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冢、国殇园:被埋葬在“油桶”中的英雄先烈,让人掩面而泣!

导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战场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后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的胜利,但在这胜利的背后却是无数先辈烈士用血肉之躯换来的!他们有的还能马革裹尸回到故乡,有的却埋骨异国他乡,英魂至今无法回归。然而历史却不会将他们遗忘,人民不会将他们遗忘,历史和人民会永远铭记他们,铭记这些为了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而前仆后继、为国捐躯、马革裹尸的抗日英雄。

英雄冢、国殇园:被埋葬在“油桶”中的英雄先烈,让人掩面而泣!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军事实力强盛的日本宛如西非大草原的鬣狗,他阴狠毒辣、四处猎食。在中国大陆挑起战争之后他竟然北上挑衅苏联红军,结果被揍得鼻青脸肿;继而觉得欧战爆发后南洋有利可图,出兵南洋,日本的这一侵略、扩张行为严重刺激了一向视东南亚为自己势力范围的英美。

1941年12月23日,中英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战略物资运输的情况下,组建了中国远征军。

英雄冢、国殇园:被埋葬在“油桶”中的英雄先烈,让人掩面而泣!

1942年3月,为支援英法盟军在滇缅抗击日军、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前后40万名中国远征军将士奔赴缅甸抗日,那时的中国,沿海领土尽失,如果英属缅甸再丢了,那就彻底被日本包围,再也无法从外面引进抗战物资了,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英国人缅甸战场节节败退时候,中国必须派出远征军保卫缅甸,保卫世界援华战略物资的输入线。而这数十万远征军也是当时中国最为精锐的部队,这些军人中多以青年学生为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支撑我们持久战的后勤命脉。然而让人心痛的是这些远征军最终大多埋骨他乡。

最近几年,我国寻找远征军残骸的志愿者发现了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然而在云南省施甸县太平镇寻找远征军阵亡将士遗骸时却出现了让人掩面而泣的场景,二十余位先烈遗骸蜷缩着静静地躺在简易拼搭起来的“油桶”之中。

英雄冢、国殇园:被埋葬在“油桶”中的英雄先烈,让人掩面而泣!

据现场的专家表示这些骸骨都是当时战死的中国军人,由于处于战争期间烈士无处下葬,而战友们又不忍心让其暴尸荒野。无奈之下就地取材将能装骸骨的汽油桶俩俩拼接起来,做成一个简易的棺材,以保证其死后能有最起码的尊严,而根据骸骨及牙齿鉴定,埋葬在油桶中的烈士牺牲时仅仅18岁至21岁。

英雄冢、国殇园:被埋葬在“油桶”中的英雄先烈,让人掩面而泣!

据了解,此次云南施甸志愿军的残骸是在滇西大反攻时阵亡于此的中国远征军将士遗骸。当初曾有10多万名中国远征军在这里驻军,他们以怒江天险,与日军对峙两年之久,最终于1944年5月1日发起滇西大反攻,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以伤亡约6万人的代价,夺回被日本占领的龙陵、腾冲等地,取得滇西战场的全面胜利。

英雄冢、国殇园:被埋葬在“油桶”中的英雄先烈,让人掩面而泣!

而在战争结束后,当地政府一直以来都在组织志愿者寻找当年的烈士遗体,并在当地建立了许多烈士陵园,寻找见的这些烈士也都被尽数安葬在了烈士陵园之中。在当地最有名的当属“腾冲国殇墓园”了,这个墓园于1945年建立,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宏大的国军抗日烈士陵园,1996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传承千年历史文化,述说风雨沧桑的爆炸史料!更多精彩请关注【爆炸史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