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語》,一場人獸愛戀下的人性解讀

回顧今年的奧斯卡盛典,《水形物語》無疑是最大的贏家,不僅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更是拿下最佳導演、最佳原創配樂、最佳藝術指導等多個奧斯卡獎項,

當然,人們對於《水形物語》拿下奧斯卡最佳影評表示質疑,認為它憑什麼可以拿下這個獎項?或許這也是他最成功的地方,那就是他致敬了半部好萊塢電影史。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個電影就是為了講兩個主題,一個是愛,一個是電影。

你要是看的仔細的話,你就會發現,整部電影都充滿了導演對於好萊塢電影的致敬。這也是導演吉爾莫·德爾·託羅的高明之處,雖然那些片段一閃而過,可是也為整部電影懷舊的理念,以及給觀眾帶來了遐想的空間。
《水形物語》,一場人獸愛戀下的人性解讀

那麼在電影中被導演巧妙插入的好萊塢電影有那些呢?它們分別是《康尼島》、《小上校》、《黑湖妖潭》、《路得記》和《春風得意》。

當然,也有人說,致敬就能獲獎,那豈不是顯得奧斯卡太沒有水準了麼?我想電影另一個成功的地方,應該就是對於人性的深度解讀。

一開始,我以為這部電影講的是單純的人與魚的禁忌之戀。畢竟像這種電影,看的還是蠻多的,覺得並沒有什麼看頭,只是聽聞它斬獲了奧斯卡13項提名獎,4項最佳獎項,這才懷著疑問走進了電影院。

如果只是把它單純的當做愛情片來看的話,你就會覺得索然無味,整部劇情顯得薄弱。因為這種情感並不是出獄荷爾蒙上調的愛情,更多的是趨向於處於生活邊緣生命之間的相生相惜。
《水形物語》,一場人獸愛戀下的人性解讀

“我不知道該怎麼形容,我愛你,這種感覺,就好像被你環繞著,你充滿著我周圍的一切,也充滿了我。因為你的存在,我滿眼都是你的愛意,而我的心,因此也變得柔軟起來。”

這是我最難忘的一段。一顆孤獨的心撫慰另一顆孤獨的心,看似滿滿的愛意,卻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真實寫照。

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應該可以說這是六十年代美國式的孤獨。

女主角是啞的,孤獨的,寂寞的,千篇一律的上著夜班;

畫家也是孤獨的,畫作始終是他一個個美好的夢,一個活在夢裡的同性戀。始終與貓為伴:

澤爾達是孤獨的,也是痛苦的。不僅深處一個種族歧視猖獗的年代,而且還有一個志趣不同的丈夫。連唯一的朋友還是個啞巴。

魚人是孤獨的,淒涼的被抓來供軍事研究。

就連那個白人長官Richard也是孤獨的,不管是對Elisa的暗示,還是買一部水鴨色凱迪拉克,以及從南美洲抓來魚人以供軍事研究,除了證明自己未來屬於我,更多的是對底層人士的嘲諷和藐視。


《水形物語》,一場人獸愛戀下的人性解讀

起初,我以為Elisa對於魚人的愛,是兩個殘缺人之間的惺惺相惜和同情,就像文章《水形物語,令奧斯卡醉心的那一抹水鴨色》說的,

“也許這個電影要告訴我們的就是,人生任何的殘缺和不完美,都不要灰心,心中自有一個殘缺的靈魂用一種你想不到的方式找到你,和你在一起,像水一樣包圍你,你感覺不到它,它卻走進了你心裡。”

可當我看了第二遍以後,我發現我錯了,那隻不過是生活在底層人們的抱團取暖罷了。就像Elisa哭著對Giles比劃手語:如果不去救他,那自己就不是人。

無疑是表明,在這場魚人的爭奪戰裡,Richard爭奪的是地位,Elisa爭奪的,其實是自己。而他們選擇團結起來營救人魚,更是表現底層人們對於生活的反抗,對於上層社會的出擊。營救人魚,就是拯救自己,爭奪屬於自己權益。
《水形物語》,一場人獸愛戀下的人性解讀

尤其是Richard氣喘吁吁追殺魚人那一段,Richard的不甘心,不只是自己連個畜牲都守不住,還只因為Elisa的普通,他竟大意地忽略了她。這只不過是代表上層社會的真實映照。不甘心向底層人民妥協。這一點在打到魚人這裡,表現的淋漓盡致。

當然,不管是魚人死而復生一把捅穿Richard,還是普通女青年Elisa沉入海底死而復生。都鮮明的表達了底層人民爭奪權益的勝利。

託羅就是託羅,運用這麼唯美的童話,隱晦的表達出六十年代美國人名生活的現狀,看似美的讓人窒息得一則童話,卻將人性表達的如此淋漓盡致。

與《三塊廣告牌》剛猛硬派的不同,《水形物語》是柔軟到了骨子裡,以水之形言愛之意,於冷酷世界中覓得人性。而《三塊廣告牌》於霸道中散落絲絲溫情,在溫情中深挖人性。

說不出對它的喜愛,也看不懂這部奧斯卡佳片,我想這也是導演的傲嬌之處,留給觀眾的,就是那存在於想象中的美好和溫情。

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淘淘寫作臺”,著作權歸作者左右,入肉正裝,請聯繫做著授權,如若發現違規轉載,嚴懲不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