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腳羊」,五胡亂華時代的瘋狂

昨天重溫《靈魂擺渡》,看到了“五公子”那一集。五公子“饕餮”和趙吏在五胡亂華的時候見過,那時候,人還有一個稱呼,就是“兩腳羊”。

五胡亂華的的歷史很少被提及,但其實這段長達一百多年的黑暗時代不應該被遺忘在歷史的長河裡。

“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

五胡亂華一般認為是從公元316年西晉滅亡開始,到公元439年北魏統一北方結束。但個人認為,從公元304年氐族佔領成都,自稱“成都王”開始,就拉開了五胡亂華的序幕。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裡,中原大地上前後存在了大大小小几十個政權。長的有幾十年的,短的有幾天的。政權林立,戰火紛飛,中原百姓苦不堪言。

而形成這種局面的因素有天災也有人禍:東漢末年,大量胡人遷入內地;制度原因,導致門閥林立;三國的戰亂,導致政權不夠穩定;氣候問題,草原遊牧民族南下;八王之亂,地方門閥實力膨脹,中央政權實力衰弱等等各種因素,促成了中華民族的浩劫。

“兩腳羊”,五胡亂華時代的瘋狂

五胡亂華,當然華夏民族被衝擊的最嚴重。幾近危殆。當時所謂的“易子而食”是隨處可見,可見當時人民的生存有多大的危機。

更有軍閥政權圈養數萬“婦孺”,供其發洩獸慾,必要時充當“軍需”。而這些被圈養的人就被稱作“兩腳羊”。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原大地的漢人數量銳減,幾乎亡族。史書記載“北地蒼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在羯族建立的羯趙政權統治下,曾經建立了雄秦盛漢的漢民族已經到了滅族的邊緣。到冉閔滅羯趙的時候,中原漢人大概只剩下400萬,而西晉強盛時人口2000萬。

“兩腳羊”,五胡亂華時代的瘋狂

而華夏民族自古都是農耕民族,在人數不及的情況下,更無法與驍勇善戰的胡人交鋒。迫於局勢無奈,冉魏政權的建立者冉閔發佈了“殺胡令”: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漢家基業,天下漢人皆有義務屠戮胡狗。冉閔不才,受命於天,特以此昭告天下。此令一共下了三道,最後一道殺傷力最大,所有漢人,凡是斬一個胡人,憑人頭加官晉爵。頓時中原各地的漢人紛紛起來誅滅胡人,冉閔親自帶隊,光在鄴城就屠殺了二十萬的羯族人。一日之內,便有數萬胡人被砍頭。無論男女老幼,都不能倖免,屍體被拋在城外,成為野狗豺狼的晚餐。 這份“殺胡令”對錯暫且不論,但在當時情況下,保留了漢民族的火種。

“兩腳羊”,五胡亂華時代的瘋狂

而“五胡”的結局也各不相同。匈奴一部分遠走漠北,後來出現在歐洲,又禍害歐洲一個時代;鮮卑族人民大多數專向農業生產,和其他各民族融合,鮮見於史書;而羯族後來也建立了短暫的政權,後南梁大將王僧辯,召集陳霸先、杜龕、韋載等人率軍討伐,花了很大代價才撲滅叛亂,此後這一種族在史書上消失;氐族後裔部分融合進了漢族,還有一部分融合到藏族,此外還有部分跑到了緬甸,發展成為克倫族。不過,氐族這個稱號已經消亡了;而羌族一直流傳至今,而據傳說,羌族是炎帝后代的一支,五胡時代,一支羌族進入中原,而有一隻羌族卻一直生活在今日四川省一帶,所以直至今日,羌族還保留著古老的羌族民俗習慣。

我上中學的時候,這段一百多年的漢族黑暗歷史,在歷史課本上只有短短的一段話,大概意思就是,南北朝十六國不斷更替之類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