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唯有在艱苦中前行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聖賢

一、

1905年,日本大將東鄉平八郎率領日本艦隊擊敗俄國波羅的海艦隊。

消息傳回日本後舉國沸騰,天皇特地為他舉辦了慶功宴。大家問他:“你成功的秘訣是什麼?”東鄉平八郎默默的舉起一塊腰牌:

“一生俯首拜陽明。”

1908年,在日本留學的蔣介石目睹了一幕奇觀:“不論在火車上、電車上或渡輪上,凡是旅行的時候,總看到許多日本人在閱讀王陽明的《傳習錄》。許多人讀了之後,就閉目靜坐,似乎在聚精會神、思索精義。”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秘密武器,讓中外牛人都俯首帖耳?

王陽明:唯有在艱苦中前行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聖賢

二、

1472年,王雲出生於浙江餘姚。

據說他在母親肚子裡呆了10多月,才戀戀不捨的爬出來。也許是離開媽媽的懷抱後不開心,所以直到5歲時,他還不會說話。

那一年,有一個雲遊四方的和尚路過餘姚,遠遠就看到這個小孩根骨不凡,就摸摸他的頭說:“好苗子,可惜洩漏了天機。”

回到家後,王雲對爸爸王華說:“爸比,有個怪叔叔摸我的頭,還說了莫名其妙的話。”在聽兒子一五一十的說了之後,王華決定寧信其有、不信其無,就給王雲改名叫“王守仁。”

王守仁,就是日後名震天下的王陽明。

注意:不是十三香的王守義。

王陽明:唯有在艱苦中前行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聖賢

說來也奇怪,改了名字後的王陽明,立刻就能開口說話了,果然,牛人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1481年,王華考中狀元。做了京官、有了工資,趕緊託人買了套三環的學區房,準備給兒子最好的教育:“科舉,要從娃娃抓起。”

就這樣,王陽明跟著家人來到了大城市北京。

他在學校表現很好,學《四書五經》總能舉一反三,老師們暗暗得意:“收了一個好學生,獎金有著落了。”可王陽明偏偏不走尋常路,

他開始沉溺於五件事:“任俠、騎射、詞章、神仙、佛事。”

王陽明:唯有在艱苦中前行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聖賢

王陽明自從領教過自己的聰明後,就開始不好好學習了,而是在看!閒!書!

他在《論語》下面藏了一本《孫子兵法》,嘴上念著“子曰”,心裡卻在想“兵者,詭道也。”課餘時間,也不再跟小夥伴們丟沙包,開始練習槍棒功夫,看著樣子,他是打算在高考時報軍校。

兒子的一切變化,王華看在眼裡:“小子,不知天高地厚。”

為了給王陽明一個下馬威,王華決定帶他去塞外,見識一下真正的前線。

在居庸關外,年少的王陽明第一次看見萬里草原,領略了縱馬馳騁的快意,衛青、霍去病、徐達、藍玉的豐功偉績,一一閃現在心頭。

回到家後,他就對王華說:“我給皇帝寫了報告,只要給我幾萬人馬,我就能橫掃漠北。”

傻小子瘋了,王華反手就給了他一個大耳瓜子。

王陽明:唯有在艱苦中前行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聖賢

三、

王陽明的軍人夢,就此煙消雲散。

但沒過幾天,他又有了更偉大的夢想:做!聖!賢!王華真的要瘋了:“我一個老實巴交的讀書人,怎麼就生了這麼一個熊孩子。”

為了保住自己的一世英名,王華決定給兒子找個老婆,讓他有了牽掛,就不會想那些亂七八糟的了。他挑選了一位朋友的女兒,然後通知王陽明:“我決定了,你去江西結婚。”

在那個年代,婚姻大事完全是父母說了算,王陽明只好收拾行李,坐綠皮火車“哐茲哐茲”來到江西南昌。

他的岳父大人估計不怎麼去北京,根本不知道他的那些糟爛事,看著王狀元的帥兒子,滿意極了:“馬上結婚。”

結果到了拜堂那天,所有人都到齊了,只缺一個新郎官。

岳父大人急的滿頭大汗,派人全城搜捕。結果,第二天早晨才在郊區的道觀裡,找到王陽明。他穿著結婚的紅袍,盤腿坐在蒲團上向道士請教成仙之術呢。

消息傳到南昌城,大家驚歎:“真乃異人也。”

王陽明:唯有在艱苦中前行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聖賢

四、

1489年,他帶著新婚妻子回老家餘姚,路上遇到理學家婁諒。

在與婁諒的交談中,他提出自己的疑問:“怎樣才能成為聖賢?”婁諒回答他:“成為聖賢的方法,都是朱熹的書裡。”

王陽明欣喜若狂,他終於找到成聖賢的方法。

王陽明:唯有在艱苦中前行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聖賢

朱熹的方法只有四個字:格物致知。

他認為,世界上的每個物體都有道理,水往東流、樹往高長、生老病死,一切都是學問。

只要一點點的學,就能在腦海中積攢內力,當你的學問足夠多時,內力就會雄渾澎湃,一發不可收拾的貫通任督二脈,將一切融會貫通,成為舉世無雙的大高手,這樣就一舉成為聖賢。

“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豁然貫通,終知天理。”

王陽明回到餘姚,就開始刻苦的格物。

他來到自家後院的一篇竹林中,盤腿坐下後,目不轉睛的盯著竹子看:“我倒要看看你有這麼道理。”就這麼看啊看、格啊格,七天七夜以後,王陽明終於倒下了,發出一聲大呼:“聖人騙我。”

這就是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王陽明:唯有在艱苦中前行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聖賢

五、

王陽明康復以後,懷著鬱悶的心情到處溜達。

有一天,他來到一座寺廟裡,看到一位和尚在那裡打坐,滿面端莊。王陽明站在旁邊看了半天,突然問道:“和尚,家裡還有什麼人嗎?”

和尚說:“老孃還是家裡。”

王陽明接著問他:“那你想她老人家嗎?”過了一會,和尚羞愧的低下了頭:“兒子怎麼能不想娘呢?”

第二天,和尚就放棄禪師的身份,回家看老孃去了。寺廟的方丈嚇壞了:“從來都是剃度別人出家,這次倒讓人給勸回去了。”

為了不關門歇業,方丈連推帶搡的把王陽明趕出寺廟。

經過這次事情,王陽明徹底明白了:“人性是永遠不可能被泯滅的,他將永遠屹立在天地之間。”

王陽明:唯有在艱苦中前行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聖賢

王陽明收穫很大,可王爸爸很憤怒:“我堂堂一個狀元,兒子卻整天不務正業。”

他給王陽明下了死命令:考不上進士,不許進家門。好吧,我拿出真正的實力給你們看。經過幾年的刻苦攻讀,1499年,王陽明終於考中了進士。

熟讀兵法、一身武藝、遊歷天下、考中進士,28歲的王陽明,早已默默的超越了大部分的同齡人。

王陽明:唯有在艱苦中前行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聖賢

六、

王陽明沒混到翰林院,而是被分到了工部。

不過沒關係,反正他也不是忠於職守的好乾部。因為他每天都忙著“格物”,期待著打通任督二脈的那天。可他卻越來越迷茫:“格了無數事務,卻還是沒發現道在何方。”

他逐漸意識到:朱熹的理論可能有問題。

1505年,正德皇帝朱厚照繼位。

這個少年皇帝,整天和劉瑾等太監胡鬧,還把國家大事交給劉瑾,人稱“立皇帝。”戴銑等大臣上書朱厚照,要求嚴厲處罰劉瑾等人,沒想到上書不成,自己反倒被打入死牢。

王陽明義憤填膺,上書為戴銑等人辯護,結果被劉瑾特別照顧:“重打40大板,發配貴州龍場驛。”

進士出身、前途一片光明的王陽明,就此落入人生的谷底。

王陽明:唯有在艱苦中前行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聖賢

來到龍場驛站,他發現更為嚴峻的問題:這裡人煙稀少、猛獸叢生,方圓數里都是無人區。而且這裡的人聽不懂他說話,能聽懂的都不是好人。

恩,在中原犯了事的人,只好跑到荒無人煙的貴州來。

王陽明看著眼前的滿目瘡痍,大笑一聲:“天下之大,雖離家萬里,何處不可往,何事不可為!”

客行日日萬鋒頭,山水南來亦勝遊。

布穀鳥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蠻煙喜過青揚瘴,鄉思愁經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萬里,五雲天北是神州。

堅持,還是退卻?

王陽明既然來了,就沒想過這個問題。他帶領隨從們砍樹木、建屋舍、建學校,為貧困老區的人民帶來中原的溫暖。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只有在苦難中堅定前行的人,才有成為聖賢的資格。

王陽明:唯有在艱苦中前行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聖賢

七、

王陽明親手打造了一幅石棺槨,每天沒事就坐在裡邊——悟道。這麼一副景象,實在是太嚇人了,鬼看見都繞著走。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陣大笑驚醒了熟睡的人們,可王陽明卻沒有擾民的覺悟,恨不得拿個大喇叭喊:“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務者誤也。”

意思就是,聖賢之道,是發之於本心的一絲善念,根本不用向外部求取。

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王陽明:唯有在艱苦中前行的人,才有資格成為聖賢

虛度19年時光,走遍天下卻始終找不到“道”在哪裡,原來聖賢之道並不存在於世間萬物,而在人的心中,從不曾離開。

它就像生命的本原一樣,能夠分辨善惡、美醜、忠奸,只要發掘出內心的本原,就能夠判斷世間的一切事物。隨心而動,隨意而行,這就是“心即是理。”

中華哲學史上一門偉大的哲學“心學”就此誕生,王陽明的名字,也將超越權利、財富、功業,與孔子、孟子、莊子、老子等先賢並列,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