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原来从鞋子就能看要得什么病?!

都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但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人,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足部疾病或不适。其实很多是可以自行处理并控制喔~

厉害了!原来从鞋子就能看要得什么病?!

足部疾病

1.指甲内嵌

修剪指甲时,若将其剪得过短过尖,指甲生长后容易发生内嵌;此外,常穿过紧的鞋子,如尖头鞋或过高的高跟鞋等,均会因对指甲造成过大压力最终导致指甲内嵌。严重时还会引起甲沟炎,以及全身的炎症。

应对措施:勤用温水清洗足部,局部使用抗生素软膏,后用干面部垫在指甲边缘,使新生指甲向上生长。该法每日2次,每次15分钟,最好坚持10天以上。

2.足茧&鸡眼

鸡眼是由于足部皮肤局部长期受压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圆锥状角质增生。一般的起因无外乎鞋子过紧,走路过多或者对足部的过度摩擦。

应对措施:发现足茧或鸡眼后,用温水浸泡使他变软,然后用浮石轻轻移除,切勿随意用尖利的道具处理而引起感染。

3.水泡

皮肤表面的隆起,内含液体,可能伴发感染。通常因为皮肤反复受力摩擦所致,尤其可能出现鞋子不合脚或不穿袜子时,导致皮下组织分离形成间隙,导致组织液聚集。

应对措施:用肥皂水或湿纸巾轻柔地清洁,而后使用抗生素软膏,用薄纱覆盖避免进一步的损伤感染。记得每天穿袜子,或更换导致水泡的鞋子,切勿随意刻意地挤破或挑破水泡,引起更严重的感染。

4.足臭

当脚部的汗液与微生物,细菌混合后,细菌代谢会产生难闻的气味。

应对措施:选择纯棉以及较为透气的鞋,防止汗液聚集。而柠檬醛、香茅醛等则具有抑制脚臭的作用。

厉害了!原来从鞋子就能看要得什么病?!

5.足藓(香港脚

与单纯的足臭不一样,足藓是由于脚部受到真菌的感染导致,常伴随瘙痒,脱屑以及疼痛感。

应对措施:及时使用抗真菌软膏。

如果上述做法无法减轻或者治疗足部疾病,建议及时就医哦!

其实,脚还显示身体健康信号!

除了单纯的足部疾病外,通过外穿于足部的鞋子还能预防一些别的疾病喔!

其实一般的鞋子磨损,比如半年内磨损20%是属于正常的,但是3个月内就磨损20%-30%的话,就要注意身体啦!

厉害了!原来从鞋子就能看要得什么病?!

看鞋知病

1.鞋底外侧磨损

正常鞋子磨损应该在脚跟中心,并可从鞋跟外侧看出约4度的倾斜,但如果倾斜超过4度,就说明外侧受力过多。这一般是由于高弓足导致鞋外层磨损过多。

这样的走路方式,容易导致关节扭伤和损伤;长期的受力不均会导致膝盖外软骨磨损,引发关节炎;也将会对髋骨施压,导致坐立时的骨骼疼痛。

应对措施:建议咨询骨科医生,进行步态练习,尽早养好正确的走路姿势,进而让骨骼得到纠正。

2.鞋底内侧磨损

如果内侧鞋底磨损过度,则可能是由膝内翻或扁平足导致。

扁平足将使脚步弹性降低,让小腿肌肉始终过度工作而过于紧绷,进而可能导致频繁抽筋或内侧踝关节肿胀。这种走路方式会引起前盆骨倾斜,进而腰背部疼痛。

应对措施:进行纠正步伐训练,并在鞋内垫上鞋垫,让步伐更稳健,身体更轻松。

厉害了!原来从鞋子就能看要得什么病?!

3.大脚趾外侧磨损

多由于拇趾外翻导致,即大脚趾和足部相连的关节倾斜超过15度导致,走路时患者会倾向脚跟过早抬起,将过多的压力给大脚趾。

拇外翻一般是先天,但也有可能因为后天脚尖长期朝下伸展导致,如久坐或常穿高跟鞋。拇外翻会导致鸡眼,长茧,以及脚底长黄色死皮等。

应对措施:在鞋中放些柔软的鞋垫,少穿鞋面窄,鞋跟高的鞋子。多多舒展小腿肌肉,活动脚踝,放松跟腱。

4.鞋口磨损

一般是由于鞋子太大导致的,走路时为了适应鞋子,会时常摩擦鞋口,造成鞋口磨损。鞋子大,前脚掌与鞋垫之间的摩擦也会加大,也可从鞋垫的磨损情况观察。

这样的摩擦容易导致脚跟起泡,足底筋膜炎等疾病。

应对措施:鞋子再漂亮,合脚舒服才合适。

大家要观察小细节,及时避免后续的伤痛喔~

就医全流程,趣医全搞定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本声明未涉及的问题参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当本声明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