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的生命教育

不可忽視的生命教育

為爭個第一名,

14歲的他,殘忍地殺了第一名。

......

有人罵這是應試教育的惡果,

可是,如果沒有應試,

又憑什麼選取優秀的人才?

應試,這不過是一個基本的標準,

卻被過度地取代化了!

......

應試是一條最窄的路,

一旦離開了考場,

這種應考能力的優勢常常發揮不出來,

如果現實雞毛狗血,

反差太大,又如何去適應與應對?

......

讀書不過是人生的過程,

成績好,是本份;

成績不好,是天份。

本來沒有什麼,

每個人的天份不同,

成績、興趣、愛好也不盡相同。

同一個教師,教出的學生五花八門;

同一個父母,養出的孩子也是形形色色;

任何事情,過則不及,

統一也難一做到。

不可忽視的生命教育

無論有著怎麼樣的天賦

但他們的人性卻是相通的:

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

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

王陽明說:人之初,性本無,利益當前,才有了善惡。

......

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

不要輕易把孩子本性中最初的善苗,給掐死了:

你有可能,為了高分數,

屢屢對孩子“施惡”,

讓他無法享受學習的樂趣;

或者把名次、分數和獎項,

看成是學習中惟一的目標......

當我們“毫無人性”地挖掘孩子的智力潛能時,

也有可能是在培育一個殘酷、冷血的高分動物!

......

因為,過於急功近利的教育,

往往會忽略對生命的敬畏與教育!

因為體會不到生之樂

體會不到命之貴,

便不拿生命當回事,

以為分數是自己,

以為名次是自己

以為慾望是自己

——這最不可忽視的生命教育,卻往往被忽視了!

因此,我們看到:

小孩子為了分數與獎牌,被迫透支身體,

這些都是對生命的大不敬;

而大人為了財色名利,也主動透支身體,

孩子,又該如何去珍愛生命呢?

而各種破壞性的遊戲

也都在潛意識裡,

拿著生命當兒戲,

各種暴力破壞與血腥殘殺的遊戲,

無不在摧毀孩子們的仁心,

提升人性中“惡”的一面,

以至於有些人到死都不曾覺悟,

不曾懺悔,

都不知生命之尊貴!

既不瞭解別人的苦,

也不能化解自己的苦!

不可忽視的生命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

善與德是陪伴孩子終身的財富,

陽光的心態,開明樂觀豁達的品性,

可以讓孩子輕鬆地躍過人生中的溝溝坎坎!

......

分數真的很重要嗎?

初中的時候,往往把小學的知識忘掉一半,;

高中的時候,又把初中知識廢掉一半;;

.......出來社會混幾年,

又全都還給老師了。

......

什麼知識才能陪伴我們終生?

是保有對學習的樂趣,

是保持對知識的渴求,

是永遠追求自我的提升,

是對專注力的把握,

是獨立的人格與思考......

是擁有一顆正念的心!

不可忽視的生命教育

會學習的人,舉一反三

終生學習;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

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

誰都不是第一,

但誰都是惟一!

......

仔細觀察,誰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就連動物與植物,

都有我們人類所不俱備的長處與優勢;

對於某些人而言,

得了第一,

很有可能使他變得狷狂,

瞧不起名次排在後面的人,

甚至瞧不起全世界,

對人類與自然夫去敬畏,

有可能會變成一個性格裂變痛苦之人,

弄翻的都是大船!

......

名次排在後面的人,

也許會生出自卑來,

如果過份強調名次,

尤其是一直很努力卻總是排在最後面的人,

內心的挫敗感,無人可訴,無人可解,

這種無形的傷害,

往往會毀滅他們的自信,

嚴重的,會自暴自棄,或者自閉

因此,毀掉一個人,

往往是從毀掉他的自信開始,

毀掉他的求知慾與勇氣!

不可忽視的生命教育

世上沒有不好的人

只有沒有教育好的人,

做一個盡力學習,卻又可愛、健康的孩子,

又何嘗不可呢?

......

比出來的人生,

註定多災多難,幸福感少,

也缺少安全感 ——那名次隨時會失去。

長期忽略孩子的天性,

他的本善也就不能增長,

於是,我們常常會看到:

一個很聰明的人,

卻有著很深的人格缺陷,

不懂奉獻,不懂愛心,

因為學習好,地球都要圍著自己轉了。

......

可以考滿分,

可以考第一,

但是不能受一點委屈,

不能受一點挫折,

不懂得感恩與奉獻,

這是人生不吉祥的苗頭。

......

成績優異的學子殺人案,已經不止一起,

有的甚至是殺害親人父母等…..

他們都有很可怕的性格缺陷:

沒有丁點愛心;

極度的自私,

極度的功利,

極度的不服輸

極度的喪心病狂

還有內心極度的衝動......

這些極端逆天的孩子,

是家教失敗的產物,

是急功近利的教育成果,

是把分數和名次過度誇大的犧牲品!

不可忽視的生命教育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不是分數與排名的差別,

而是心與心之間的差別,

是心量與心量之間的差別,

是心境與心境之間的差別。

是心與情之間的差別,

是心與趣之間的差別,

與分數往往關係並不大。

......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

心有光明,

縱然路有艱辛,

紛然一事無成,

也能照亮一生。

不可忽視的生命教育

數據顯示,青少年罪犯大多出自以下幾種家庭:

溺愛孩子的家庭

經常打擊孩子,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家庭

抱怨、吵架、家暴的家庭

長期缺少父母陪伴的家庭

從來不做家務的孩子,易形成巨嬰人

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是教會他怎樣做事、做人。

不可忽視的生命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