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括在長平之戰前就已經名聲在外,作戰的謀略比父親趙奢還厲害

趙括趙括,大家或許一聽到這個名字就想起了“紙上談兵”這四個字。當年趙括在長平之戰因為自己的輕敵導致40萬趙軍全軍覆沒,趙國從此一蹶不振,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抗秦軍的進攻。趙括便成了有勇無謀的代名詞。其實大家不知道的是,趙括並不是有勇無謀。他雖然實戰經驗不強,但是“紙上談兵”的實力真正是相當厲害。


趙括在長平之戰前就已經名聲在外,作戰的謀略比父親趙奢還厲害

今天我們就拿趙括在長平之戰前的兩次成名戰役來替趙括平平冤。

當年,趙惠文王命大將趙奢(也就是趙括的父親)攻打齊國麥丘城,並令趙奢速戰速決,否則軍法處置。趙奢來到城下認為強攻是最快拿下城池的方法。這時,趙括站出來說:強攻在一月之內很難攻下,我看麥丘城上士兵已經面黃肌瘦,城內糧食已經不多,不如我們想一想其他辦法。趙奢一想到趙王只給自己一個月的時間,並且城內是否缺糧還未知,不能冒險,於是決定繼續強攻。可是,麥丘城是齊國重城,堅固無比。其中又有墨家守城兵士出謀劃策。趙軍損失數萬也沒有攻下。
趙括在長平之戰前就已經名聲在外,作戰的謀略比父親趙奢還厲害

這時,趙括又進諫說:父帥,強攻實在不是上策,我有辦法在一月之內不費一兵一卒攻下城池。

於是,趙括便在一次作戰中抓獲了幾個齊軍俘虜。他對待俘虜不但沒有嚴刑拷打,反而好生伺候,最後還放他們回去。其中一個俘虜看趙括這麼大義,便對趙括說城中確實缺糧,百姓和士兵們都吃不飽肚子,他們只是害怕趙軍破城後會屠城所以才拼命堅守。

趙括知道詳情後,就開始了他的謀略。他命人每天都用投石車往城中投放糧食,並令人在城外大喊趙軍優待俘虜。城中飢餓的百姓和士兵看到趙軍的糧食,又看到被趙軍抓到的俘虜被安全送回,心中就萌生了投降的念頭。可是迫於將領的威嚴,他們不敢投降。可是,在十天以後城中傳來消息,齊軍的將軍北一街的部下殺害了,於是齊軍開城投降了。趙括一戰成名,他的謀略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趙括在長平之戰前就已經名聲在外,作戰的謀略比父親趙奢還厲害

大家知道,趙奢在瘀與之戰中充分發揮軍事才能,被封為馬服君。可是,瘀與之戰有一半的功勞是趙括的。趙奢雖然對趙括的實戰能力不是很肯定,但是對他的謀略卻是自愧不如。於是,趙奢在開戰之前便向兒子請求戰略。

趙括分析道:秦軍攻打韓國瘀與,實際上是逼迫韓國與自己結盟,然後攻打趙國。我們如果想以最小的代價取勝,就必須要讓韓國與秦國矛盾加深,破壞他們想要結盟的意圖。待他們打得難捨難分之時,秦軍必將會把注意力放在韓國身上,忽略了我們的行動,到時候我們再出其不意,打他個措手不及。
趙括在長平之戰前就已經名聲在外,作戰的謀略比父親趙奢還厲害

趙奢聽後覺得有道理。於是就命使者去韓告知韓王,我們趙軍一定會援助你們,請你們一定要頂住。然後他又命一隊人馬插入秦韓交戰士兵的中間。看到秦軍就偽裝成韓軍偷襲秦軍,看到韓軍就偽裝成秦軍偷襲韓軍。就這樣秦韓兩軍仇恨就更深了,根本無法結盟。就這樣,在秦韓兩軍打的正嗨皮的時候,趙軍出其不意出現在秦軍身後,結果秦軍大敗。
趙括在長平之戰前就已經名聲在外,作戰的謀略比父親趙奢還厲害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雖然趙括實戰能力有些差強人意,但是他的謀略絕對不在趙奢之下。所以,趙括統帥千軍萬馬不行,但是當一個軍師還是很可以的。

今天為趙括平冤昭雪就到這裡了。結尾問大家一個問題。當年長平之戰如果廉頗沒有被趙括替換下來,廉頗能打退秦軍嗎?趙國能轉危為安嗎?歡迎大家在下面討論,大家感興趣的也可以關注並私信我,我們一起聊一聊歷史故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