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已向互金平台开放国家银行牌照申请,美国互金行业迎利好

原标题:美国fintech行业终于迎来全国性监管时代?

本周二,美国货币监理署(后文简称OCC)表示,将开始接受fintech公司的国家执照申请。这也是fintech公司首次得以接受联邦监管。

OCC这一举措受到了来自 OnDeck Capital、 Kabbage 和 LendingClub等公司的强烈欢迎,因为这可以让他们能够在单一执照和监管体制下在全国运营而不是需要获得一系列州执照。

这一决定此后也得到了美国财政部的支持。周二早些时候,财政部在一篇报告中说OCC牌照可以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扶持科技驱动的创新。但财政部认为不应允许fintech公司使用此类牌照接受政府担保存款。

政策目前已经生效,OCC将从即日起接受非储蓄性fintech公司申请特殊目的国家银行执照。

业内人士认为“OCC仅接受非储蓄性公司申请”这条限制旨在减少纳税人承担的风险,但限制了一些fintech公司使用此牌照。

OCC说申请成功者将受到与可比银行一样的监管,而且公司还需提供运营安全受到威胁时的紧急应对计划。

fintech牌照概念首次在2016年由OCC提出。各州监管者强烈反对这一想法,认为此不在OCC法定权力范围内。

去年纽约金融服务部和国家银行监事协会(后文简称CSBS)起诉OCC以阻止牌照实施但败诉。

纽约金融服务部在一份声明中说OCC将"不公正的"将联邦监管体制强加于州监管制度上。

CSBS没有排除再次起诉可能。

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也提出担忧,认为此类拍照可能将允许fintech公司规避严厉银行业规定。

但财政部和许多保守共和党人士认为,促进fintech发展可以推动小企业成长并创造就业。(来源未央网)

重磅!已向互金平台开放国家银行牌照申请,美国互金行业迎利好

其实,早在2016年12月2日,作为美国联邦注册银行的监管机构,美国货币监理署(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简称OCC)就发布了《探讨向金融科技公司发放特殊目的国家银行牌照》文件,公开向公众征求意见。

华尔街日报对此刊文表示,美国将让金融科技新贵成为“特殊目的国家银行”。

而美国监管当局的做法,相信对于被禁止直接从事金融业务的国内金融科技公司来说,是一个振奋的消息。

在金融监管方面,一向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监管经验的国内金融监管机构,或可能随着美国对金融科技实行牌照监管,亦会采取趋同的监管办法——对符合条件的金融科技公司发放特定牌照,允许直接开展金融业务。

这对于国内目前有着互联网科技基因,且致力于大数据研发并积极转型的P2P公司来讲,亦可谓是利好信号,至少有了演变发展为新型银行的可能。

美国金融科技牌照监管日渐成型

美国方面对金融科技监管的探索,虽然一直没有英国表现的更为开放和积极,甚至跟中国部分监管人士的理念相比,也稍显落后(网贷舆情曾在2016年7月份对此有过专门论述,详见文章《P2P网贷监管跟中国比,美国只是跟随者》),但面对全球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趋势,美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态度已经发生很大转变。

其实,早在2016年7月份,美国众议院就曾对金融科技公司发放银行牌照一事,举行过听证会。当时的听证会由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的金融机构及消费信贷附属委员会主持,附属委员会主席、共和党议员兰迪·诺伊格鲍尔认为,对金融科技公司发放银行牌照能让监管更透明。其时,美国财政部和美国货币监理署等监管机构也正在权衡,是否可以对金融科技公司实行有限的全国银行牌照管理。

时隔5个月后,美国货币监理署公开发布的《探讨向金融科技公司发放特殊目的国家银行牌照》文件,

进一步表明和强化了美国监管当局对于金融科技实施功能监管的思路。

该份文件指出,若向一个特殊的金融科技公司发放国家银行牌照,该机构必须在与所有由联邦政府发牌的机构一样,在安全性、可靠性、公平准入以及消费者公平对待方面满足相同的高标准。

美国货币监理署审计长Thomas Curry在上述文件发布当天宣布,美国货币监理署将为金融科技企业发放国家牌照。他表示,如果金融科技企业能从“标志清晰的前门”进入联邦银行系统,而不是“走后门”,就不会妨害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以及依赖于这个系统的每个人的利益。

这意味着美国P2P平台,如LendingClub、Prosper等金融科技企业将有望获得银行牌照。

华尔街日报文章评论称,这一举措引起科技行业的一片欢呼,很长时间以来从业者们都在争取这种许可,而金融机构、一些消费者团体和州内监管部门对此并不看好,在对旧秩序的颠覆中,他们感到了威胁。特别是小银行对新的竞争感到担忧,同时消费者权益倡议者认为这会弱化对借款者的保护。

(网贷舆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