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中国联赛,24次青训计划,到底是球员不行,还是领导无方?

自从1994年中国职业联赛创立以来,我们经过了24个风风雨雨,经历了巴西健力宝青训;万达欧洲培育计划;葡萄牙留学计划;西班牙俱乐部代培养计划等。但2002年世界杯后。中国队再无世界杯经历。即使是那一次的经历也给了我们差距巨大的痛感。中国青训,你怎么了?

24年中国联赛,24次青训计划,到底是球员不行,还是领导无方?

中国足协的历届领导总是拿健力宝模式说事。“你们现在孩子吃不来苦,其实,我只要把你们统一安排起来,天天训练,你们一定能成才。

24年中国联赛,24次青训计划,到底是球员不行,还是领导无方?

最早的健力宝模式被认为是目前最成功的一届青训模式。实际不然,那只是一种圈养模式,只能对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才能取得的成功。

24年中国联赛,24次青训计划,到底是球员不行,还是领导无方?

把全国的足球尖子集中到一起,集中食宿、训练和学习。从表面上看,有了更好的条件,更好的教练,更多的训练时间,总能出球星吧。其实不然,这违背自然规律。

干脆不如将优秀的足球男女运动员圈养在一起,让他们结婚生子,孩子从出生就去培养。这才符合领导们的期望。

其实健力宝计划是不成功的,即使当时带队的朱广沪知道也是如是说:“说句实话,这些队员后来的表现没有一个人让我满意。”这批球员就应该成为后来中国足球的栋梁,而李健、张效瑞、李铁和李金羽这四名球员更应该成为中国足球划时代的球星,而除了李铁留洋去了埃弗顿,其他人都没有。这是为什么?

当时的他们已经是国内能找到的唯一的一批踢球的孩子了。即使是个普通人,被流放到国外一个偏僻农场,训练几年,他也能成踢上联赛。而这批孩子回国两年后竟然有人开始提不上比赛了。只要身体,不要大脑,是历届足球领导和教练选材的依据。

即使时间变迁,社会进步,而足协领导的思想却根深蒂固。无论是在当初健力宝留学的时候,还是在最近两年葡萄牙和巴西项目中,那些小球员其实在前大半年时间里,根本就做不了什么事,首先是语言不通,根本无法单独跟人交流,即便跟随不同俱乐部训练,也因为语言障碍让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再给我们24年,我们也无法拥有自己的拉玛西亚。

还记得那些在泥泞场地上踢球的孩子吗?校长们打伞在看台上看着。

还记得内蒙古发文要求选拔足球运动员身高185吗?发文时候签署的领导体重200斤。

24年中国联赛,24次青训计划,到底是球员不行,还是领导无方?

需要改变的不是球员,不是球迷,是时刻对球员,对球迷有要求的领导们!!!

24年中国联赛,24次青训计划,到底是球员不行,还是领导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