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仅仅仰望星空是不够的

在朋友圈看到同事发的图片,忽有感想,略记一二。

同事发的是教师培训活动,请来了南京的专家来讲课。然后,大家感慨,听专家讲课,时间过得真快。因为,专家讲得真好。

下面一片星星眼。

我想到了我自己。我想到了自己。我曾经也是众多星星眼中的一员。

我也曾经以仰视的姿态,面对台上的专家、教授、学者、名师。

还记得十多年前,我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去南京学习,在东南大学聆听了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一课。

我们深深地被窦桂梅老师的课吸引了。

听完课,走出大学的校门,我和同行的伙伴们依旧沉浸在一种兴奋中,甚至,我们还异想天开地产生了这样的念头:什么时候我们也去北京,拜师学艺,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回来后,我按捺不住涌动的情绪,写下了《初夏,涌动着秋天的怀念》一文,并斗胆投给了窦桂梅老师,结果被窦老师选入了她的《听窦桂梅老师讲课》一书。

那时候,真是有一种被激发、被鼓舞、被撩拨的激情!我们,也是以仰望的姿态,看着那些名师们,以低到尘埃里的姿态。

教师培训:仅仅仰望星空是不够的

但今天,我忽然有一种悲凉之感。

但今天,我忽然有一种悲凉之感: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经历了这么多的培训,我们,还是处于这样一个“低”而“迷”的状态?

每次被专家们教育、感染,继而激动、兴奋。

然后呢?

真的就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想起了一次在某校开展的培训,请来了上海的专家。学校的校长上台致欢迎辞,也是以仰视的姿态,将自己置于“低到尘埃里”的位置。

当时我就有一种不愉悦,为什么我们就低人一等?可以表达尊敬,但需不卑不亢。(这里有点跑题了,管它)

继续回到开头的主题。

课改十多年了,我们经历过这么多次的培训、洗脑,接受了这么多的所谓新理念、新思路,我们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最重要的是,为什么我们还没有产生自己的偶像、专家、学者?

教育主管部门,难道不应该反思吗?在培养人才、培养教育专家方面,我们究竟做了什么?

哪一天,我们身边的某一位,在培训会的讲台上,也能像上海、南京的专家一样,可以让台下的老师们体验到“时光飞逝”的感觉,让老师们欢欣鼓舞、掌声雷动,继而摩拳擦掌、奋起直追,那一天,才是我们的真正的胜利日。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希望,不仅仅是某一位,而是更多的。

最后罗嗦一句——

讲真,仅仅只是仰望星空,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偶像?

教师培训:仅仅仰望星空是不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