危险,陪在被压住下身的人身旁,说“我是解放军,我来陪你,有我在你就死不了!”同时,他以军人的口气,命令式的让同学们赶快去找解放军来救援。一个排战士加上吊机,花了两个小时才将人救出。

唐山大地震和那个时代的大学生

唐钢的一位刘师傅,是位锅炉工,50 岁上下。地震时,他正在上夜班,地动山摇过后,整个厂区断电停水,墙倒屋塌,这时他摸索着朝职工宿舍区跑去,过去整齐的一排平房和院墙全没了,眼前的一切横七竖八,到处是呻吟声和呼救声。他的家在平房的最西端,他并没有先去救自己的亲人,而是从跟前的邻居家扒起,扒到自家屋子时,他的老伴和三个儿子都已死亡,其中一个儿子的胸口还是热的,刚刚窒息而死。倘若他先救自己的亲人,至少亲人不会全部遇难。刘师傅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将亲人的遗体摆放好,立即赶回到上班的锅炉间。这时他发现到处断电断水,就果断地将锅炉中的储水看护起来,为厂里的人们保护了一点生存水、救命水。

唐山大地震和那个时代的大学生​(四十年后作者瞻仰唐山人民为24万遇难同胞修建的纪念碑 追思故难同学)


华大师生看到这位纯朴憨厚、不善言辞善良的老工人时,无不肃然起敬的。

有一位工人,凌晨四点下班后,骑自行车走在返家的路上,突然而来的地震使得他骑不稳,一头撞到路边的一颗大树上,他误以为是身后有人骑车车速过快,以至追尾撞倒了他。他还一边埋怨地说,你怎么不骑慢一点?同时又关心地问别人摔得怎么样?见无人回答,他以为别人摔重了,还想着赶紧去救别人……也是一位工人,那天轮着他休息,天不亮就骑车到了陡河水库去垂钓,刚到水库边就发现远处地光闪耀,接着大地震动并发出轰鸣,陡河水库的水竟然窜起数米高的水柱。他立即意识到“他妈的,苏修向我国扔原子弹了,”他一边高喊一边往水库边的村庄跑。他的高叫声让村民们急忙跑出了屋外,救了全村很多人。否则,那村子的伤亡会更大。

华大师生将要撤离唐山时,他们看到有生以来唯一的一次特殊的演出:一位失去爱妻的工人文化馆的职工,领着三个从9岁到14岁的孩子为大学生们表演了长达40多分钟的节目。父亲拉着二胡或打着快板,三个失去母亲的儿童以稚嫩的声音,或唱或说或表演着他们的父亲自编的节目,内容全部是反映大地震及军民抗震救灾的优秀事迹,令每个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激动落泪。

唐山大地震和那个时代的大学生

王建国在抗震救灾现场日记中写到,“我们不论走到哪里,神情凝重的唐山人没有一个哭泣、悲伤的,大家齐心协力在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家园,全都按部就班地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使我们切身体会到大灾面前的唐山人的精神面貌,体会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的的民族精神。”

开学了,学校一片哭声,华大在唐山地震中共死去43名同学,大多是毕业班提前回家或路过唐山的同学。

唐山大地震和那个时代的大学生

吕志兵所在的数学系死了一对毕业生,女同学是唐山人,男同学是张家口人。女同学还是数学系的团总支副书记,因吕志兵是宣传委员,他们较熟悉。吕志兵组织系里团员为死难同学做了祭奠活动。

王思哲牵头组织75级历史系学员为死去的唐山女同学(王思哲女友)做祭奠活动。活动之后,天津的那位女同学(曾追过王思哲)竟然开起了音乐会(其实也是悼念)。王思哲误会了,想着如何报复这位天津的女同学。一天,王思哲去市里商场买鞋,商场里没有他穿的特大号鞋,女售货员说,等有了我给你送去。她要了王思哲的地址。还真的,第二天女售货员将鞋送到了王思哲宿舍。又过了两天,王思哲又去了那家商场找那位女售货员,第二天,那位售货员又提着东西找王思哲……有一天,王思哲拉着女售货员在全班同学面前宣布,女售货员是他的女朋友。

暑期开学后,学校开展了抗震救灾演讲。

9月9日这天下午,华大以系为单位让参加抗震救灾的同学做抗震救灾讲演。

唐山大地震和那个时代的大学生
参加抗震救灾的同学王建国,在哲学系讲他们的抗震救灾和在抗震现场的所见所闻。下午四时许,王建国正讲到,从废墟中扒出一位还活着的老大妈。老大妈开口第一句就问,“毛主席他老人家活着出来了吗?”时,高音喇叭突然中断了,片刻之后高音喇叭响起“学校紧急通知,有重要广播,请各系组织教职员工、学生注意收听。”4时正,突然放起了哀乐,广播员声音异常,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毛主席逝世了。

顿时,在中国辽阔的国土上,从城市到农村,从万里边疆到南海诸岛,行人肃立,火车鸣笛,飘扬在祖国上空的千万面五星红旗,下半旗志哀……

唐山大地震和那个时代的大学生
工农兵大学生 50后一代的青春记忆 王蒙鼎力推荐 王金昌 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