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產業鏈分析-中經匯成

一、智慧城市產業概述

智慧城市是指充分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光網絡、移動互聯網等通信和信息技術手段,通過感測、傳送、整合和分析城市運行核心系統的各項關鍵信息、對公眾服務、社會管理、產業運作等活動的各種需求做出智能的響應,構建城市發展的智慧環境,面向未來構建全新的城市形態。

智慧城市產業鏈分析-中經匯成

二、智慧城市發展的主體要素

確保智慧城市的良性發展,必須堅持四個主體包括政府、經營者、雲計算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以及雲計算應用服務提供商,能夠四位一體共同推動集中化、集約化、規模化、創新性的智慧城市健康生態環境。

政府:是智慧城市的牽頭組織者,必須具備智慧城市建設、運營以及服務開展的全程監管,優化和綜合各種應用,形成城市的整體發展合力。

智慧城市的經營者和服務提供者:具體是智慧城市的踐行者,負責牽頭實施,整體規劃,運營安全保障,服務過程保障,服務拓展以及需求蒐集等工作。

雲計算基礎設施服務提供者:主要關注於規模化投資建設,完善的運營與服務保障制度以及流程,建設安全的信息保障和監管。

雲計算應用服務提供者:

提供創新性、開放性以及共享性的雲計算應用服務和行業應用服務。

三、智慧產業層次及分類

大數據:主要領域包含大數據產品,主要表現為大數據軟件及解決方案;

大數據運營管理:主要領域包含大數據管理、大數據運營;主要表現為數據儲存與管理,數據開放共享、數據交易交流;

大數據服務:主要領域包含大數據行業服務;主要表現為工業大數據服務、農業大數據服務、商業大數據服務、金融大數據服務;

基礎型智慧產業:主要領域包含雲計算;主要表現為行業雲;

民生服務雲:主要領域包含醫療雲服務、旅遊雲服務、交通雲服務、教育雲服務;

雲計算服務產品及解決方案:主要領域包含雲操作系統、虛擬化軟件、整體解決方案;

移動互聯網:主要領域包含移動終端及網絡設備;主要表現為網絡設備製造、移動終端產品製造;

移動互聯網軟件及服務:主要領域包含移動互聯網軟件平臺、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移動互聯網信息服務;

移動通信:主要領域包含WiFi、3G4G5G等移動通信網建設、移動通信服務;

物聯網:主要領域包含物聯網感知製造;主要表現為傳感器、節點、網關、RFID、二維碼等、儀器儀表、嵌入式系統、微納器件;

物聯網服務:主要領域包含物聯網網絡基礎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物聯網數據挖掘;

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

主要領域包含行業軟件及解決方案;主要表現為工業軟件、製造業解決方案;

智慧產品製造業:主要領域包含機器人;主要表現為具有智能化的機器人產品;

智能工業設備:主要領域包含具有自我調整能力、網絡遠程控制能力的工業設備;主要表現為數控機床、自動化智能成套設備;

測控裝置:主要領域包含具有各類環境感知的元件和設備;主要表現為新型傳感器、智能儀器表;

移動終端產品製造:主要領域包含依託移動互聯網的智能終端產品;主要表現為手機、可穿戴設備等;

智能網聯汽車:主要領域包含具有智能化功能的汽車產品;主要表現為無人駕駛汽車、智能汽車等;

智能家居:

主要領域包含具有智能化水平的家居產品;主要表現為智能電視、智能空調等;

智慧服務業:主要領域包含先進信息技術+服務業;主要表現為高效物流、電子商務、普惠金融、惠民服務、文化創意、旅行出遊、便捷交通、政務管理、製造業、農業、建築業等;

提升型智慧產業:主要領域包含先進信息技術+傳統產業;主要表現為製造業、農業、建築業。

四、智慧城市產業對標案例分析

1深圳市智慧城市產業建設

以信息化打造科技的深圳:2009年8月,深圳市政府與廣東電信、廣東移動、廣東聯通共同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全力建設“數字深圳”。提出了創新型城市建設、通信基礎設施建設、TD建設運營、電子政務提升、移動電子商務普及、企業信息化升級、數字深圳建設、深港合作、深莞惠通信一體化、服務大運會等“十大工程”。

智能交通體現人文的深圳:與上海、北京等城市不同,深圳智能交通建設存在資源過度分散、信息資源不共享等問題。為此,深圳交通部門在探索中推出U交通戰略,逐步實現U服務(無處不在的智能交通服務)、U保障(無處不在的智能交通保障)和U體驗(無處不在的信息體驗)。

建設低碳時代生態的深圳:2010年1月16日,深圳市政府提出今後將在規劃建設、低碳產業、公共交通、綠色建築、資源利用等方面不斷改革創新,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新型城市。開展政府部門與電網企業的職能電網試點工作,在電能計量自動化系統、電力行業終端通信保障平臺和服務平臺等三大領域打造一個全面感知、可靠傳遞、職能處理的和諧數字化生態系統。

2香港智慧城市產業建設

投資情況:香港特區政府2007年預算2.1億港元建設WiFi網絡,2008年3月公眾WiFi熱點總數達到6400多個。

運營情況:2008年3月30日,“香港政府WiFi通”正式開通,由電信盈科負責運營,首批35個WiFi熱點正式投入使用,可以免費上政府網站和公共事業網站等。涉及公共圖書館、體育場館、文化康樂中心、就業中心、社區會堂、大型公園和XX大樓等地點,不包括住宅和商業街區;網絡通禁止瀏覽成人網站、賭馬網站和遊戲網站、也不能使用MSN、ICQ等聊天工具。

3上海、廈門、廣州智慧城市產業建設

運營與管理:政府投入的資金、管理能力和承擔的風險有限;政府需要運營商的實施能力、經營能力和對產業鏈的整合能力;政府需要對網絡建設和運營有監管深度。

典型運用:提供電子政務、城市應急指揮、遠程醫療、氣象預報等多種業務。

4蘭州市智慧城市產業建設

蘭州新型智慧城市規劃建設的主要目標:蘭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出加強“網絡強市、信息強市、數據強市、安全可信”四項基礎工作,突出“智慧強政、智慧惠民、智慧興業”三大戰略任務,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市管理信息化,建成廣泛覆蓋、深度互聯、協同共享、智能處理、開放應用的“雲上蘭州、數據城市”。

蘭州新型智慧城市規劃建設的總體框架:蘭州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出搭建六大平臺,即實景三維時空信息雲共享服務平臺、城市信息共享平臺、綜合決策支持平臺、市政設施管理智能化平臺、智慧大交通綜合服務平臺、城市應急綜合智慧服務平臺;開展四大應用,即政務與協同、民生與服務、產業與經濟、創新與示範,從政務與協同(“智慧政務”基礎設施、電子政務應用體系建設、決策支持信息化服務體系、政府公共服務平臺、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和公共應急保障系統建設)、建設與管理(智慧城建、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管網、智慧環保)、民生與服務(智慧民生、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產業與經濟(智慧產業、智慧農業、智慧工業、智慧旅遊、智慧物流)、創新與示範(智慧新區、智慧文化)等方面形成“智慧蘭州”應用體系建設。

智慧蘭州建設實施路線:

保障體系與基礎設施:包含保障措施、公共基礎設施平臺、公共平臺與數據庫。其中保障措施包含組織保障、人才保障、政策保障、技術保障、資金保障、安全保障。公共基礎設施平臺包含光網寬帶、下一代互聯網、西北雲計算、無線城市、三網融合、容災備份中心。公共平臺與數據庫包含公共數據庫(宏觀經濟、人口數據、法人數據、地理空間數據)、文化資源庫、城市公共信息平臺(實時三維時空雲共享服務平臺、城市信息共享平臺、綜合決策支持平臺、市政設施智能化管理平臺、智能大交通綜合服務平臺、城市應急綜合智慧服務平臺)、數字城市地理空間。

政務與協同:包含政務應用與支撐平臺、協調辦公系統、數據共享交換平臺、行政審批服務監察系統臺。

建設與管理:包含智慧城建、智慧管網、智慧城管、智慧環保、智慧交通。

民生與服務:包含智慧民生、智慧社區、智慧教育、智慧醫療。

產業與經濟:包含智慧產業、智慧工業、智慧農業、智慧物流、智慧旅遊。

創新與示範:包含智慧新區、智慧文化。

智慧城市產業鏈分析-中經匯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