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談:「種古董」

一位朋友一本正經地跟我說,你這愛好古董的也沒種點古董啊?留給後代也好啊!朋友說,青銅器可埋在地下種,生長出鐵鏽皮殼;瓷器可浸在海水裡,讓海生物在上面繁殖做舊做為海撈瓷;連太湖石也可放入湖裡包漿呢!

收藏趣談:“種古董”


“種古董?”我沒聽說過。“種古董”的可能有兩種人,一是不法古玩商人“做舊”騙錢,這是很惡劣的作偽行為;二是不懂得古玩價值的人,認為古董越古年代越久就越值錢,因此埋入地下留給後人。後者不能叫作偽,這是缺乏古董知識所致,這樣做不但不會把財富留給後生,還會殃及後代。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幫朋友在東南亞某國古董街一家古玩店裡挑選出康熙青花瓷共20餘件。瓷器器型有提樑壺、梅瓶、玉壺春瓶、筆筒、盤子等,繪有纏枝蓮、纏枝菊、牽牛花、八仙過海、刀馬人物和前、後《赤壁賦》楷書文字裝飾的圖案。

收藏趣談:“種古董”


這些打撈瓷器,雖經過海水長年浸泡,有的還粘有貝殼,但仍不失青花瓷的豔麗和高雅,動人心魄的魅力一點不減。這讓我想起沈從文先生的話:好的陶瓷,是一撮泥土與生命的結合。

買後才知道,這些年代久遠的瓷器雖然是中國的文物,但根據該國的法規,文物禁止帶出國界。由中間人介紹,朋友就把買到的瓷器暫時寄存在一位當地旅遊經理的家中。

因為種種原因,近20年了,朋友仍沒能把這批青花瓷帶回國。

幾年前我故地重遊,偶然發現了這批瓷器,放在一家古玩店裡。旅遊經理將這20件瓷器照相做模,在中國景德鎮請仿造高手仿製了無數套清康熙青花瓷,運回來,放入海中浸泡,讓海水浸掉瓷表面賊光,同時在瓷器裡放進貝類喜歡吃的東西,讓貝類聚集、繁殖,不少貝殼粘在瓷器上而顯得年代久遠。買賣的時候採取掉包術,看到的是真的,而交出的是仿製品,這個經理屢屢得手,騙了不少遊客。這批康熙青花瓷真品近20年來一件不少仍放在店裡。

收藏趣談:“種古董”


我國海南也有清康熙青花瓷打撈發現,據說近來也有古玩奸商將仿品沉入海底,用“種古董”的方法騙人。

贗品殃及後代的事例就更多了,聽說早年哥兒倆分家,老大要房子要地,老二要了件古董,傳說是宋代鈞瓷。爺爺的爺爺傳給爺爺的爸爸,當爺爺傳給孫子一輩時,家境已經窮困潦倒,孫子考上了大學,當指望這件古董換出學費時,才得知是件晚清仿品……

古董並非越老越值錢。民國趙汝珍《古玩指南》中謂:“誤解者以為古玩之可貴,只在年代,凡古物即可貴,而愈古愈可貴。其實皆非也。”又說:“古玩本質之精妙,做工之精良,後世所不能仿做者。”物以稀為貴,物以珍為貴。有些古玩當時就已珍貴了,如宋代五大官窯,官、汝、哥、鈞、定窯瓷,有“寧要官鈞一件,不要莊園一片”的美譽。明清官窯有御陶官監製,胎質、顏料、樣品要皇帝御批方可製作,而多餘品一律毀掉,嚴防流入民間,且時、工、胎、料、材不計成本。而存世較多且做工粗糙的久遠漢代生活所用之陶器到現在也不怎麼值錢,還比不上一件晚清官窯瓷器。

當今瓷器批量生產,胎形、繪圖批量定製、印刷,且成本核算,工業製作,流水線生產,滿大街都是。就是說,生產者就沒當藝術品來做,你又怎麼能當藝術品收藏呢?埋在地下,扔在海里“種”上百年,到時仍只能當盛飯盛菜用的碗碟,不會有多大增值的;一件黃銅,你種上一萬年,它也變不成青銅呀!

想用古董藝術品集點資或想造福後代的人士,你首先要了解些古董字畫知識,切莫盲目跟風;媒體不要一味炒古董,而要給古玩愛好與收藏者普及一些知識,讓不法古玩商不斷變換的騙術無法大行其道。

(原載《人民日報》2012年2月4日第8版 大地副刊 作者王金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