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难、看病贵,或许是世界医疗的通病!

看病难、看病贵,或许是世界医疗的通病!

我前面写了一篇文章《香港状元很很亲耐学医,大陆医学却无状元问津》,就说了在香港当医生,工作稳定、受人尊敬、收入颇丰,相当于一只脚踏进了上流社会。

那么在香港看病,是不是没有大陆“看病贵、看病难”的诸多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和大家说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我在广州读研的时候,就有鼻咽癌的患者专门从香港跑到内地来治疗的。香港的治疗技术不如大陆?这肯定不是。莫非大陆的治疗费用要比香港便宜很多?香港本地居民如果在公立医院看病,基本是免费。那为啥有廉价的先进医疗不享受,还特意跑到内陆求医,后来这位患者跟我吐槽,他预约的鼻咽部核磁已经排到半年之后,治疗更是遥遥无期。后来患者来到我院看门诊,第一天就收住院,完善相关检查,第二周基本就会开始放化疗。患者自己都十分惊叹,国内看病效率没想到如此快速有效。

前些天就和科室同事聊天,恰好聊到她老公去香港进修的事情。同事老公是我们本院的骨科医生,他说骨科一般非急诊急诊手术一般都是预约到三年以后,比如关节置换,虽然手术便宜,但是需要长时间的等待;而且当地医生一周在公立医院上班两天,其他时间都在私立医院接活。

有人会困惑了,那香港看病那不是超级麻烦?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香港的医疗体制。不置可否,香港医疗体制真的是十分出色的。

看病难、看病贵,或许是世界医疗的通病!

香港拥有十分优良的卫生状况

香港是我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2013 年接近 720 万人,65 岁及以上占 14.2%,年龄中位数 43 岁,健康指数较高。婴儿夭折率 1.6(每千名登记活产婴儿计算);孕妇死亡率为 0(每十万名登记活产婴儿计算);2013 年预期寿命男性为 80.9 岁,女性 86.6 岁,堪称亚洲之最。

同比较国内 2014 年的医疗数据,2013 年我国婴儿死亡率为 9.5 (每千名登记活产婴儿计算);孕妇死亡率 23.2/10 万;预期寿命男性为 74.8 岁,女性为 77.4 岁。当然,我们还是必须承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绩显著。

香港医疗方面的经常开支 488 亿,医疗服务的经常开支占政府的开支 17%,仅次于占 20% 的教育。国内到了 2016 年,医疗卫生支出达 13154 亿元人民币,比重才占政府开支的 7%。

即使与香港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但这和既往相比已经占很大比重了。

看完各方面的数据比较,我们不得不承认香港的医疗水平确实比大陆高出一定水平。当然,国内地域辽阔,沿海和内陆发展不平衡,不像香港资源集中,发展高度集中,这种简单比较存在一定的偏颇。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香港医疗体制借鉴很多。

看病难、看病贵,或许是世界医疗的通病!

香港公营+私营医疗系统

其实国内和香港都是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私立医院作为补充。内地公立医院基本由政府投资,但是香港公立医院有政府投资和民间非盈利组织投资。

香港公营医疗系统由公立医院和旗下的政府诊所组成,由医管局统一管理。政府诊所,是香港医疗体系的基石,主要处理社区居民的常见病,慢性病和轻症。急诊服务,如果出现急症拨打“999”会在 5 分钟内,将您送到公立医院,这个免费。

公立医院有专科门诊部和住院部组成。专科门诊都是预约制,都必须由政府门诊转诊而来,是断然不能直接看专科门诊的。公立医院分几个联网,每个联网有一家大医院,再是附带几个小的康复医院。病人入住后,一般治疗三天,再是送至康复医院直至完全康复,这样可以保证住院部永远住的是最为严重的病号。

与之互补的是私营医疗系统,由私家诊所和私人医院构成。私家诊所大部分是全科医生,负责内外妇儿,其次就是第二类家庭医生也是专科医生,一般是公立医院小有名气、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私人医院是没有常驻医生,由护士电话向私人医师求助。

看病难、看病贵,或许是世界医疗的通病!

大陆三级医疗系统

大陆的医疗体系是: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医院。

其实三个等级的医院也有明确的分工:一级医院是直接为一定社区人口提供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和卫生院;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地区性医院;三级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的医院。

由于三级医疗体系医疗资源不平衡,大陆大部分患者都是“越级”看病,地区三甲医院基本都是“人满为患”,当地卫生所基本是“门可罗雀”,完全不像香港政府诊所持有“健康守门员”的作用,没有转诊手续,定然不能越级。我工作的医院,是当地唯一一家三甲医院,门诊经常要看“感冒”患者,急诊门诊经常被“不急”之症围得水泄不通。

再是大陆私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相比,它的数量真的很少,而且很多专科私人医院过于追求盈利,形象臭名昭著,完全不能没有互补作用。

在香港是如何看病的?

患者在基层医疗(政府门诊)就诊——根据病情由基层医生开具转诊单——患者持有转诊单到公立医院或私立医院预约——患者持有预约单登记就诊。

好了,的确似这样一套下来,看病十分顺利?分级鲜明,井然有序。但是并非想象得这么完美。

无论你是门诊还是住院,因网络共享都有详细记录,看病其实都比较快。在政府门诊,平均每人 10 分钟左右,10 元一种药,3 个月的量,无论是波立维,还是胰岛素和希罗达,可以说这种医疗服务是很赞的。

公立医院专科门诊前面已经提到,需要预约,不能随时看,你要的就是排队。举个例子,如果是因为高血压看心内科门诊,第一次看基本是等一年。

等到后一般也是 10 分钟看完,药费同政府门诊。如果你万一还需要住院,预约做的检查时间很长,普通彩超要约半年,心脏才好要预约一年,CT 或 MRI 预约时间更长,有的医院 MRI2012 年的病人已预约到 2019 年。文章开始处那位鼻咽癌患者,就是这种情况。的确,他们住院费用很低,所有药费、检查费、治疗费算在一起,一天也就 100 元左右,白内障手术免费,但排队等 5 年左右。毫无疑问,这也是一种“看病难”吧!

那么有人就等不及了,那我直接去私营医院看病,毫不客气的说,私营医院是“富豪”才能去的地方。我之前就说过私营医院的挂号费很昂贵,动辄就是几百上千。而且其他检查也很贵,胸部 CT7000 元左右(国内200多),手术室租用 4000 元左右,麻醉费 3000 元左右。公立医院有廉价的医疗资源享用,但需要漫长的等待时间;私营医院无需任何等待,但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或许,这也算是一种“看病贵”吧!

其实香港的医疗体制,和欧美大多数的国家的医疗体制一样,基本可以享受公费医疗,或者是商业保险覆盖。但是正因为公费医疗,做的检查和手术基本都需要漫长的等待。如果等不及,走私立医院,医疗费用是十分昂贵的。所以“看病贵、看病难”或许是全世界的通病。

那么,在大陆看病到底“难不难”?比如我工作的一家三甲医院,这是地级市唯一的一家三甲医院,当地绝大部分患者想来我们这里看病,基本都能预约到当天的门诊,预约住院一般也就两三天,很多时候都可以直接住院。如果有患者慕名去湘雅看病,现在网上预约专家门诊十分便利,价格一般也就 200 左右。这是我们的优势之处,但是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前文已经提及不在赘述。

所以每个医疗系统都有自己的优势,也存在自己的短板,可以相互取长不多,带来更好更惠民的医疗体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