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零售业争夺市场新动向

生鲜电商拼抢社区

家住市区和信路的李霞夫妻俩每天上班早出晚归,晚上回家想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但一想到买菜总让李霞觉得头痛。最近,李霞发现家门口有了家中洋生鲜超市,她尝试买过蔬菜、水果等生鲜食品。“金华已经有了多家生鲜品牌APP,都会推出不同的优惠,我经常看哪家实惠,品质好。”经常网购的张彤对这几年市区零售业态的变化深有体会,她说现在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多元化。

实体卖场是依托

在新零售时代下,生鲜电商再度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如永辉超市就依托生活便利店,构建全新的消费场景,开始发力线上。纯粹的生鲜配送,在金华还是有些水土不服。记者了解到,市区曾有电商公司尝试生鲜配送,并联合银行等大力对外推广,投放了大量的促销广告。尽管类似商家声称绝大部分订单都能在30分钟左右送达,但因为缺乏实体卖场的支撑,生意还是乏善可陈。而前不久亮相的本土生鲜品牌中洋生鲜,已经在加速扩张,年内将在市区开出5家门店抢占市场。“我们会根据楼盘的用户数逐步开放配送服务,未来将以3公里一家店的密度分布社区。”中洋生鲜超市负责人告诉记者:“生鲜是刚需,生鲜电商要比传统实体店利润空间大,过去生鲜电商没做起来,可能是模式不行,而非生鲜不能做电商。中洋生鲜认为社区商业是新天地,实体卖场是依托,只要市场有空白总会有人去抢占。”

“金华商业进入发展的深水期,不再只是传统商业模式的不断复制和粘贴。”业内人士说,生鲜超市越来越重视“体验”,注重消费者的参与、体验和感受,对空间和环境要求也更高。纯粹互联网商业并非绝招,实体卖场还是依托,这些新模式、新业态的试水,也是基于对顾客消费体验的深度打造。

延伸农业产业链

市民夏女士已经是中洋生鲜超市的会员,吸引她下单成为回头客最直接的原因,来自于和农贸市场的对比:“家门口的生鲜店,石榴、茭白每500克都只要5元多,感觉实惠又新鲜,环境当然更胜一筹。”生鲜超市第一原则就是选品,一定要是最佳产地最好的产品,确保为顾客提供安全、健康、营养、美味的家庭食材解决方案。中洋生鲜超市选品时有一条简单粗暴的标准,枝头的鲜果能现摘现吃。这个暑假,金东区老辉头家庭农场的负责人钱建辉几乎“泡”在农场里,每天巡查火龙果、西瓜、葡萄的生长情况。他指着果园旁边一堆土告诉记者,和生鲜超市合作后,将更多回归传统的种植模式疏枝疏果,使用农家粪肥施喂果树。

生鲜零售与传统卖场区别在于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传统零售关注人、货、场,而生鲜零售更多关注的是人、客、场,“客”在零售中尤其重要。市区一些大型卖场,经常会有营业员多过消费者的尴尬,连锁品牌大规模开店经营后,遭遇电商消费的挑战,特别是日化、轻工业品、服装等的销售下降明显,促使商家改变经营思路,想着用更合适的方式卖出更多的货。

胡有伟曾经在市区从事超市经营20年,现在瞄准了社区生鲜供应的风口,他坦言:“做社区生鲜零售就很不一样,我们一家社区店的年租金是10万多元,相当于有些菜场一个摊位的承包费。成本只是一个方面,从延伸农业产业链到扩张连锁化布局,企业重点关注怎样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变,如何更好地把握市民的购物心理,以顾客为中心是社区生鲜零售发展的必经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