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票據數位化新動能

編者按:風險事件頻發的傳統票據市場亟需改革,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這一進程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楊望在《當代金融家》撰文表示,隨著區塊鏈技術走向成熟以及票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未來將湧現出一大批票據區塊鏈的創新應用,實現傳統票據到數字票據的跨越式轉變,開闢我國票據市場的嶄新藍圖。

區塊鏈:票據數字化新動能

我國自新票據法實施以來,商業票據發展迅速。具體而言,根據江西財經大學發佈的《票據市場 2016 年回顧及 2017 年展望》顯示,2016 年前三季度,全國企業累計簽發商業匯票 13.6 萬億元,金融機構累積貼現 70.2 萬億元,同比下降 6.7%,交易量首次出現負增長。不難看出,票據市場高速增長的同時,市場風險的提升讓金融機構調低了交易預期,風險事件頻發的傳統票據市場亟需改革,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這一進程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傳統票據的數字化進程

商業票據的演進主要有三個階段 :紙質票據、電子票據、數字票據,其發展演變的歷史正是其不斷走向規範化、現代化、數字化的過程。其中,傳統的紙質票據和電子票據對我國金融市場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

紙質票據

商業票據是工商業者之間由信用關係形成的短期無擔保債務憑證的總稱,是最古老的金融工具之一,起源於商業借貸中延期支付貨款的行為。但商業票據不反映交易的內容,只反映由此產生的債務債權關係,商業票據的簽發和轉移只依賴於簽發人的信用背書,因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流轉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種風險。

一是信用風險,由於我國票據市場交易主體多元化、行為不規範、信用環境不健全等原因,導致企業在簽發商業票據時存在欺詐行為,在承兌時出現拖欠票款、拒絕償還等違約情況 ;從負責承兌匯票的銀行來說,部分商業銀行為了提高業務量,承兌超過自身支付能力的票據,或對票據審查不嚴,存在企業保證金繳納不足等問題。二是操作風險,我國目前大部分票據交易仍然採用紙質票據的形式,且大多通過人工操作,在企業資格審查、辨別真偽、保管登記、清算等操作過程中,容易產生操作失誤或是主觀的違規操作,為違法犯罪提供可趁之機。三是市場風險,在票據轉貼現過程中,由於政策變化,導致利率變動幅度較大所產生的風險。例如,2003 年中國人民銀行(以下俗稱“央行”)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票據轉貼現率急速上升,達到 3.3%,接近同期貸款利率,給開展相關業務的商業銀行帶來較大損失。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利率波動將更加難以預測,這對承兌方的利率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四是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風險,由於交易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尤其是銀行對於票據債務人情況瞭解不全面,使得債務人在票據承兌前騙取信任,但到期不履行支付義務等。

近年來票據大案頻發,2016 年1月 22 日,某銀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重大風險事件,涉及金額高達 39.15 億元。原因是該筆銀行轉貼現業務在回購到期前被某票據中介提前取出,紙質票據被換成報紙。該筆資金非法流入股市,受股價下跌影響,出現鉅額兌付缺口,給銀行的資產和聲譽均帶來了巨大損失。事實上,這只是眾多票據詐騙案的冰山一角。由於票據業務涉及的金額較大,風險一旦產生,往往造成惡劣影響。傳統紙質票據市場亟需通過創新手段來防範風險。

電子票據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電子票據逐漸取代紙質票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2009 年,央行推出了電子商業匯票系統(electronic commercial draft system,ECDS),標誌著我國票據系統邁入電子化時代。ECDS 實現了票據記載和流通過程中的電子化、信息交換的標準化和規範化,並逐漸面向全國性市場。雖然紙質票據仍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在票據交易中依然佔主要地位,但電子票據產生的市場佔有率呈逐年遞增態勢。根據央行數據,2015 年電子票據佔整體出票量的 28.4%,同比增長 75%,2016 年前三季度,電子商業匯票佔比過半,達到 60.9%,同比大幅提升 40 個百分點,電票佔比提升較快。

2016 年 9月,央行下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規範和促進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發展的通知》,標誌著票據市場正式開啟電子化進程。電子票據可以分為銀行電票系統和互聯網票據交易平臺。2016 年12 月 8 日,上海票據交易所(以下簡稱“票交所”)成立,成為首個全國統一票據電子化交易平臺,實現了包括票據電子化交易、DVP 清算、無紙化託收等功能。電子商票系統(ECDS)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紙質票據存在的造假和遺失問題,具有較高安全性、規範性,節省了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票據交易的效率。

但是,銀行電子票據也面臨一些新的問題。最突出的一點是,由於電票系統的中心化運行,一旦中心服務器出現問題,則對整個市場會產生災難性的後果。企業網銀的接入也將把風險更多地轉嫁到銀行自身的網絡安全問題上,整個風險的鏈條會越拉越長,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錯誤,都容易傳導到其他環節,造成系統性風險。此外,債務人的信用問題尤其是信息不對稱仍然存在,成為制約票據市場有效性的重要原因。此外,近兩年來,互聯網票據快速發展,湧現出諸多民間票據中介機構,滿足了部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但是,銀行的票據系統還沒有完全覆蓋到這些民間票據中介及數千家中小型金融機構,尤其是在農村信用社、商業銀行等信息化不發達的區域。從以上角度來說,傳統票據的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並沒有得到完全解決,電子票據系統並非控制風險的完美對策。

基於區塊鏈的票據創新

隨著票據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傳統的票據形式難以滿足改革和創新的要求,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其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票據區塊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傳統票據存在的一系列缺陷。

區塊鏈作為一種網絡協議底層技術,正被越來越多金融領域所青睞。目前,區塊鏈技術已被用於支付清算、證券交易、公正防偽等多個金融領域。最成功的實踐是在貨幣領域的創新,比特幣的出現讓人們首次瞭解到其背後的技術框架及廣闊前景。由於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集體維護、不可篡改、數據透明、用戶匿名等特性,交易基於密碼學原理而不是傳統的信用,使得任何達成一致的雙方都能夠直接進行支付交易,且數據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極高,被視為解決全球金融危機的重要技術。

票據鏈是區塊鏈在商業票據領域的創新應用之一。如果說票交所是由銀行主導的、全國統一的票據中介,有利於央行對金融風險進行調控,那麼,票據鏈則是基於區塊鏈構造的共識機制的去中心化賬本,能夠從很大程度上對票據業務領域的道德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進行防範和控制。分析而言,票據區塊鏈主要有以下優勢 :

第一,票據鏈能夠更好地解決交易雙方內控不足、貿易真實和違規交易的問題。藉助使用票據鏈,不再需要第三方機構對交易雙方的價值傳遞做實時驗證和監督,也不需要特定的實物票據來獲取交易雙方的信任,真正實現了點對點的價值傳遞。

第二,可以有效防範票據市場風險,在當前票據市場上,因為參與機構的多樣性和逐利性,使得風險事件頻發,尤其是隨著經濟下行和中介江湖的混亂,2016 年以來已經有多家銀行遭受了重大損失,不透明、不規範和高槓杆錯配等潛規則誘發了多種風險。而票據鏈的全鏈開放透明、自治匿名、不可篡改等機制的設計,則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首先,從道德風險來看,紙票中“一票多賣”、電票中打款背書不同步的現象時有發生,但區塊鏈由於具有不可篡改的時間戳和全網公開的特性,無論紙票還是電票,一旦交易,將不會存在賴賬現象。其次,從操作風險看,相對於電票系統的中心化運行,區塊鏈中的分佈式高容錯性和非對稱加密算法,則可以使得人為操作產生的風險幾乎為零。再次,從信用風險來看,藉助區塊鏈的數據可以實現對所有參與者信用的蒐集和評估,並可實時進行控制。最後,從市場風險來看,中介市場大量的資產錯配不僅導致了自身損失,還捆綁了銀行的利益,藉助區塊鏈的可編程性不僅可以有效控制參與者資產端和負債端的平衡,還可藉助數據透明的特性使整個市場交易價格對資金需求的反應更真實,進而形成更真實的價格指數,有利於控制市場風險。

第三,票據鏈是基於區塊鏈的底層架構和加密算法進行研發的,可以顯著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作效率。當前,票據市場在信息交流上更多的是單對單,即使通過即時通訊工具的群組方式,也容易導致信息的不對稱和時效性差。通過構建區塊鏈全新的連續“背書”機制,能夠保障整個鏈條業務運作、決策共識,加快票據交易和資金流通速度。

一是通過區塊鏈的信息記載和回溯,易於建立基於關鍵字或其他智能方式的信息檢索和提醒,提升信息的有效性,並可藉助其開放性的優勢讓信息更加快速地傳導至需求者,減少市場的不對稱。二是由於區塊鏈不需要中心化的服務器,這對現有的系統開發模式形成極大優化,一旦需要系統優化或者變更,不需要通過“需求- 代碼 - 測試 - 投產 - 驗證”等多個環節的時間跨度,對於現在依賴系統來辦理業務的票據體系來說是重大優勢。

三是區塊鏈可以極大程度地改變現行的組織結構、管理體系和行政干預,讓經營的決策更加簡單、直接和有效,提高整個票據市場的運作效率。

票據區塊鏈的應用前景

目前,我國票據區塊鏈正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還沒有在實際中大規模應用,但市場各方已經在積極探索可能的實現場景。票據區塊鏈商業模式的核心是構建銀行、通道機構、交易平臺、企業客戶等利益相關方的聯盟。通過區塊鏈技術平臺實現票據資產的全週期管理,通過智能合約實現聯盟內業務運作、共識決策、管理運營、權利義務的履行,最終通過區塊鏈價值傳遞,降低票據流通風險,創造商業價值。未來,票據區塊鏈將有望從技術標準、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創新三個層面實現其經濟社會價值。

一是建立票據鏈技術標準體系和配套政策制度。在技術層面上,加密算法的時效性、51% 節點的集體退出與被不法集團控制、信息網絡技術及寬帶基礎設施不健全等限制,使得票據鏈系統存在運行風險。在制度層面,現階段的票據鏈的應用普及,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監管部門的認可和推廣。而由於票據鏈尚未獲取監管部門和貿易企業廣泛的認同,其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政府可綜合運用財稅減免和補助政策,給予票據區塊鏈研發企業必要的支持,逐步打破信貸規模與業務經營範圍限定對於票據市場專業化的制約,在此基礎上通過監管節點實現對票據交易流程靈活的監管機制,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積極探索適應區塊鏈技術的新型監管方式。

二是推動區塊鏈基礎設施建設。由於區塊鏈具有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的特性,沒有一箇中心機構來進行統一的審查和授信管理,這就削弱了監管機構對票據信息的審查,而且也無法及時對交易相關方的信息進行有效審查。目前最好的辦法是搭建私有鏈,給予商業銀行實時審核、追蹤、內部評測等權限,降低票據欺詐和作弊的可能性。票交所的成立可作為網絡中的特殊角色節點,通過發佈公認的規則與參數來保證市場的規範和有序,而不必承擔中心數據庫的系統性風險。

三是推進鏈式金融應用創新,打造票據鏈生態圈。例如,深圳瀚德金創與深圳農商行依據瀚德票據 SPV(簡單支付)平臺於 2016年 5 月發行了全球第一筆票據理財交易。無獨有偶,浙商銀行將與趣聯科技合作,於 2017 年1月推出了基於區塊鏈的移動數字彙票平臺,客戶可通過移動客戶端掃描二維碼,實現票據的簽收發、轉讓和兌付等功能,簡化與銀行等機構進行對接的繁複程序,提升清算效率,建立更加安全的“多中心”系統。另外,恆生銀行稱,正“嘗試將開票和貼現等票據一級市場的交易場景放到區塊鏈上”,包括在開票環節利用區塊鏈技術驗證貿易背景真實性、在貼現融資環節在鏈上行廣播和查詢,從而簡化詢價步驟,提高安全性。

隨著區塊鏈技術走向成熟以及票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未來將湧現出一大批票據區塊鏈的創新應用,實現傳統票據到數字票據的跨越式轉變,開闢我國票據市場的嶄新藍圖。

(文/楊 望 曹 鋒 肖子琛 原刊於《當代金融家》2017年第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