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學家提醒學生注意聽損風險

美國普渡大學一聽力學家稱,懂得聽力保護的音樂系學生,他們在畢業後仍可能需要聽擊鼓聲。

臨床聽力學副教授兼一個樂隊的創始人Lata Krishnan說,“很多音樂家,年長的和年輕的,都遭受著聽力損失的折磨。研究表明,每四個爵士搖滾音樂家中就有三個患有聽力障礙。據估計,已有15%的美國青少年患有永久性聽損。當人們接觸高音量噪音15分鐘後,就可能發生暫時性聽力損失,反覆接觸就會導致永久性聽損。”

Krishnan說,不必將音樂開到損害人耳的音量。樂器的能量通常被低估。比如,短笛產生的聲音相當於30英尺遠手提鑽產生的聲音。

在練習或比賽之後,音樂家們會普遍感覺到聲音沉悶、耳朵不適、耳內有堵塞感、耳內叮叮作響或嗡嗡作響,在嘈雜的房間內聆聽困難,聽覺過敏或無法忍受高音量聲音。

Krishnan說,如果一名學生出現了這些問題,那麼在演奏和練習過程中應該佩帶耳塞,並且去看聽力學家。

她說,在耳內塞棉花或棉紙不能將聲音降至安全水平。便宜的泡沫耳塞對於保護聽力很有效果,但又會使音樂失真。從大多數聽力學家那裡可以買到高保真耳塞和定製的音樂家耳塞。

“遺憾地是,通常青少年並不關心聽力損傷,因為暴露於噪音的影響可能不會立刻顯現出來。” Krishnan說。“臨床醫生髮現由於聽力損傷,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擁有年輕的身體,老化的耳朵。”

“如果孩子們參加了樂隊,那麼家長們應該將耳塞列入年度學習用品中。”

聽力學家提醒學生注意聽損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