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升级,从「卖货思维」到「品牌思维」

电商升级,从「卖货思维」到「品牌思维」

今天我们来说一下,什么是卖货思维,什么是品牌思维。

简单地说,卖货思维赚的是“差价”,而品牌思维是在赚“品牌溢价”。

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在价格战中的抗击打能力不同。

卖货思维很容易陷入价格战,因为产品同质化、价格透明化,甚至两个店铺在图片、标题等细节上都一模一样,这样的两个产品,如果价格段类似,那么消费者肯定会认为两个产品是一样的单品,既然一样,那么久自然更倾向于选择更便宜的那个,在这样的消费驱动下,商家们自然会频繁掀起价格战,以求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更多的销量,从而在大量的出货中赚取微薄的利润。

而品牌思维往往不受价格战的困扰,消费者没有办法横向对比,而且消费者购物更多是在向“理念认同”付费,对产品的价格根本不敏感。

▌其次,营销手段不同。

很多人都特别讨厌去线下的屈臣氏购买东西,你只要一进店铺,就会跑过来一两个推销员拼命地推广,介绍产品如何的好、价格如何优惠,这就是典型的卖货思维。

这种销售不会顾及顾客的感受,只要能接触到顾客,只要能产生转化,怎么做仿佛都不为过。在电商创业中,卖货思维的营销关键就在于获取足够多的流量,所以在一般会采用暴力推广的方式,比如走高佣金淘宝客的形式,快速出量,而产品因为没有时间优化,所以质量上没有核心竞争力,服务也很难跟进。

品牌思维更倾向于产品的打磨和社群的运营,这个过程会比较缓慢,但客户会拥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后期爆发力更强。

▌再次,顾客忠诚度不同

卖货思维因为产品和服务方面跟不上,而且由于本身针对的就是“价格高敏感”人群,所以很难有回头客,大多数生意都是一棒子交易;

而品牌思维买家和卖家之间更多是基于“情感认同”的合作,所以店主往往和粉丝有着比较强的情感纽带,消费者被店铺的独特性吸引,不仅乐于反复购买,而且会自发形成病毒式传播。

▌卖货思维不再走俏

①消费升级

近几年,政府一直在强调“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有两个方面,一是产品端,中国迫切需要供应端改革,生产高品质商品;一是消费端,在面临选择大爆炸的今天,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要求也在升级,从最初的实用功能,到装饰功能,再到情感表达,这是一个需求不断提升的过程,我们原来买一块手表是为了看时间,后来只是一种装饰品,再后来手表是一种辅助表达产品,带什么样的手表不仅展现着我们的消费能力、审美品位,甚至还传达者我们的情感,是追求低调还是高调、外表还是内涵、活泼还是内敛,一块手表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它的实物本身,更多是无形的价值。

②平台趋势

各大电商平台也都在进行品质规范、搜索优化来提升平台产品即服务质量,比如淘宝。淘宝虽然是依靠低价低质产品起家,但是现在明显流量上更偏向于个性化品牌,比如搜索算法的“低价屏蔽原则”,在搜索结果页,无论你的产品销量多高,如果价格低于首屏最低价,则不会在首屏进行显示,也就是说肯定是40名靠后了,淘宝本身更鼓励个性化、高品质的优质小众品牌,10年到现在,在淘宝的扶持下,诞生了非常多淘品牌,虽然14年之后传统品牌在线上开始陆续崛起,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到,目前在淘宝平台做的比较稳定的,依然是走品牌化路线的商家。

③粉丝经济

不仅是明星,很多网红或者知名博主,在转型电商后都取得了成功,比如手账品牌“趁早”,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个小故事,说完后大家对于品牌的概念会更为清晰。“趁早”这个品牌刚刚上线没多久的时候,我为了给团队演示一个店铺的操作流程,直接复制了趁早淘宝店所有的宝贝到一个只有两个心的全新淘宝店,当时正值春节,放假两周后回来,发现这个两心的小店,已经销售了300多单,“趁早”手账是客单价70元上下的产品,属于手账类目中高端价位,而且我当时用的店铺是一个完全没有销售记录的店铺,对于那些天天喊着要刷单破零的店铺来说,一个新店产品上架两周,而且是春节,直接成交300多单绝对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因为有品牌,即便你是新店毫无销售,买家也愿意相信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