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爱情,甜蜜又痛苦?

为什么我们的爱情,甜蜜又痛苦?

领读人|南炽 ·主播 | 李斌

我们的一生可能会遇见很多种爱情,有的爱情如同黑夜骤然绽放的烟火,轰轰烈烈、绚烂无比;有的爱情如同白日里恍然吹起的一阵清风,清新雅致、畅然若醺。还有一种爱情,束缚在道德世俗的枷锁之下,求不得,思更深,如同一块心头的挚宝,即使满目疮痍,也不愿转赠他手。

亲爱的有书书友,你是否感叹于这样一种挣扎于道德良知和本能爱欲之间的爱情呢?如果是,接下来,请与我一起共读这本纪德的《田园交响曲》。

为什么我们的爱情,甜蜜又痛苦?

为什么我们的爱情,甜蜜又痛苦?

《田园交响曲》的作者纪德,他是194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而今天共读的这本《田园交响曲》也是他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或许是成长的经历所致,纪德的作品中总是充斥着一股浓烈的讽刺意味,他本人也曾经说过:“除了《地粮》是唯一的例外,我所有的作品都是讽刺性的,是批判性的作品。《窄门》是对某种神秘主义倾向的批判;《伊萨贝尔》是对某种浪漫主义空想的批判;而《田园交响曲》是对某种自我欺骗的批判。”

小说以日记的形式,向我们叙述了一段纠缠在爱欲与道德之间的禁忌之恋。小说的主人公牧师在一次外出弥撒的过程中,偶然救助并收养了年轻的盲女热特律德,并在对她的启蒙中渐渐被这个聪慧的盲人女孩所吸引,全然不管妻子与儿子的劝诫,对盲女萌生了一段相差二十岁的近乎禁忌的爱情。

按一般小说的发展剧情来说,男女主角的这段不见天日的禁忌之恋,迟早要招受旁人非议,他们经过一段轰轰烈烈的道德伦常批判后,走向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的黯然结局。但,不得不说,纪德的高明之处恰恰也体现在这点,在这本书中,没有任何人拆散他们,真正让这段感情走向末路的——是道德,也是牧师自吹自擂的那份自我欺骗。

为什么我们的爱情,甜蜜又痛苦?

为什么我们的爱情,甜蜜又痛苦?

书中牧师的人生被一种虚伪的道德良知紧紧地封闭着,楚河汉界般把他分为两个壁垒:一个是行动着的自我,一个是观察着的自我。他一方面克制而隐忍地爱着盲女热特律德,将她当成他灰暗生命中的唯一一道曙光,另一方面又对这样的自己充满了鄙夷与厌恶,不断用《圣经》来说服自己放弃。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放置在一段情感的天平中,在爱与不爱间摇摆不定,在欲望与道德的深渊中进退维谷,随时等待着命运的大手将其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当纪德选择了第一人称“我”作为小说的叙事主体,牧师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就不单单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是纪德内心情感的一种真实寄托。纪德在《田园交响曲》中坚信,愈是虔诚的人,愈是害怕回头看自己。

他们一方面坚信于自己的信仰,在另一方面却也常常察觉到自己人生的枯燥与乏味,心中幻想去追求惊奇,刺激的生活。因此固有的道德假面,便成为了他唯一保护自我的屏障,唯一的藏身之所。

亲爱的有书书友,接下来请和我一起共读纪德的这本《田园交响曲》,这本书会让你仿佛置身于悬崖峭壁之缘,通过耳畔呼啸的风声,眼前缭绕的云烟,去体会那份求而不得,怅然若失的爱情。

我将分为四部分为你介绍全书内容:

1. 人生若只如初见( 第一章)

2.爱得深,爱得早,都不如爱得刚刚好(第二章—第五章)

3.除了爱你,我别无选择(第六章—第十章)

4.我们生而无罪(第十一章—第十四章)

为什么我们的爱情,甜蜜又痛苦?

为什么我们的爱情,甜蜜又痛苦?

真正将整本小说贯穿起来的,是牧师念兹在兹的罪恶感:“我竭力使自己超越罪的概念,但是罪好像是不可容忍的。”而当这种罪恶感变为沉甸甸的社会现实难以排遣的时候,牧师便不自觉的借助《圣经》的道德外衣来为自己辩解,这一点,在牧师对盲女的爱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他们的爱,那么热烈,却也那么千钧重负。

真正的爱情,靠的是共性和吸引,而不是压迫、捆绑、一味的付出以及道德式的自我感动。谨以此文,献给《田园交响曲》中的牧师与热特律德和那些在爱情中求而不得、郁郁独行的你们,愿你们都能得到如愿以偿的爱情。

就像英国评论家约翰.凯里说的那样,《田园交响曲》是一个关于人性的自我欺瞒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在黑暗中孤独蹒跚的老者,依靠单薄的外衣来使自己获得片刻的温暖与安慰。在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个温暖的人,让你觉得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呢?如果有,那么请你带着与他初识的回忆,与我一起共读《田园交响曲》第一部分:人生若只如初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