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零售業爭奪市場新動向

生鮮電商拼搶社區

家住市區和信路的李霞夫妻倆每天上班早出晚歸,晚上回家想做一頓豐盛的晚餐,但一想到買菜總讓李霞覺得頭痛。最近,李霞發現家門口有了家中洋生鮮超市,她嘗試買過蔬菜、水果等生鮮食品。“金華已經有了多家生鮮品牌APP,都會推出不同的優惠,我經常看哪家實惠,品質好。”經常網購的張彤對這幾年市區零售業態的變化深有體會,她說現在的購物方式越來越多元化。

實體賣場是依託

在新零售時代下,生鮮電商再度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如永輝超市就依託生活便利店,構建全新的消費場景,開始發力線上。純粹的生鮮配送,在金華還是有些水土不服。記者瞭解到,市區曾有電商公司嘗試生鮮配送,並聯合銀行等大力對外推廣,投放了大量的促銷廣告。儘管類似商家聲稱絕大部分訂單都能在30分鐘左右送達,但因為缺乏實體賣場的支撐,生意還是乏善可陳。而前不久亮相的本土生鮮品牌中洋生鮮,已經在加速擴張,年內將在市區開出5家門店搶佔市場。“我們會根據樓盤的用戶數逐步開放配送服務,未來將以3公里一家店的密度分佈社區。”中洋生鮮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生鮮是剛需,生鮮電商要比傳統實體店利潤空間大,過去生鮮電商沒做起來,可能是模式不行,而非生鮮不能做電商。中洋生鮮認為社區商業是新天地,實體賣場是依託,只要市場有空白總會有人去搶佔。”

“金華商業進入發展的深水期,不再只是傳統商業模式的不斷複製和粘貼。”業內人士說,生鮮超市越來越重視“體驗”,注重消費者的參與、體驗和感受,對空間和環境要求也更高。純粹互聯網商業並非絕招,實體賣場還是依託,這些新模式、新業態的試水,也是基於對顧客消費體驗的深度打造。

延伸農業產業鏈

市民夏女士已經是中洋生鮮超市的會員,吸引她下單成為回頭客最直接的原因,來自於和農貿市場的對比:“家門口的生鮮店,石榴、茭白每500克都只要5元多,感覺實惠又新鮮,環境當然更勝一籌。”生鮮超市第一原則就是選品,一定要是最佳產地最好的產品,確保為顧客提供安全、健康、營養、美味的家庭食材解決方案。中洋生鮮超市選品時有一條簡單粗暴的標準,枝頭的鮮果能現摘現吃。這個暑假,金東區老輝頭家庭農場的負責人錢建輝幾乎“泡”在農場裡,每天巡查火龍果、西瓜、葡萄的生長情況。他指著果園旁邊一堆土告訴記者,和生鮮超市合作後,將更多回歸傳統的種植模式疏枝疏果,使用農家糞肥施喂果樹。

生鮮零售與傳統賣場區別在於關注的側重點不同,傳統零售關注人、貨、場,而生鮮零售更多關注的是人、客、場,“客”在零售中尤其重要。市區一些大型賣場,經常會有營業員多過消費者的尷尬,連鎖品牌大規模開店經營後,遭遇電商消費的挑戰,特別是日化、輕工業品、服裝等的銷售下降明顯,促使商家改變經營思路,想著用更合適的方式賣出更多的貨。

胡有偉曾經在市區從事超市經營20年,現在瞄準了社區生鮮供應的風口,他坦言:“做社區生鮮零售就很不一樣,我們一家社區店的年租金是10萬多元,相當於有些菜場一個攤位的承包費。成本只是一個方面,從延伸農業產業鏈到擴張連鎖化佈局,企業重點關注怎樣從以產品為中心向以消費者為中心轉變,如何更好地把握市民的購物心理,以顧客為中心是社區生鮮零售發展的必經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