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傳:王陽明苦學兵法,結果卻被分派去做“包工頭”

工作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不如意。

比方,明明想做個策劃大師,

卻被領導安排去做後勤打雜。

再比方,一心想做個碼農,鑽研技術,

卻被上級安排去做項目管理。

這簡直就是牛頭不對馬嘴,殺雞錯用牛刀嘛。

28歲考中進士的王陽明,也遇到了這個問題。

當時國家邊境動盪,於是王陽明就把"上陣殺敵"當作自己的職業理想,為此日夜苦學兵法。

哪知朝廷卻分配了個"閒職"給他,讓他去河南浚縣當個“包工頭”,給威寧伯王越造陵墓。

不過,剛剛入仕的王陽明,哪有別的選擇?

他只能赴命上任。

可讓人奇怪的是,這份"不對口"的工作,不僅沒讓他失落,他竟做得心甘情願,津津有味的。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他才沒有因為這小小的不如意,而懈怠自己的職業理想。

相反,他總能想到辦法來練習自己的騎術,演練書上的兵法,為日後上陣殺敵做準備。

心學傳:王陽明苦學兵法,結果卻被分派去做“包工頭”

王陽明當時要從京師到河南浚縣上任,

本來文官赴異地上任,都是坐轎子去的。

但王陽明偏偏不要這樣。

他覺得這上千里路程,是個鍛鍊騎術的絕佳機會,

於是堅持一路騎馬南行。

要知道,當時的路,不比現在,很多地方都是異常艱險的。

這一日,大隊人馬就走到一處險要地方,

大家相互提醒,小心翼翼的向前走,

王陽明心中也謹慎起來,緩慢地策馬前行,

可能是受到這種緊張氛圍的影響,

王陽明的馬突然受驚,抬起前蹄,一把將他甩了出去。

他猝不及防,胸口著地,一下就吐了血。

可即便是這樣,王陽明還是不肯放棄鍛鍊騎術,堅持策馬前進。

心學傳:王陽明苦學兵法,結果卻被分派去做“包工頭”

到了河南浚縣以後,王陽明迫不及待地去拜訪了王越的家人,還向他們討教起了兵法。

這裡,就需要稍微介紹一下威寧伯王越了。

王越,曾任兵部尚書,兵法奇絕。

晚年鎮守邊疆,立下了赫赫戰功。

後來他被封為威寧伯。

王陽明年少時,因國家內憂外患的時局,而鑽研兵法。

不僅精研了許多兵書典籍,

還愛拿桌上的果核點心來排兵佈陣,演練給別人看。

他對王越的兵法非常崇拜,

曾經還夢到過王越贈送自己佩劍。

這一次,他有幸來到王越的家鄉,為他造墓,哪裡還肯滿足於紙上談兵?

王陽明一面向王越家人學習兵法,一面尋找使用兵法的實操機會。

很快,他就找到了應用兵法的契機。

造墓需要很多勞工,而大量勞工就帶來了人員管理問題。

於是,王陽明嘗試著用"什伍連坐法"來管理勞工。

就是把五個人編成一個小隊,把兩個五人小隊編成一個小組。

由小組成員相互督促,來完成基層人員管理。

這樣一來,不僅他自己省事,勞工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生前善用兵法的王越,肯定想不到,自己的陵墓竟是在"兵法"的管理下,建造出來的。

陵墓竣工以後,王越的家人對王陽明也是十分感激,還將王越的佩劍送給了王陽明,就正如他以前做過的那個夢一樣。

心學傳:王陽明苦學兵法,結果卻被分派去做“包工頭”

也是基於這段時間,在兵法上的學習和實踐,

王陽明完成任務,回京赴命之時,

才能就當時邊境的戰況,寫出《陳言邊務疏》這樣富有戰略眼光的對策來。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剛開始被分配的工作,不是王陽明最喜歡、最嚮往的,但他依然能夠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務,並且抓住各種機會,學習自己想學的東西。

王陽明這種善於變通的能力,在年少懲戒繼母時就曾閃現過一次。後來不論是遇到朝廷暗殺,還是在帶兵打仗時,這種靈活的變通能力,也為他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