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學派!細數西南交大在交通、運輸、車輛、鐵道知名學派

西南交通大學(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簡稱西南交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並由教育部、中國鐵路總公司、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進入國家首批“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111計劃”“2011計劃” “卓越計劃”重點建設並設有研究生院的研究型大學。

一流學派!細數西南交大在交通、運輸、車輛、鐵道知名學派

交通運輸工程學科

交通運輸學院是西南交大最“牛氣”的院系,涵蓋道路與鐵道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全部四個二級學科。在鐵道工程、牽引動力和高速列車等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是軌道交通高校師資和行業高層次人才的源頭培養單位,在2003年、2008 年和2012 年全國學科評估中連續三次排名第一。

一流學派!細數西南交大在交通、運輸、車輛、鐵道知名學派

從戰火紛飛的抗美援朝前線的機場設計與修建,到舉世公認的地質條件最複雜、工程難度最大的成昆鐵路建設;從解放後我國研製成功的第一臺電力機車和內燃機車,到國內最大噸位的汽車起重機;從萬里長江第一橋,到我國最長的秦嶺隧道,幾乎每一個與“交通”有關的記憶,都和西南交通大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一流學派!細數西南交大在交通、運輸、車輛、鐵道知名學派

沈志雲 (機車車輛動力學專家、教授、博導、院士)

一流學派!細數西南交大在交通、運輸、車輛、鐵道知名學派

翟婉明,院士,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

學科帶頭人為兩院院士沈志雲教授、中科院院士翟婉明教授,有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陸地交通地質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綜合交通運輸智能化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高速鐵路運營安全空間信息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現代交通通信與傳感網絡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高速鐵路線路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道路工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綜合交通運輸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等6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

電氣工程學科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不斷擴張和更新,電氣工程學院的“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人氣指數也急遽上升,成為西南交大的另一張王牌,每年畢業的本科生基本上都被聘用到北京、上海、南京、廣州等地的地鐵行業。上海的磁懸浮列車、長江三角洲之間的子彈頭列車,這些代表著未來鐵路交通的科技先鋒無不凝聚著學校的智慧和心血。

學科主要的方向包括:牽引供電系統及其自動化、列車牽引與傳動控制、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機與電器、電工理論新技術、高電壓與絕緣技術、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電磁懸浮與超導工程等。其中,電氣工程一級學科下設的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為國家重點學科、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一流學派!細數西南交大在交通、運輸、車輛、鐵道知名學派

錢清泉,院士,鐵道電氣化自動化專家

學科帶頭人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清泉教授,師資隊伍德才雙馨。建有國家軌道交通電氣化與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磁浮技術與磁浮列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6個國家、省部級科研平臺。

機械工程學科

一流學派!細數西南交大在交通、運輸、車輛、鐵道知名學派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軌道交通裝備與技術(高鐵、重載、城軌)、摩擦學及防護(微動磨損與疲勞、生物摩擦學、微觀摩擦學、鐵路摩擦學等)、起重運輸與工程機械(智能優化與動態仿真、強度與可靠性)、先進製造(複雜機電產品虛擬樣機和數字製造、數控機床及加工技術等)、新能源汽車與創新設計、機器人及機構學、工業工程等。學科建有先進驅動節能技術、摩擦學及表面工程等8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省級重點實驗室,是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先進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重要支撐部分。

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

自1896年建校以來,西南交通大學測繪學科一直服務於我國軌道交通建設、國土資源與測繪地理信息行業,在我國軌道交通領域內最早創辦航測專門化(1956年)、最早開展鐵道航空攝影測量研究生培養(1961年)。

一流學派!細數西南交大在交通、運輸、車輛、鐵道知名學派

學科在高速鐵路精密工程測量、高精度衛星導航定位、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和雷達干涉測量等方向取得了多項自主創新成果:建立了我國高速鐵路精密測量理論及技術體系,制訂了我國首部《高速鐵路工程測量規範》,成果廣泛應用於京滬、武廣、蘭新等十餘條高速鐵路重大工程;研製了國內第一個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GNSS多星座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系統平臺;在國內率先建立起以“一庫三心一系統”為核心的四川省應急測繪保障體系;建立了永久散射體網絡化雷達干涉測量(InSAR)理論與方法,為我國高鐵建設和智慧城市建設做出突出貢獻。

土木工程學科

土木工程學科始於1896年,是中國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發祥地,是中國鐵路工程師的主要培養基地。在學科方向設置上,土木工程學科擁有由橋樑與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通風及空調工程、市政工程6個二級學科構成的、具有鮮明交通土建特色的優勢學科群。

一流學派!細數西南交大在交通、運輸、車輛、鐵道知名學派

學科服務國家需求,做出巨大貢獻。包括:依託盾構高效掘進技術等100 餘項科技成果的直接應用和50項發明專利的主動轉化,為京滬高鐵等100餘項國家重大工程建設和京、津、穗等20箇中心城市交通建設提供技術服務;參與俄羅斯莫喀高鐵、川藏鐵路、青藏鐵路、蘭新鐵路、京滬高鐵,港珠澳大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平潭海峽大橋、“一帶一路”標誌性工程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世界最長的高海拔鐵路隧道——32km關角隧道、世界規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隧道——18km秦嶺終南山隧道、國內第一條大斷面海底隧道—廈門翔安隧道等重大交通工程,以及南水北調、西氣東輸、中緬油氣管道、中亞天然氣管道等重大工程,攻克了高寒凍融、大漠 狂風、高山強震、深海巨浪、複雜地質等惡劣環境條件下工程建設的關鍵技術難題。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

一流學派!細數西南交大在交通、運輸、車輛、鐵道知名學派

一流學派!細數西南交大在交通、運輸、車輛、鐵道知名學派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我國高校歷史上最為悠久的學科之一,其前身為唐山路礦學堂礦冶科,始建於1905年。百餘年來,本學科孕育了一大批卓有建樹的材料學科專業人才,包括3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和15位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等在內的一大批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企業家及管理人才,為我國科學技術進步、國民經濟建設特別是現代軌道交通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以軌道交通材料、生物材料和功能材料為主要發展方向,在軌道交通裝備、特種功能高分子材料、 生物材料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領域具有明顯優勢,特別是,軌道交通領域焊接及成型加工、 高端裝備材料及工藝、大型金屬結構設計及製造等學科方向的科研成果在軌道交通領域得到得到廣泛的應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連續三年進入全國排名前十,入列 5 星專業行列。

此外,主持研發的氣壓型焊軌作業車、大型閃光焊軌機等重大裝備廣泛應用於鐵路行業,由於在青藏鐵路建設中的突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