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光接入水平將不斷提升

近日,《人民日報》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臉書(Facebook)上發表文章稱,歡迎谷歌重返中國大陸,但前提是必須遵守中國法律。此舉一出,立即在業內引起了強烈反響,而此前有關谷歌重返中國的傳聞也因此可能會最終落實。

另據美國媒體Intercept報道,谷歌已經計劃在中國推出符合中國法律規定的搜索引擎,該搜索服務將主動封鎖那些“不存在的網站”,並對搜索的結果進行過濾,谷歌的這一計劃代號為Dragonfly(蜻蜓)。

其實目前谷歌在上海、深圳、北京均設有辦公室,近期還創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與不同的組織、企業研究不同的人工智能技術。谷歌還通過與其他公司合作,推出不同的應用,例如文件管理應用Files Go、谷歌翻譯和在微信小程序“猜畫小歌”,早前又宣佈對京東投資5.5億美元。由此來看,所謂退出中國的谷歌,實際上在中國始終存在著部分業務。

儘管如此,我們仍然認為,此次谷歌如果真的能夠重返中國市場,其實質性的意義也並不是很大。

眾所周知,谷歌退出中國市場的近8年時間,是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設備蓬勃而起的黃金年代。這期間,中國已經形成頗具特色的互聯網多端生態,並已經成長為一個巨大的互聯網市場,尤其在移動互聯網方面,手機使用量呈爆炸式增長的態勢,BAT等互聯網公司在搜索、社交等領域逐漸稱霸,獲取了數以億計的用戶。諸多事實證明,中國互聯網企業的轉型與創新速度已經走在了美國互聯網公司的前面。“互聯網+”和“創新驅動”更是成為國家最高戰略。

在上述中國企業主導互聯網市場創新和發展的大環境之下,不僅谷歌退出中國,雅虎也於2015年宣佈關閉中國研發中心,徹底與中國說再見。此外,Adobe、諾基亞、思科等也紛紛撤出中國。外企與中國市場似乎還沒有找到一套普遍適用的磨合方法。考慮到中國大陸人力資源成本上升,科技巨頭可能轉而投向印度等人力成本較低的地區尋求人才支持。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常年被“隔離”在牆外的互聯網服務,除了中國企業向海外平臺投放的廣告業務以外,似乎仍然沒有找到在中國市場落腳的突破口。因此,即便谷歌此次真的重新迴歸中國市場,也很難改變整體格局。

具體到谷歌的核心業務搜索而言,在谷歌退出國內市場後,百度等多家國內互聯網公司迅猛發展,擁有了大量忠實的用戶。雖然谷歌在技術層面遠遠領先於許多國內產品,但它畢竟已經離開多年,大家對它已經非常陌生了,想要重新拉攏被分散的用戶難度不小。再者,大部分用戶已經習慣了原有的搜索方式和產品,而且在許多用戶看來,百度、谷歌搜索區別不大,所以根本就沒有更換的必要。而且,國內的環境並不適合谷歌。當年,谷歌以“水土不服”為由離開中國,基於文化背景不同,現在的它未必就適應了中國的“水土”,想要做到本土化並非易事。

除了核心的搜索業務之外,與海外市場Google Play(也是谷歌的核心業務之一)一家獨大不同,谷歌缺席的中國大陸市場,Android應用分發渠道一直是巨頭的必爭之地。近年來,智能手機增量放緩,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各大玩家已完成跑馬圈地,互聯網巨頭雄霸一方的格局已經形成。

根據第三方分析機構艾瑞諮詢的數據,騰訊應用寶、百度手機助手和360手機助手已鎖定超過70%的市場份額,其餘則由華米OV等手機廠商的應用商店以及更為小型的第三方應用商店和分發平臺瓜分。需要說明的是,從谷歌本身來看,Google Play在近兩年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商業化,而產品本身的迭代在功能上並未有較大變動。雖然中國大陸市場會是一個擴展營收的機會,但是中國市場的第三方應用商店已在如何引導用戶找到所需應用等環節做了大量的優化,谷歌在功能上或並不具備更大吸引力。

不可否認,從用戶、市場的角度來看,谷歌無論用哪種方式入華都是值得人們歡喜的,既增加用戶的選擇權,也能間接提升市場競爭力。而對於谷歌來說,選擇在目前重返中國市場,其背後的意義已經和當年完全不同,是爭奪第一把交椅還是借道取經讓賬面更好看,相信更多的還是後者。“狼來了”的故事無論是真是假,中國的互聯網格局已經形成高度壁壘,如今互聯網企業的市場價值已經完全由用戶來決定的。

更為重要的是,谷歌重返中國市場的最大前提是遵守中國法律,谷歌真的可以做到嗎?即便做到了,那還是中國市場和用戶期待的谷歌嗎?

摘自:通信世界網消息(CW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