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一個偏灰色的暴力項目

最近《我不是神藥》大火了後,慢慢的人們的關注點慢慢開始從故事情節轉向了藥物上。

在影片中吃不起天價正版藥的白血病人,被迫只能吃了印度的仿製藥。

然而正版藥和仿製藥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價格。

揭秘:一個偏灰色的暴力項目

在該影片《我不是神藥》中的藥企,被刻畫成無良貪財的形象,它讓觀眾很容易受到誤導,以為藥企都是隻顧牟利,故意抬高藥價。其實對於藥企的老闆形象有些片面,其實在實際當中,藥品的研發是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投入的。

一般情況下,新藥品的研發需要花費15年和數億資金的投入,而化合物經過層層篩選和嚴格的臨床試驗後,才能被批准上市。這也是部分藥物定價會偏高的原因之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好奇過,我們在吃藥的時候,說明書上的不良反應一欄的症狀都是怎麼得出來的?

揭秘:一個偏灰色的暴力項目

這個就是臨床試驗中得來的,那是怎麼一個試驗法呢?

大家想一下,藥品是給人吃的,當然要在人的身上做試驗了。

可能聽到這裡有很多人都會嚇了一大跳,那也太恐怖了吧,怎麼會有人願意以身試藥呢?這不就是活人版的小白鼠嗎?

你別說還真有,並且以此衍生出一個新型職業—職業試藥員。

那我們今天就來說一下這個項目,並不是讓你去做試藥員,而是中介,我們都知道,從藥物研發到實驗醫院,再到試藥員,有一套完整的產業鏈,中介就是其中最關鍵的鏈接點,所以今天揭秘的是這個產業鏈中中介賺錢的那些內幕。

揭秘:一個偏灰色的暴力項目

試藥中介的身份其實就是把藥品商與試藥員連接,這個中間人不親自試藥,他的工作就是介紹試藥員去試藥,因為這個行業是屬於小眾職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個職業的存在。

任何行業我們往往會發現,中介有時候賺的是最多的,試藥行業也是如此。

據我瞭解到的,由幾天作為一個療程,正常情況下給到醫院的標準有1萬多,也有幾萬一個人的,然後醫院就找人來試藥研究,但最終給到試藥員手裡的錢只有幾千左右,剩下的由醫院和中介自己分。

試藥中介就以介紹試藥員得到相應的提成,提成費用與試驗的藥品相關聯,還有一種高級中介,就是聯繫試藥公司與醫院的這種。

所以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什麼行業的用戶粘性最大?

對,醫院!沒有之一。只有在醫院,全天24小時,全年365天,醫院裡面都是最熱鬧的地方,醫院要保證正常的運營,肯定少不了醫藥企業持續性開發新藥品。

我們看一下下面的這個圖片,就是試藥中介發出來的,至少收益平均在幾千元一個人,一個月能找到十來個試藥員,收入就可以達到萬元以上。

揭秘:一個偏灰色的暴力項目

但是對於試藥員來說,他能在這短短几天內就獲得幾千甚至上萬,正常情況下一天一千元左右,給錢多的擔心有危險不敢來,但更多的人還是會咬緊牙關,甚至以此為職業。

一般在臨床實驗對象中都有人數標準的,僅僅光看一個人的實驗成果是沒有用的,以多少人為一批,能拉到一個就能拿到一個人的中介費用。

如果是新藥研究的臨床實驗,給的佣金還會更大,標準甚至有達到幾萬元一個人的,除去給試藥員和醫院的,到中介手上的也有幾千甚至上萬,就算一個月只找一批,幾萬也是有的。

揭秘:一個偏灰色的暴力項目

那麼試藥的對象去哪裡找呢?試藥對象分為兩種:

一種是健康人員;

一種是藥物相對應的患者。

患者的話一般都是由醫院內部自己尋找,對象也差不多是比較窮苦的患者,有良心的直接告訴你,最後還給你佣金,沒良心的,有時候甚至不告訴你試藥真相,就跟你說,你這病要花錢不少,剛好我們這邊有新的藥物,價格還合適,給你先配合著治療幾天,我們隨時記錄數據,不花你的錢,然後讓你籤文件,你試驗了藥物,沒有得到錢,反而感恩戴德。

至於健康人員,醫院比較難找,畢竟誰沒病會去吃你那個東西呢,於是就會花大價格來找中介幫忙找流量。

一般的目標人群多為無職業者,重點在於急於用錢的人,現在還有在校高校生。

不過我們一聽到藥物臨床實驗,因為不瞭解藥物原理,或者以為是什麼解剖之類很誇張的實驗,於是就很容易出現兩個極端,一種是瞭解之後一口氣直接答應的,還有一種是瞭解過後依舊敬而遠之的。

不過如果我們去勞動力市場那裡去找,能找到的幾率會非常大,因為去那邊的人都是去找工作的,有正經工作的可能會拒絕得比較乾脆。

還有就是花錢買那些信貸記錄的資料,所以有人就專門賣貸款用戶信息,這類貸款需求的很多都是急於用錢的人,這類人也很精準。

至於那些高校學生,很多人覺得拉不了幾個人,原因是那些高校生文化素質比較高,其實不難,有時候反而是這類人更好搞定一些,為什麼這麼說呢?你想一下,現在的校園貸,還有luo貸,還有那些一個腎換一個蘋果的,被報道出來的多數為大學生。

而且聽到藥物臨床實驗,很多人瞭解到醫院規模,瞭解到醫院公司是哪家之後,才會去思考要不要做,畢竟又不是那種被人綁上之後丟到地下實驗室,身邊響起拉電鋸的聲音。

這是國家對醫療規定這麼嚴格,藥物研發得經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而且現在媒體這麼發達,如果一出事,你整個醫院收的實驗費用都經不起公關消耗和試藥員賠償,醫院其實也會很小心的進行,不然的話出了事對公眾不好交代,對醫療公司也不好交代,又要賠錢。

想到這些,大學生很容易就去做了。

而據瞭解大學生小明就是一名試藥員,他首次試藥是在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那時候還差幾天才滿18週歲。按理說,未成年人嚴禁參與試藥,小林也搞不清楚為什麼能參與。

起初試藥,小林僅僅是為有錢後給女友過一個體面的生日,家是河北農村的他,進去是試藥圈是沒通過任何人,他是在網上看到有關“試藥族”負面新聞後,開始尋找相關信息。

原本以為會很難,經過搜索,他進入一個名為“試藥員吧”的百度貼吧,該貼吧至今還存在,裡面有大量的招募信息,涉及北京,上海,天津,武漢等大中城市醫院。

揭秘:一個偏灰色的暴力項目

我們看到在貼吧裡面有很多的招募信息。

國內還有公司專門有為試藥者研發了手機app,如“易試藥” “招招”等。在那個上面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發佈試藥招募信息。

而且,招募員還發展自己的下線,為讓下線多招人,招募員給推薦費外,還會定期送禮物,比如說給下線送手機和組織港澳臺旅遊活動。

這些下限都會註冊新的qq號或者微信號,然後和商家一樣,在朋友圈瘋狂刷廣告,因為在整個藥物臨床試驗中,試藥員是重中之重,沒有試藥員,工作無法開展,所以誰掌握更多人力資源,誰就領先行業。

找到這些人之後,至於怎麼聊天,關鍵得有針對性,正如上面舉例的幾類人一樣,強調醫院規模,以及實驗天數和佣金額度,至於怎麼成交,得到醫院讓那些醫院自己轉化才知道。

畢竟中介只負責拉人,和講一些重要事項,真正談佣金和實驗細節的還是醫生,談完之後願意就籤試驗聲明,體驗合格後,剩下的就不關中介的事了,出了事也是醫院那邊負責任。

如果說是做過實驗的人,甚至可以作為二次實驗開發,只要找到路子,這就是一個來錢很快的職業,雖然一直有人在做這一塊,但它的市場操作實在是冷門,所以專門搞這個的實在不多。

怎麼說呢?說難聽點拿別人命賣錢的操作,說好聽點就是為醫療事業做貢獻。

但有的東西存在即合理,存在的都合乎它存在的道理。

這個行業褒貶不一,想了解的自己去發掘吧,想做中介也好,甚至做試藥員也好,我個人也只是做行業的揭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