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百草枯自杀的“杀鱼弟”:最惨的不是穷,是认命

01

17岁的“杀鱼弟”,喝百草枯自杀了。

杀鱼弟是谁?

8年前,一个孩子因在自家鱼店杀鱼动作娴熟、眼神犀利走红网络。

被网友们称为“杀鱼弟”。

喝百草枯自杀的“杀鱼弟”:最惨的不是穷,是认命

有媒体去采访,才知道他家有七个孩子,因为家境不好才让他在家杀鱼。后来在网友督促下,他父亲曾经送他去上过几天学,又因为“学不进去”被送了回来。

之后还把这家店名改成了“杀鱼弟水产”。

喝百草枯自杀的“杀鱼弟”:最惨的不是穷,是认命

邻居透露,他爸爸脾气不好,经常对他又打又骂。最严重的一次,打得他差点摘除眼球。

“他父亲说读书有什么用?只有干活挣钱。”

他杀了十年的鱼。直到前几天,因为买卖时和顾客产生争执,他爸又打了他一巴掌,还骂了几句。

17岁的他一气之下,喝下30毫升的百草枯自杀。

百草枯。这是传说中最毒的农药——致死率近百分之百,给你后悔的时间,却不给你活着的机会。

只要吞进一小口,就能导致你的肝、肾等多器官衰竭、肺部纤维化。呼吸越来越困难,最后在窒息中慢慢死去。

目前,杀鱼弟正在抢救。但形势不容乐观。

大家都希望他能活下来。可是救回来以后呢?

继续杀鱼吗?

02

看完这个新闻以后,我心里说不上来的堵闷。

开始回想8岁那年,我在干嘛?

好像刚上小学三年级吧。那时课程很轻松,每天想长大。有吃不完的雪糕、辣片和冰西瓜,和同学在夏天的操场上扔沙包,捉蚂蚱。偶尔会因为考试而焦虑,但那忧愁年纪太小不能推敲,转眼就烟消云散。

8岁的他呢。

却在某个水产市场上闻着浓烈的鱼腥味,处理着杀不完的鱼。鼻子好像已经失去了嗅觉,满地都是鱼鳞和血。他机械的扔鱼、解剖、剐鳞、上秤……旁边不时传来喧闹的人声和父亲的责骂。这生活,好像没有尽头。

17岁那年,我在干嘛?

在高三的课堂上,我做着跨度好几年的梦。虽然手里的试卷好像也写不完,文综的书怎么也背不好。但是却清楚的知道,彼时的努力都有回报。我青春还很长,未来可期,前途明亮。

而17岁的他,和8岁的他慢慢重合了。仍旧坐在那张小板凳上,面对着砧板上嘴巴一张一合不停喘息的鱼。闻了十年的鱼腥味早已习惯,更让他习惯是偶尔会有同龄人来到他的摊位前,百无聊赖的玩着手机,等待在档口挑挑选选的母亲。

那一刻,对方的衣着光鲜和他的肮脏狼狈,形成了一条泾渭分明的楚河汉界。

自卑说不上,后悔可能有一点。但是从出生在这个家庭开始,他的剧本其实早就写好了结局。

别人说他有的选,他倒觉得自己就像自己面前的鱼一样,任人宰割。

这对比的名字,叫人生。

03

这几天,对于杀鱼弟的悲剧,有很多批判的声音。

比如他之所以会自杀,可能是因为父亲从小对他家暴;又或许是不让他去上学,杀鱼弟自己也对学校不感兴趣。

很多人叫嚣着“不养不教就不要生”,甚至说他的苦难是自己活该,“谁让他不愿意去上学?”

我却想起很早以前,在知乎看过的一个真实故事。来自@白金一只猫:

喝百草枯自杀的“杀鱼弟”:最惨的不是穷,是认命

喝百草枯自杀的“杀鱼弟”:最惨的不是穷,是认命

穷,是什么东西?

能让一家四口为了一把剪刀,接连丢了三条命;

能让一个8岁的孩子放弃改变未来的机会,认命在市场杀一辈子鱼。

穷的不止是家境,还有眼界,还有心。

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决定了他未来一辈子的走向。生活不会告诉你,有多少同龄人正在阶层这条洪流里拼命挣扎依旧溺水,或在泥泞中慢慢下沉被同化。

什么都有选择,只有出身无能为力。

我经常在想,如果那时候有人拉他一把就好了。

父亲说你一定得去上学,家里有我们呢;朋友说你的人生不只有杀鱼,学习跟不上我帮你;但是这些都不过是奢望罢了,因为他所处的人间,是我们永远想象不到也触摸不到的迥异;他们身边人的认知,是我们永远无法理解也不能认同的南辕北辙。

只有走在菜市场的坑洼里,问他们这鱼多少钱一斤的时候,恍惚间才有一丝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的幻觉。

04

最惨的不是穷,是认命。

这种认命,在贫困家庭里蔓延的速度和广度,就像一场必死无疑的瘟疫。

杀鱼弟的父亲认命了,觉得在这样一个家庭中,孩子不想上学才是常态。反正上学不如挣钱,“学习有什么用?”

他自己也认命了,毕竟自己学习基础不好,去了也跟不上,这也是从小环境决定的。“还不如回来杀鱼。”

是。他只能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他没办法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甚至觉得,这就是自己的命运,他别无选择。

但是这次喝百草枯,成了他人生的唯一一次勇敢抗争。

才17岁的他,却苦了一辈子——

这抗争真残忍,也真讽刺啊。

想看更多走心好文,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拾光有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