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派!细数西南交大在交通、运输、车辆、铁道知名学派

西南交通大学(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简称西南交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并由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进入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2011计划” “卓越计划”重点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学。

一流学派!细数西南交大在交通、运输、车辆、铁道知名学派

交通运输工程学科

交通运输学院是西南交大最“牛气”的院系,涵盖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全部四个二级学科。在铁道工程、牵引动力和高速列车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轨道交通高校师资和行业高层次人才的源头培养单位,在2003年、2008 年和2012 年全国学科评估中连续三次排名第一。

一流学派!细数西南交大在交通、运输、车辆、铁道知名学派

从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前线的机场设计与修建,到举世公认的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难度最大的成昆铁路建设;从解放后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台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到国内最大吨位的汽车起重机;从万里长江第一桥,到我国最长的秦岭隧道,几乎每一个与“交通”有关的记忆,都和西南交通大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流学派!细数西南交大在交通、运输、车辆、铁道知名学派

沈志云 (机车车辆动力学专家、教授、博导、院士)

一流学派!细数西南交大在交通、运输、车辆、铁道知名学派

翟婉明,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科带头人为两院院士沈志云教授、中科院院士翟婉明教授,有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现代交通通信与传感网络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高速铁路线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道路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综合交通运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电气工程学科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扩张和更新,电气工程学院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气指数也急遽上升,成为西南交大的另一张王牌,每年毕业的本科生基本上都被聘用到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地的地铁行业。上海的磁悬浮列车、长江三角洲之间的子弹头列车,这些代表着未来铁路交通的科技先锋无不凝聚着学校的智慧和心血。

学科主要的方向包括:牵引供电系统及其自动化、列车牵引与传动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电工理论新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电磁悬浮与超导工程等。其中,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一流学派!细数西南交大在交通、运输、车辆、铁道知名学派

钱清泉,院士,铁道电气化自动化专家

学科带头人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清泉教授,师资队伍德才双馨。建有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磁浮技术与磁浮列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6个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

机械工程学科

一流学派!细数西南交大在交通、运输、车辆、铁道知名学派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轨道交通装备与技术(高铁、重载、城轨)、摩擦学及防护(微动磨损与疲劳、生物摩擦学、微观摩擦学、铁路摩擦学等)、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智能优化与动态仿真、强度与可靠性)、先进制造(复杂机电产品虚拟样机和数字制造、数控机床及加工技术等)、新能源汽车与创新设计、机器人及机构学、工业工程等。学科建有先进驱动节能技术、摩擦学及表面工程等8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是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先进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支撑部分。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

自1896年建校以来,西南交通大学测绘学科一直服务于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国土资源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在我国轨道交通领域内最早创办航测专门化(1956年)、最早开展铁道航空摄影测量研究生培养(1961年)。

一流学派!细数西南交大在交通、运输、车辆、铁道知名学派

学科在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雷达干涉测量等方向取得了多项自主创新成果:建立了我国高速铁路精密测量理论及技术体系,制订了我国首部《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成果广泛应用于京沪、武广、兰新等十余条高速铁路重大工程;研制了国内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GNSS多星座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平台;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以“一库三心一系统”为核心的四川省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建立了永久散射体网络化雷达干涉测量(InSAR)理论与方法,为我国高铁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土木工程学科

土木工程学科始于1896年,是中国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发祥地,是中国铁路工程师的主要培养基地。在学科方向设置上,土木工程学科拥有由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通风及空调工程、市政工程6个二级学科构成的、具有鲜明交通土建特色的优势学科群。

一流学派!细数西南交大在交通、运输、车辆、铁道知名学派

学科服务国家需求,做出巨大贡献。包括:依托盾构高效掘进技术等100 余项科技成果的直接应用和50项发明专利的主动转化,为京沪高铁等100余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京、津、穗等20个中心城市交通建设提供技术服务;参与俄罗斯莫喀高铁、川藏铁路、青藏铁路、兰新铁路、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大桥、“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世界最长的高海拔铁路隧道——32km关角隧道、世界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18km秦岭终南山隧道、国内第一条大断面海底隧道—厦门翔安隧道等重大交通工程,以及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中缅油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工程,攻克了高寒冻融、大漠 狂风、高山强震、深海巨浪、复杂地质等恶劣环境条件下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一流学派!细数西南交大在交通、运输、车辆、铁道知名学派

一流学派!细数西南交大在交通、运输、车辆、铁道知名学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国高校历史上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其前身为唐山路矿学堂矿冶科,始建于1905年。百余年来,本学科孕育了一大批卓有建树的材料学科专业人才,包括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15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等在内的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及管理人才,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现代轨道交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以轨道交通材料、生物材料和功能材料为主要发展方向,在轨道交通装备、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 生物材料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轨道交通领域焊接及成型加工、 高端装备材料及工艺、大型金属结构设计及制造等学科方向的科研成果在轨道交通领域得到得到广泛的应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连续三年进入全国排名前十,入列 5 星专业行列。

此外,主持研发的气压型焊轨作业车、大型闪光焊轨机等重大装备广泛应用于铁路行业,由于在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突出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