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处16年,筹划2个月,近百张照片告诉你,一个福建协和护士眼中的医生是什么样的?

最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医护圈被一条美篇的图文刷屏了:图文生动地记录了

80余位福建协和医者的工作日常,这些,也代表了一名护士眼中的医生群像。

图文的制作者是福建协和医院门诊候诊护士陈萍,同事常称呼她“CP姐”。

叫一声“姐”不是没有原因的。

陈萍在协和工作了16年,期间轮转了5个科室,所以很多科室的医生,她都很熟悉。医师节,她想为身边的医生们送上一份医师节礼物。于是,2个月前她就开始筹划,向多个科室的医生发出照片征集邀请。

这条美篇发出后,短短1天,阅读量破万。网络上的热度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

走在医院里,一些医生远远地就会向她打招呼,开玩笑地说:“cp姐,因为你的美篇我也当了一回网红。”

“其实初衷只是想感谢身边辛苦的医生们,没想到自己却变网红了!”说完这句,陈萍哈哈大笑。

因为平时的好人缘,面对突然“走红”,陈萍也就是一笑而过。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很多以前只是点头之交的医生特意给她发来信息,郑重地谢谢她这么有心,制作了这一份充满人情味的礼物。

平日里,医生总是给人专业、严谨的印象,工作辛苦虽是家常便饭,但也从不轻易道于外人。“很多场景,如果不是长期一起工作的人,是很难看到的。”陈萍说。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护士眼中的医生是什么样的吧!

相处16年,筹划2个月,近百张照片告诉你,一个福建协和护士眼中的医生是什么样的?

这张照片,是小儿外科主任魏孝钰和一位小患者击拳的瞬间。

当年,在儿外科轮转时,魏孝钰医生与小患者之间的互动就给陈萍留下深刻印象。

很多恶性肿瘤的治疗需要化疗,孩子们常常难受得不愿意说话,有的一吃饭就吐,提不起精神。

这个时候,魏孝钰主任就会上前摸摸孩子的头,帮他们整一整口罩,然后举起拳头,用眼神示意他们一起击个拳。

虽然没有多余的话,但陈萍觉得,这是大小光头之间在互相加油:孩子要好好吃饭睡觉,养好身体;医生叔叔也会一起努力,帮小朋友打败病魔。

相处16年,筹划2个月,近百张照片告诉你,一个福建协和护士眼中的医生是什么样的?

这张,拍摄于某天晚上9点的外科楼8区胸外科,陈椿教授正在查看次日即将接受手术,病情较为复杂的患者的CT片。

在那之前,他和组上的医生刚刚结束了当天10台手术和夜查房。

在福建协和医院胸外一科,这样的场景每天都要上演一遍。

相处16年,筹划2个月,近百张照片告诉你,一个福建协和护士眼中的医生是什么样的?

这张照片中,儿科主治医师邱鸣琦正在为一名3个月大的宝宝体检。

在她的肚子里,也有个快要出生的小宝宝。

所以,每每面对小宝宝,邱医生像是看到了自己即将见面的孩子,眼里满是慈爱。

这个孩子仿佛感受到了温柔,也笑盈盈地予以回应。

相处16年,筹划2个月,近百张照片告诉你,一个福建协和护士眼中的医生是什么样的?

这张照片,是陈萍护士抓拍的乳腺外科主任医师林舜国教授。

一天上午,陈萍在楼梯间遇见在爬楼梯的林舜国,随口问了一句:“主任,今天不是看门诊吗?”林舜国说:“门诊看久了腰有点不舒服,走走缓一缓再接着去。”

那时候,陈萍才知道,因为常年的超负荷工作,林舜国患上了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

为了坚持把门诊看完,期间他就只能抽5分钟爬爬楼梯,缓解下疼痛然后再回到诊室接着工作。

还有一些照片,是在同事间流传的,被陈萍有心地搜集起来。对普通人来说,只是医生的工作日常照,但照片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相处16年,筹划2个月,近百张照片告诉你,一个福建协和护士眼中的医生是什么样的?

就像这张,在普通人看来,也是只是一张医生团队和手术设备的合影,很少人注意到后面的时间。

在指示牌上,显示当时时间是凌晨3点21分,基本外科黄鹤光教授团队刚刚结束了一场历时8小时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相处16年,筹划2个月,近百张照片告诉你,一个福建协和护士眼中的医生是什么样的?

还有这张由麻醉科黄立红主任提供的照片,有医护人员取名为“天梯”。

照片中长达3米左右的单子,记录的是麻醉科内部的日常排班:每一条横杠代表一个手术病人,每一条竖杠代表一个手术间的工作量,一间5台以上的居多,每天平均110台手术,三、四级手术达70%。手术部医护人员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

麻醉医生不仅仅是给病人打一针那么简单。

手术过程,他们要全程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而手术过程中出现紧急情况,如心脏骤停、极低血压等危险情况,都由麻醉医生进行处理,并领导抢救。

陈萍说:“业内有一句话‘外科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麻醉医师的付出,理应得到理解和尊重。”

陈萍说,还有一些场景,是她很想记录下,却很难用镜头表达的。

比如,有一天在儿童血液科分诊,她听到小儿血液科副主任医师乐少华在给一位“小白”的家长打电话。

原来,“小白”的病情不稳定,一家人带着孩子去北京求医,但结果依旧不是太好。

对着电话那一头的家长,乐少华说:“我现在只想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陈萍说,人生的一些瞬间稍纵即逝,需要我们记录下来。

也许人们总会记得医生完成了一台复杂的手术,或者又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个病人的光辉时刻,却不知道在这背后,医生们的付出、坚持,还有医患间相互抚慰的瞬间。“医学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情感的产物。”

“我还想继续记录身边这些可爱的医生。”陈萍说她有个梦想, 10年后开个摄影展,将这些医生做个10年前后的对比照,那一定很有意义。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百张图片

长按识别二维码

福建卫生报记者:陈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