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職位,限制了想像力!

別讓你的職位,限制了想象力!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 人神共奮,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場。如果您認為標註與事實不符,請告知我們。

文 | 李剛

導讀:一般來說,個人的想法是由腦袋決定,與屁股沒有什麼關係;但是屁股某種程度上代表所處的位置,位置又代表著權力和義務,一個人坐什麼位置,往往決定著他思考的角度和範圍。所以很多人總是停留在自己的位置上,跳不出固定的思維圈,所以這篇文章,將會帶你暫時擺脫一下“屁股”的限制,開闊下思維。

別讓你的職位,限制了想象力!

真正限制想象力的,是你的“屁股”

有讀者向我吐槽:面試時,老總問“工作中什麼最重要”,他回答是“心態”,結果被老闆教育了一頓,因為老闆認為“溝通”最重要。

這位讀者不服氣:憑什麼“溝通”就比“心態”重要?

前幾年流行過一句話:貧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其實,“有錢”也會限制想象力,“何不食肉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真正限制想象力的,是你的“屁股”——無法跳出現在的位置去思考問題。

你覺得心態重要,就是“底層員工的位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你看,你雖然心裡不服,可既不能懟回去,也理解不了老闆的世界,你除了“調整自己的心態”,還有更好的辦法嗎?你當然覺得心態更重要。

但這位老闆也是被“位高權重”限制了想象力。有人計算過,一家公司80%的運營成本都用在了“溝通”上,錢花出去了,自然心裡急。但溝通的前提是理解對方的需求,底層員工的位置造成的“想象力缺乏”,正是溝通不暢的重要原因之一。

每一個人都停留在自己的位置上,問題繞了一圈又一圈,打了一個又一個死結,最後還是回到原點。

這篇文章,我就帶你暫時擺脫一下“屁股”的限制。我敢說,下面的這些人,你雖然天天跟他們打交通,未必知道他們真正的需求。

做大規模和做厚利潤哪個更重要?

2008年金融危機最厲害的時候,美國很多大金融機構都快倒閉了,政府緊急從納稅人的口袋裡拿出一大筆錢給那些貪婪的銀行家“續命”,你猜這些金融機構拿到這筆後,優先級的用途是幹嘛?竟然是為高管們發放當年的獎金。

美國勞動人民憤怒了,發起了“反對華爾街”的運動,可錢最後還是變相到了高管口袋裡。他們不明白一個道理:高層的薪酬並不取決於公司經營效益。

一項對企業高管薪酬的調查研究顯示:在引起薪酬差異的因素中,企業規模佔到了至少40%,而業績因素不足5%。

其中的原因並不難理解,高管薪酬在財務報表上屬於管理費用,股東們判斷管理費用是否合理的方法是看它佔收入的百分比。一千個人企業營收10個億,CEO年薪一百萬,佔比千分之一;1萬人企業營收100億,CEO年薪五百萬,佔比萬分之五,後者成本其實比前者低。

所以,儘管有統計表明,大多數企業併購案有損公司利益,但因為能夠提升企業規模,進而使高管們在獵頭心中的價碼再上一個臺階,他們仍然熱衷於此道。

一家大企業要找CEO,假如有兩個候選人,一個以前經營過的企業規模不大,但盈利狀況很好;另一個有豐富的大企業掌舵人的經驗,但年年虧損。對不起,後者的競爭力一定強於前者。

知道這些,對於“底層員工”有什麼意義呢?

首先,你不會再奇怪,為什麼那些看上去沒有什麼能力的人會尸位素食?因為你“底層員工”的位置,限制了你對“能力”的想象力。

成為管理者的基本要求是你能控制多少人,百人企業的CEO,考慮的還是以業務發展為主,千個人的企業CEO,工作重點是完善組織架構;萬人企業的CEO,只能靠公司戰略大方向驅動了。

其次,高層的意圖不是一句空話,總是會以KPI的形式跟你發生千絲萬縷的關係。因為高管們對業務規模擴張、進軍新領域、開拓新市場的興趣更大,員工為了完成這些KPI所做的“小動作”,他們心裡一清二楚——這可能正是他們所希望的。

最後,不管你的位置有多麼的底層,一年中你總有那麼幾次跟高管們打交道的機會,你需要主動抓住這些機會,而不是事後被迫“調整心態”。

“唯上型”和“唯下型”的上司,哪個更好?

十幾年前,我剛剛進銀行工作時,分配到一家剛成立的A辦事處,遇到了一個“霸道主任”,對我們這些新員工動輒“三字經”,對有後臺的老員工又非常巴結,完全不像個做領導的。我非常鄙夷這個人,感嘆怎麼分到了這種人的手下。

後來有一個機會,人事科長“幫”我與另一家離城區近的B辦事處的員工對調。我這個選擇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那裡的主任給我的印象很深刻——氣質溫文爾雅,對員工態度很謙和。

半年後,我就為自己缺乏職場經驗而後悔了。A辦事處成了全行效益最好的機構,年終獎也最高。兩年後,我就更後悔了,A辦事處的“霸道主任”升了“霸道副行長”,當年的同事,有的跟著上去了,有的調到別的辦事處當主任。

原因很簡單,A辦事處的主任是分行長的大紅人,政府關係強,拿了尚方寶劍去開闢新區域,全行資源都向他傾斜,自然誰都不會放在眼裡;而B辦事處的主任是前行長的親信,在競爭中失利了,自然對人都是一團和氣。

一個底層員工很容易從自己的位置出發,判斷上司好不好,但與下屬的關係,實在只是中層管理者壓力的一部分。

高層關注的是結果,決策壓力要向下釋放;底層員工在乎的是收入多少,有沒有成長,幹得開不開心,需求要往上提。

所以夾在中間的中層管理者,就分為“唯上型”和“唯下型”。通常“唯下型”的領導關心員工的成長和心理狀態,容易贏得下屬們的心。

但大公司的機會分配總是不均等的,也很容易被那些與高管層關係好的“唯上型”管理者得到。如果遇到“唯上型”的領導,也不是件壞事,大企業的資源一旦打通,辦什麼事都是事半功倍。

問題在於,大部分“唯上型”的領導在彙報工作時,總要突出自己的作用,弱化下屬的貢獻,這就讓下屬們非常不爽,也是我後臺常常收到“上司跟自己爭功”的抱怨的原因。

老實說,這種猜疑就是典型的“底層的位置限制了你的想象力”,而且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極其不利。

他是管理層,你是執行層,你的“軍功章”永遠有他的一半,你的成績永遠是他“領導有方”,他跟你爭什麼功啊?就算他弱化了你的貢獻,只要你的能力他心裡有數,只要他能升上去,自然對你有好處。

職場上從來都是不怕“插刀的”,就怕“擋道的”。

對於老員工而言,忠誠和能力哪個更重要?

在職場上,還有一類老員工,級別不高,可跟你相處的時間很長,要是噁心起你來,躲都沒法躲。

有一位讀者問我:她有一位阿姨級的同事,常常在她面前說領導們的壞話,可她只要附和幾句,馬上就會傳到領導耳朵裡。她很奇怪,這些人幹嘛要這麼做呢?獎金也不多拿一分。

這還是一個“想象力被限制了”的例子,只不過這回,是“能力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資歷老的員工升不上去,通常是能力有問題。你想,如果你是一個領導,為什麼你要用一個能力有問題的員工佔據你寶貴的“人頭預算”呢?

答案就是兩個字:忠誠。

諮詢公司Leadership IQ有一個調查統計:能力最弱的員工在對公司的忠誠度指標上,比能力強的員工更高,他們工作更投入,對自己的公司更有榮譽感,更傾向於認為公司對員工很公平。

再優秀的公司,晉升加薪機會都是有限的,那些能力強又升不上去的,會自行離開,所以任何一個團隊中,“能人”的比例都不會太高,總要有個把能力弱,負責“團隊忠誠度建設”。

讀者說的那位阿姨級的同事,打小報告,不是為了晉升加薪,而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至於和同事們一起說領導的壞話,則是為了“不脫離群眾”。

所以我說能力強的人,也會因為“能力強而限制了想象力”,體會不到那些能力平庸者的尷尬處境,就像一句臺詞裡說的,“有些人光是活著就已經竭盡全力了”。

所以,想要那些“老油條”不拆你的臺,一要敢於幫他們承擔那些困難的任務,不要去暴露他們的無能,二要敬而遠之,不要成為他們向領導“獻忠誠”的活素材。

畢竟能力差的人,也要混下去的,為了生存,人可是什麼事兒都幹得出來的。

跳出“害迫妄想”

看過一個電視談話節目,討論該不該降低數學在高考中的比重。最後的投票環節,現場70%多的觀眾選擇“應該,因為高中數學的大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用不到”。最後一位嘉賓總結可謂一針見血:“高中數學不是為了讓你在生活中用到,是幫大學裡那些需要科學嚴謹思維的專業,把這70%的人淘汰掉。”

其實,世間很多看似不合理又能長期存在的遊戲規則,都為了淘汰掉那些適應力弱的人而存在的。

當然,上面說的三條並不是絕對正確的道理,只是為了幫助大家跳出“思維定式”,跳出“受害妄想”。

假如生活糊弄了你,憋吱聲,憋咋呼,憋嘟囔,憋老跌洩個臉,也憋癔楞吧唧滴(請用山東話),你要時刻提醒你自己,你看到的事實並不是全部的事實,很多人直到離開那個位置,才意識到以前的想法是多麼幼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