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輕奢酒店對品牌的依賴和模式選擇

度假輕奢酒店對品牌的依賴和模式選擇

當歐美品牌將各種“盛宴”送到他們日進斗金的中國市場時。歷史卻充滿了巧合,在合作與碰撞的主流中,東南亞度假品牌的崛起給他們和中國業主都帶來新的思想和資源的組合。

當下,度假輕奢加入了新穎別緻的中國的各異哲學,使得度假酒店的風格更加的鮮明有個性。山水萬千,誰不想踏遍,重拾那刻骨銘心的記憶去精準契合一方品牌,編織著一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夢想。

“度假輕奢”適應了大時代的發展,成就了一種“沒負擔,有品質”的生活態度。

而今,中國早已從“到此一遊”的旅遊轉入“漫不經心”的度假。對於這個歷史性的轉折,一個崛起的戰略攻勢已經變的凌厲,它緊靠著中國市場貼身搏鬥的技法,在短短的5年時間內沉澱出一個完全不同於中國歷史酒店劃分的產業層次,那就是度假酒店。

不管是好時代還是壞時代,性價比都能夠俘獲更多的度假目標消費者。2017年,度假輕奢加重了在移動端,內容化和目的地上的發力,給原有的酒店品質和服務成果插上了靚麗的翅膀,消費者的地理障礙已可忽略,產品的豐富化讓階層分化也不再那麼赤裸。未來,不論誰主沉浮,度假輕奢仍是不可缺失的一環。

新的度假形態的崛起與品牌的演繹,讓出行變得更加透明、直接。如果說這是度假酒店為保持品牌溢價不得不做出的犧牲,事實上,這才是品牌吸引消費者的歷史順應。

度假輕奢酒店對品牌的依賴和模式選擇

一、度假酒店回暖後的模式選擇

從2015到2018年,度假市場出現明顯的回暖跡象。也許和奢侈級別的度假村不同,度假輕奢品牌需要顧慮的東西沒那麼多,對傳統旅遊的顛覆上更為果敢。特別是以“笙美”為代表的東南亞品牌在中國的良好建樹和口碑,讓相當一部分陷入泥潭的籌建中的度假酒店出現了新的信心與信任。

是選擇歐美度假品牌、還是新加坡、泰國品牌,是就與國內新起的本土品牌聯姻還是獲得特許品牌交由第三方管理來協助,業主方有機會第一次獲得廣泛且對稱的信息。

度假品牌在中國的運作策略上有不少相同點,即便是東南亞與歐美品牌,但為避免過激競爭和找到更合適在中國佈局的路徑,它們選擇了往不同的方向走。尤其是東南亞的品牌,笙美酒店集團的系列品牌特徵與符號很鮮明,與中國客戶群體的心理吻合度也高出不少,所落地的酒店項目在風格展現、產品落地和文化銜接上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明顯的成效。笙美度假輕奢著重強調個性化,多建在濱海、山川、湖泊等自然風景區附近,為東南亞度假品牌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純粹的空間和遐想。

度假輕奢酒店對區域內的環境設計極為專注,苛求休閒娛樂設施與度假區的原生態的結合,講究人與自然的充分融合。在眾多的合作選擇中,悅榕莊、笙美和安拉塔納等新加坡、泰國兩個區域的度假品牌獲得的評價最為正面,也是目前簽約中廣受業主好評的合作方。

歷史上,對全球奢侈酒店品牌而言,品牌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文化並非是品牌主動向消費者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達。而是消費者以碎片化的形象從發達國家等成熟市場獲取。當下,中國度假輕奢品牌並非完全這樣,品牌傳播模式發生根本性變化,在社交媒體的推動下,主動性傳播和顧客體驗的遊記與攻略成為傳播的主要途徑。人們更青睞於發生在身邊的事,來獲得自己的感觸和分享。所以給度假酒店回暖後的模式選擇提供了多層區分的競爭態勢,獲認可的管理方在項目的可選擇空間和項目品質上有更大的優勢。近期東南亞品牌“笙美”在大型度假酒店市場的精耕細作和“驪谷”在短短兩年的時間斬獲了中國多個優質度假項目,給行業帶來一股新的暖流。“驪谷”輕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並沒有脫離笙美品牌的家族體系,而是將他們的優勢進一步提升,成為笙美酒店集團在中國的其中一隻重拳。尤其以“笙美度假”在籌建上所贏得的品質優勢和加速度,也給“笙美”在軟品牌輸出與第三方管理的模式演變提供新的軌跡。

度假輕奢酒店對品牌的依賴和模式選擇

二、度假輕奢酒店對品牌的依存度

哪個行業沒有哀嚎,但並不能掩蓋零星的笑聲。當度假產品佔有中國旅遊市場20%的常年份額時,意味著度假已經形成縱深發展的利好趨勢。

在度假市場,品牌具有極大的象徵性,靠近海濱、湖畔、山嶽、溫泉、海島或森林的度假項目對品牌依賴性比城市度假或城市周邊的度假酒店要高出很多。酒店習慣需要通過品牌所特有的氣質來與完成與度假產品與空間的協調,即便是籌建階段,每個建築物造型在品牌的呼應下知道如何發揮才能有足夠空間參與顧客的體驗。

笙美酒店集團CMG中國專注全權委託管理、軟品牌輸出和第三方管理。“笙美”在大中華區的運作,除上海、浙江、江蘇、山東、廣西、安徽等全權委託管理的28家酒店之外,第三方管理已全面展開佈局。大中華已涉足豪華“笙美”、輕奢“驪谷”、精品社交“驪谷季”三個品牌層次。笙美酒店集團的度假品牌中,絕大多數的度假輕奢酒店會塑造出4天以上的可供消費者自己選擇的專門度假產品和服務組合,即便是在還不成熟的度假區內,笙美都會盡最大努力做好停留兩天兩晚的營業項目的設計組合。這對品牌傳播能力和品牌的顧客感知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也有賴於品牌對項目自然資源的熟練提煉和利用。所有度假內運營項目的佈局和服務模式都依據客人的動線和消費組合來設計。在笙美度假酒店,在成都、在桐廬、在藏區,可能每個房間都散落在一片廣袤森林之中,需要品牌有成熟及完善的服務管理體系,足夠支撐起區內的氛圍,讓前來的每一位旅行者對生活、環境和人際關係都有全新的認知。在這裡,即使一家度假酒店的產品被模仿,但其品牌歷史、文化遺產卻無法取代,“笙”將為每一個品牌與產品的結合提供了經久不衰的故事性。所以,度假酒店要能夠在諸多同行中著名,這絲毫離不開品牌的經典和傳奇。

也許,行業早就注意到度假領域,軟品牌運作和經營的奇點的距離如此之近。只不過行為上並沒有刻意去總結這種現象。在眾多品牌中,“笙美”在度假上的行動距離更符合業主當前渴望介入的深度。

“笙美”在中國讓業主習慣了優雅的風格、大膽的圖案和原野的視覺衝擊,在領略視覺盛宴之外,顧客每參與瑜伽、冥想或騎行、徒步,即便是垂釣、馬術和體驗一次室外溫泉,似乎被拉進了一個軟性的“氛圍”,每一處體驗地都會結合客人的狀況來引導下一處的體驗或一個靜謐的世界。

眾多度假區內營業項目的精細展開,需要品牌方對佈局上每個區間的合理分割和對經營回報的精準測算,這是一個極大的業態整合。目前,也是絕大多數酒店管理公司很難涉足、門檻較高的管理項目,它對項目的設計、客源渠道預置與營運統籌有嚴苛的要求。

不容質疑,在笙美,這些從一開始就要被強化。從簽約開始業主的感受和變化就會被關注,讓各方的行為和成果用一種儀式和記憶的符號深深的刻畫下來,因為度假酒店的品牌合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各方極大的耐性和誠信。每次“笙美”簽約都特別強調儀式感,目的是希望這種長期的合作像鑽石一般永恆,讓雙方彼此學會尊重。儀式感讓各方都學會理解,在殘酷的現實人生裡依然保留一個詩意、莊嚴和信任的遠方。

度假輕奢酒店對品牌的依賴和模式選擇

三、管理方對度假客源渠道的整合和覆蓋面

度假旅遊發展到現代,已經由一種概念上升到尋求產品與項目的支撐。

事實上,啥旮旯都有無間道。

即便是全球市場,極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很多旅遊目的地度假酒店都遠離客源地市場,酒店對管理方獨有的度假渠道客源和品牌推廣模式有格外的依賴和契合的快感。顧客習慣通過特定宣傳媒體和朋友推薦來獲知酒店的好壞,在所有度假酒店中都是會面臨。一種顛覆傳統商旅預訂模式的渠道設計,只有通過大型的酒店管理公司本部才能承擔,但對管理公司來說就從此由品牌的“影響力”轉移到市場的“渠道”上來,這種模式給總部市場運營帶來極大的考驗,品牌不僅需要在影響力上著力,更需要在客源回籠上得到出色的回報。事實上,在前期籌備和試營業期間,也只有管理公司能真正對接、駕馭好這些渠道,而不是僅僅依靠單體酒店自身的力量。管理公司通過本部與單店上下聯動的方式來推動酒店產品開發和產品包的設計與投放。

度假渠道投放,到底發生了什麼大事?我們來捋一捋頭緒。

當贊那度、Kayak、螞蜂窩、貓途鷹、TravelZoo等不同屬性的預訂渠道,讓度假酒店產品有了廣泛的傳播。特別是會員制度假權益及專享階層生活方式切入到度假形態之後,酒店藉助諸多上游度假資源,結合個性化定製、主題遊等業務,與鏈條中的業務模塊全面覆蓋度假市場,形成產業閉環。對於逐漸增長的“度假輕奢消費”渠道的寬度設計相對比較自由,無論是設計或者價格方面。輕奢的定位介於奢侈大牌與快時尚之間,既擁有優良品質和原創設計,在不同類型的渠道中均會有所覆蓋,面對專業的度假預訂就有更好的推介窗口和轉化率。

眾所周知,度假產品有其特殊的屬性,很多擁有渠道駕馭力的品牌會選擇酒店在開業前,啟用度假產品包的預售來獲得對前期市場的抓取和會員的鎖定,從而為未來營銷行為提供有爆發力的基礎,也同步完成酒店對市場的初始品牌感知的覆蓋。是集品牌與營銷雙重目的的推廣行為。

度假市場的興起+信息流推動,中國的度假酒店業正在迎來一個亙古未有的極大利好。這種利好建立在市場需求與渠道的塑造上,同時也基於旅遊向“在一地的停留時間”較長的目的地休閒度假旅遊的轉變。

對中國來說,度假現階段的局面來之不易,同樣價值重大。不同度假品牌與品牌方的渠道之間較量的場面已經拉開,大有血拼之勢。但不管怎樣,度假都肩負著這個行業新的使命,肩負著傳遞中國聲音。度假輕奢在市場中牽引力是要突破還是創造行業新的拐點,且看中國業主下一步怎麼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