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請家政幫新生打掃宿舍「過猶不及」

8月29日上午,中山大學2018級新生開始報到,在南校區東區120棟女生宿舍,有兩個家政保潔人員在打掃宿舍。原來,這兩位家政是一位來自上海的媽媽請來的,這位媽媽報到前來過宿舍,發現灰塵很多,還有蟑螂,很難清理,便叫來了家政清掃一下,雖然要花費將近500元,但是這位媽媽覺得很值得。一是因為家政本身很專業,清掃更乾淨;二是現在的孩子在家很少做家務,讓他們去打掃衛生,於心不忍。

每年大學開學季,網絡上都會掀起家長要不要送孩子去學校報到的討論,大多數網友對此是持反對意見的,認為這樣是對孩子的一種嬌慣,同時也不利於他們培養獨立自主的意識。絕大多數國內高校同樣建議家長不要送孩子到校,而是把去外地求學當做一種人生歷練的開始。

然而新聞中的這位學生家長,不但送孩子上學,而且還更進一步,深度參與孩子的大學生活,花“重金”請來了兩位家政保潔人員幫助自己的孩子打掃宿舍。事情被曝光以後,網友們更是議論紛紛,吵成一片,雖然大多數人對此表示反對,但也有人表達了贊同的意見。比如就有人覺得,既然有更便利的條件,為何不充分利用,盲目的吃苦沒有任何意義,人類的目標應該是解放自我,實現智能化。

問題是,新生開學打掃自己的宿舍,整理自己的床鋪,這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而這樣的勞動,也根本算不上是一種吃苦。至於說人類的目標應該是解放自我,實現智能化,更像是一種狡辯了。因為解放自我不是年紀輕輕就脫離基本的體力勞動,而智能化也不是讓家政保潔人員代替自己勞動。如果說這名大學生能夠用自己發明的家政機器人代替人工打掃宿舍,那確實值得佩服,但是她依靠父母花錢請家政人員打掃,和智能化有什麼關係?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算是至理名言了,學生和家長未必沒有聽說過,但是一直在父母庇護下的孩子終於藉助考上大學有了鍛鍊獨立自主能力的機會,家長卻用錢把這種機會給剝奪了,這可實在算不上是一種聰明之舉。這名學生可能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家裡不差錢,但是這和錢多錢少根本沒有關係,而是和一個人的個人能力、素質、人格的健全有關係。

在西方國家,億萬富翁的孩子可能也需要在課餘時間進行勤工儉學掙學費,而億萬富翁自己院子裡的草坪也可能是自己推著剪草機修剪的,這些都和財富多少沒有關係,而只和教育培養孩子的個人能力、綜合素質有關係,和尊重勞動並從勞動中獲得樂趣有關係。可以想見的是,開學時父母請家政人員幫忙打掃宿舍,那麼以後孩子也可能會請人幫自己洗衣服、打掃衛生,甚至和新聞報道的一樣,請人替自己上課點名等等。如此一來,一切都讓他人代勞的人生,是不是太無趣了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