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專家突然倒下,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考

一千多個日夜,200多臺手術,拯救的是如許患者的生命,解決的是眾多臨床的疑難問題,改變的是整個放射科的面貌。

在浙江嵊州這片熱土上,“下沉”專家們正用真誠、將一份份的陌生兌換成了寬闊的空間,用心血和汗水、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讓自己的期望和夢想以種子的姿態紮下根來。

“下沉”專家,突然倒下

8月8日晚9點,忙碌了一天,正在宿舍休息的浙大一院“下沉”專家張鑫,被一通緊急會診的電話叫出了門。

急衝衝地趕到急診科,張鑫見到的是一名腎動脈取石後大出血患者,接來下便是一陣緊鑼密鼓地會診、安排手術……

等做完手術,跨出導管室,已經是深夜11點多了。脫下沉重的鉛衣,竟沒有如常的輕鬆,張鑫感覺頭昏腦脹,兩條腿像灌了鉛般沉重,心中迷糊地想著大概有點中暑了吧。疲憊地回到宿舍便倒頭大睡,出了一身大汗。

次日上午,餐廳,放射科副主任劉義平遇見張鑫,感覺素日敦厚壯碩的小夥子竟是滿臉疲色,便關切地問候了幾句。吃完早餐,張鑫來到科室,早會、讀片、全科會診……。

8月9日上午8時30分,張鑫如常地走向導管室,準備進行一臺肝動脈化療+栓塞術 。他邊走邊一路給徒弟裘華峰講述著昨夜急診手術治療的心得與今天手術的治療方案。

走進手術室,套上介入用的鉛衣,張鑫就感覺身體不太對勁。他是個怕熱的人,平時二三十斤重的鉛衣掛在身上,不一會就會汗流浹背,今天不但沒流汗,還止不住地發冷。實在撐不住了,張鑫只得讓裘華峰繼續手術,自己想先在旁邊休息一下。

8點58分,導管室護士王小芳急急忙忙地告訴劉義平:“張老師倒下了,高熱、寒戰。”劉義平急忙衝到導管室,張鑫已經躺倒在門口的沙發上了。

“下沉”專家突然倒下,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考

(張鑫醫生躺在手術室門口沙發上 院方供圖 )

躺在手術室門口,要做徒弟的後盾和靠山

大熱的天,嚴嚴實實地裹了一床大被子,整個人還不停地發抖,神志也開始模糊,但仍堅持著不願意離開。因為,他惦記著裡面的手術病人,記掛著徒弟裘華峰還未獨立開展過手術。

“師傅在身邊,膽子大,心裡有底,不怕。師傅不在身邊,術中的判斷就要完全靠自己了,這是非常考驗人的。”躺在手術室門口的張鑫這麼想著,努力地提著口氣。他一定要堅守在這裡,做好徒弟的後盾和靠山。但是,隨之整個人休克,喊他毫無反應,一量體溫已高達40.1攝氏度。

劉義平一邊打電話給急診科,讓顧向榮醫師趕緊過來,一邊急忙向陳儉副院長彙報。王小芳也急忙將情況彙報給了外出徵兵體檢的放射科主任盧曉林,盧主任一邊在電話裡“指示”:“你們一定要將人給我盯牢看好了!”一邊急急忙忙往回趕。

張鑫被緊急送到急診室,陳儉副院長也立即趕了過來,心電監護儀上顯示心率達140多次/分鐘,懷疑肺部感染,結果CT顯示情況還好,於是進行緊急輸液。

直到中午,張鑫才從昏迷中醒來,一睜眼就看見盧主任坐在身旁。見張鑫睜眼盧主任就拍拍他的手道:“你暈倒了,高燒40.1度,具體情況要等化驗結果出來。裘華峰很不錯,手術完成得很好,等你身體好點,我再讓他給你彙報手術情況,你就放心吧。身體不舒服,就別說話了。你想問的我都知道,所以一口氣都告訴你了,現在你就安心休息吧,我在旁邊陪著你。”說著,遞上從家中特意煮來的綠豆湯。

整個下午,盧曉林寸步不離地守候在張鑫左右。而盧曉林的夫人——科教科科長張小平得知張鑫生病後,也“嚴令”丈夫一定要將其照顧好。

其實,那天張小平自己也是重感冒在家躺倒了。張鑫心中著實過意不去。

“下沉”專家突然倒下,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考

(“徒弟”第一次獨立開展複雜手術 院方供圖)

身處異鄉,“下沉”醫生感受大家庭般的溫馨

下午四點多,原浙江省醫學會放射學分會的老主委許順良教授來院授課,重情重義的張鑫還強撐著病體,手上打著吊針參與接待和聽課。

“一方面,老主委遠道而來,我要盡好“半個”地主之誼,另一方面老主委的《胸痛三聯症的心血管影像表現》課程確實好,正是我十分感興趣的。”張鑫如是說,儘管心中提著一股勁兒,但奈何身不由己,堅持聽完課,並安排好許主委回杭,實在撐不住了,只得躺下休息。

盧曉林一邊心疼地數落,一邊仍陪在身邊,細緻地照看。一直到夜裡11點多,另一位朋友趕來接替,盧曉林才在再三催促下回家。

事後,張鑫深情地說:“呆在這裡,心是暖的。身為一名醫生,卻沒有好好地注意自己的身體,這很不應該。我這一病,把整個醫院上下都牽動了。放射科同事都跑來探望我,醫院吳劍平院長等領導第一時間趕來慰問,盧主任更是像兄長一樣一直陪侍左右,就連實習生小許、保潔大媽也熱心地相幫著忙前忙後。這些都讓我這樣身處異鄉的“下沉”醫生感到了大家庭般的溫馨。”

隨後,張鑫又激動地說:“而最最讓我欣慰的是:徒弟裘華峰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被動”考驗中,完美地呈上了答卷。後來我仔細看了手術記錄也詢問了他的手術思路,和我的思路是一樣的。這代表著這位勤奮好學的年輕人已經可以正式地、獨立地開展一些介入治療工作。這無形中是對我兩年多帶徒成績的一個肯定,是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

“下沉”專家突然倒下,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考

(帶病聽課 院方供圖)

“下沉”兩年多,讓技術真正落地生根

“下沉”兩年多,我終於將我帶來的技術在這裡真正落地生根了。我最終是要回去的,而裘華峰是這裡的。現在,哪怕我回去了,也安心了,嵊州的病人也可以真正地享受到同等的、同質的醫療服務了。”話裡話外透露出的,不僅是為師者的拳拳之意,為醫者的仁愛之心,更是身為“下沉”專家的那一片有使命、有擔當、有情懷的赤子情懷。

是啊,這兩年多來,張鑫無數次地往返在嵊州—杭州兩地之間,多少次地深夜奔赴,多少次地被迫中斷休假,拋妻別子、遠離雙親,千里奔赴就為了搶救危在旦夕的病人。

這個老是掛著一臉笑容的江蘇漢子,完全將嵊州當作了自己的第二個故鄉。率真、耿直、樸實的品性,使他待人始終滿腔熱忱。一來就和大家打成了一片,現在不僅能聽得懂嵊州話,也能簡單講幾句了。不光是放射科的同事們對他是滿心滿眼地接納,凡是他接觸過的病人,都十分喜歡他。我就曾不止一次地從親朋好友口中聽說他的好,彷彿,他將他的醫術和醫德都溶進了他糯糯的笑容裡了。

盧曉林主任說起這位“小老弟”更是滿臉嘉許:“張鑫一來,我們就相處融洽,他性情爽直,不倨傲、不藏私,很實在、很接地氣。人都是相互的,一個巴掌拍不響,這麼一個實心實意為我們嵊州帶來好技術的好專家,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對他好呢?他幹活每次像個拼命三郎,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毫無保留地奉獻。都把嵊州當家了,就像這次,他在這裡病倒,身邊沒個照顧的人,那我就是他的家人,照顧好他難道不是我這個家人的職責嗎?”

說著,盧主任還狡黠地一笑:“況且,我可是還奉了夫人‘懿旨’:“張鑫在嵊州一個人,既然生病了就一定要好好照顧,什麼時候鹽水掛好了,什麼時候才能回來。不許偷懶’!”

被張鑫親暱地稱為“嫂子”的張小平科長說起張鑫,滿臉都是長者的“慈愛”:“張鑫是個很好的小夥兒,脾氣好、人緣好。待人真誠爽直,不僅浙一本院的同事喜歡他,我們大家都喜歡他。”

接著她又“寵溺”地說:“他是個十分重情重義的人,我去杭州進修或者開會,如果他恰好回杭州,就一定要趕過來請我吃飯,他就是這麼一個人。”

執著深耕,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生活總是瑣碎,但細節卻在不斷豐富我們的感受。生活總是平凡,而突如其來的一些事件,總是會成為一塊磨刀石,砥礪出生命該有的價值和光華。

記得有人說過:“這世界上最珍貴的不是仰望星空,而是對日常生活的信仰,在日常的瑣屑中踐行自己的信仰,重新發現一份完整的生活。”

“下沉”而來的張鑫,正用心血和汗水,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讓自己的期望和夢想以種子的姿態紮下根來。消化道出血、支氣管擴張大咯血、腫瘤性出血、外傷性臟器出血、產後出血、肢體出血、肝脾腎臟出血,用介入微創栓塞治療快速止血搶救生命;用改良型PTO方法治療門脈高壓性消化道出血……一千多個日夜,200多臺手術,拯救的是如許患者的生命,解決的是眾多臨床的疑難問題,改變的是整個放射科的面貌。

從過去僅僅是診斷到現在的臨床治療,張鑫開啟了嵊州放射介入治療的嶄新時代。而這一次,徒弟裘華峰也以出色的成績,跨出了成長的第一步,也為張鑫的這份執著深耕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而以盧曉林夫婦為代表的嵊州人,也敞開胸懷將這位異鄉人深深地接納。他們彼此間的親厚、親密,讓我們從中看到了尊重和包容、理解和關愛、善意與融洽……

這場事件,我相信,必然會像巖畫一樣鏤刻在幾人的心版上。“雙下沉,兩提升”是政府的一項政令,總是有一群心懷大愛,使命擔當的人,身體力行地將其做成一件件有溫度的事,而正是這種溫度、這種力度,在推動著我們的社會在變革中不斷地前進。

(記者 葛丹娣 通訊員 陳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