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解析|個稅改革預備知識15個點!

已經公佈《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將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等4項勞動性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納入綜合徵稅範圍,適用統一的超額累進稅率,居民個人按年合併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

上述綜合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5000元/月(6萬元/年)。

案例解析|個稅改革預備知識15個點!

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


(01)什麼是工資、薪金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僱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僱有關的其他所得。

通俗地說,您因為任職或者受僱而從所在單位取得的所有現金或者非現金的所得,除一些特殊項目外,都屬於您的工資薪金所得。這裡要注意的是,所稱月收入是指在當月實際取得的收入。

例子:某甲於2018年1月從任職單位取得了以下收入:1月5日取得上月考核獎1000元,1月10日取得本月工資3000元,1月20日取得各項補貼和福利費1000元。

解析:某甲在2018年1月的工資收入=1000+3000+1000=5000元。


(02)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是怎麼計算的

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額=(月應稅收入-費用扣除標準)×稅率-速算扣除數。目前,工資薪金所得費用扣除標準為3500元。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如下:

案例解析|個稅改革預備知識15個點!

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納稅額


(03)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是不屬於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津貼或者不屬於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徵稅。

前述不徵稅的誤餐補助,是指按財政部門規定,個人因公在城區、郊區工作,不能在工作單位或返回就餐,確實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據實際誤餐頓數,按規定的標準領取的誤餐費。一些單位以誤餐補助名義發給職工的補貼、津貼,應當併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徵個人所得稅。

例子:某單位職工孫某月工資4500元。7月份共出差10天,差旅費津貼250元。10月份,單位為提高全體職工的中秋節福利,以誤餐補助名義發給每個職工500元。

解析:孫某7月應稅收入為4500元,10月應稅收入為5000元。其在7月取得的差旅費津貼250元是按實際出差的情況計算發放的,是名副其實的差旅費津貼,按規定不徵稅,但對單位10月份以誤餐補助名義發放的500元福利,應併入取得該項所得的職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依法扣繳個人所得稅。


(04)住房補貼、醫療補助費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企業以現金形式發給個人的住房補貼、醫療補助費,應全額計入領取人的當期工資、薪金收入計徵個人所得稅。

例子:某單位按規定對職工按月發放住房補貼,但未按規定參加醫療保險,而是對職工按月發放醫療補助費。職工趙某每月取得工資4000元、住房補貼300元、醫療補助費100元。

解析:趙某每月應稅收入為4000+300+100=4400(元)。


(05)防暑降溫費、職工食堂經費補貼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企業發放的防暑降溫費和職工食堂經費補貼屬於工資、薪金所得中的福利費,應當全額計入工資、薪金所得中計徵個人所得稅。

例子:企業按規定對從事室外作業和高溫作業人員按每人每月200元的標準發放了4個月的防暑降溫費。此外,為方便職工,該企業還以就餐卡的形式向職工發放食堂經費補貼,每人每月100元,由職工在單位食堂刷卡消費。

政府規定的防暑降溫費標準僅是發放標準,不是免稅或扣除的標準,單位在實際發放時,應當全額併入職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中計算扣繳個人所得稅。

案例解析|個稅改革預備知識15個點!

防暑降溫費、職工食堂經費補貼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06)福利費(生活補助費)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實施條例》的規定,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從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生活補助費,免納個人所得稅。

所稱生活補助費,是指由於某些特定事件或原因而給納稅人本人或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難,其任職單位按國家規定從提留的福利費或者工會經費中向其支付的臨時性生活困難補助。

下列收入不屬於免稅的福利費範圍,應當併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徵個人所得稅:一是從超出國家規定的比例或基數計提的福利費、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各種補貼、補助;二是從福利費和工會經費中支付給本單位職工的人人有份的補貼補助;三是單位為個人購買汽車、住房、電子計算機等不屬於臨時性生活困難補助性質的支出。

例子:A單位1月從提留的職工福利費中向困難職工李某發放生活困難補助500元;為慶祝“三八婦女節”,3月向單位全體女職工發放福利每人300元。此外,4月份還以福利費名義為單位高級管理人員王某購買筆記本電腦一臺,購價8000元,王某當月還取得工資4000元。

解析:1月份單位向李某發放的困難補助,屬於稅法規定的免稅福利費。而向全體女職工發放的過節福利,應當全額併入女職工3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中依法扣繳個人所得稅。高管王某4月份應稅收入為8000+4000=12000(元)。


(07)個人從單位取得各種福利,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規定,個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現金、實物、有價證券和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所得為有價證券的,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其他形式的經濟利益的,參照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

因此,對上述各種形式的個人所得,只要個人取得了相關經濟利益,且不屬於稅法規定的免稅或不徵稅所得,企業在實際支付時,均依法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例子:單位為職工提供免費旅遊,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以免費旅遊方式提供對營銷人員個人獎勵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4〕11號)的規定,應與當期的工資薪金合併,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


(08)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企事業單位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免徵個人所得稅;個人按照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繳費比例或辦法實際繳付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建設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住房公積金管理若干具體問題的指導意見》(建金管〔2005〕5號)等規定精神,單位和個人分別在不超過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12%的幅度內,其實際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允許在個人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單位和職工個人繳存住房公積金的月平均工資不得超過職工工作地所在設區城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倍,具體標準按照各地有關規定執行。單位和個人超過上述規定比例和標準繳付的住房公積金,應將超過部分併入個人當期的工資、薪金收入,計徵個人所得稅。

例子:某單位職工範某,每月應發工資4800元、個人負擔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為300元,單位替其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為500元,個人每月按5000元的工資基數按10%的比例繳納住房公積金500元,單位也為其繳納相等金額的住房公積金。王某每月實際取得工資4000元。王某所在設區城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1500元(假設例中單位和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均在稅法規定的標準和範圍內)。

解析:由於單位和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均在稅法規定的標準和範圍,因此免徵個人所得稅。對住房公積金,其繳納比例為10%,未超過12%,但繳納基數5000元超過了1500元的3倍,因此,可以免稅的住房公積金為1500×3×10%=450(元),範某每月個人所得稅應稅收入為4800-300-500+(500-450)×2=4100(元)。

如果住房公積金的單位繳存部分和個人繳存部分金額不同,則應分別計算調整;如果繳納的基數超過標準但比例未超過標準的,對基數進行計算調整;如果基數未超過標準但比例超過標準的,需對比例進行計算調整。

案例解析|個稅改革預備知識15個點!

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09)全年一次性獎金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對年終加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等全年一次性獎金,按收入全額分攤至12個月的數額確定適用稅率,再按規定方法計算應繳稅額。在一個納稅年度內,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稅辦法只允許採用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發放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僱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低於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則在計算全年一次性獎金時,應先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僱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

例子:某單位員工張某,12月取得基本工資3300元,全年一次性獎金15000元。

解析:①確認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15000-(3500-3300)〕÷12≈1233.33元,小於1500元,因此,適用稅率為3%。

②應納稅額=〔15000-(3500-3300)〕×3%=444元。


(10)其他各類獎金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對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它各種名目獎金,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併,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例子:某單位職工王某,每月取得基本工資3500元,此外1月份取得上年先進職工獎1000元,7月份取得半年獎5000元,每月正常取得加班獎300元,考勤獎200元(上述各項獎金都不屬於全年一次性獎金)。

解析:王某1月份的應納稅額=(3500+1000+300+200-3500)×3%=45(元);7月份的應納稅額=(3500+5000+300+200-3500)×20%-555=545(元);其它各月的應納稅額=(3500+300+200-3500)×3%=15(元)。


(11)職工取得內部退養一次性補償收入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應按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的所屬月份進行平均,並與領取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合併後減除當月費用扣除標準,以餘額為基數確定適用稅率,再將當月工資、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減去費用扣除標準,按適用稅率計徵個人所得稅。

例子:2013年1月,職工王某在其任職單位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取得一次性補償收入36000元,王某當月工資為3000元,王某辦理退休手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的月份為24個月。

解析:①確認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36000/24=1500元; 1500+3000-3500=1000元,因此,適用稅率為3%;②應納稅額=(36000+3000-3500)×3%=1065元。

若個人在辦理內部退養手續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重新就業,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應與其從原任職單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資、薪金”所得合併,並依法自行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案例解析|個稅改革預備知識15個點!

職工取得內部退養一次性補償收入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12)個人提前退休取得一次性補貼收入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個人因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而取得的一次性補貼收入,應按照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之間所屬月份平均分攤計算個人所得稅。計稅公式:

應納稅額={〔(一次性補貼收入÷辦理提前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的實際月份數)-費用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提前辦理退休手續至法定退休年齡的實際月份數。

例子:2013年,職工王某在其所在企業辦理提前退休手續,取得一次性收入36000元(王某辦理退休手續至法定離退休年齡之間為10個月)。

解析:應納稅額=〔(36000÷10)-3500〕×3%×10=30(元)


(13)因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如何計算個人所得稅?

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計算。

但企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宣告破產,企業職工從該破產企業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費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

例子:2013年,職工李某,因與其所在單位解除勞動關係,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104400元,當地上年企業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8000元,其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為13年,請計算該單位在支付該一次性補償收入時應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解析:①確認徵稅收入額:104400-18000×3=50400元;②應納稅額=(50400/12-3500)×3%×12=252元。


(14)工資、薪金所得如何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所得稅目前採取由支付單位按月代扣代繳的徵收方式,個人除發生年所得12萬元以上、在中國境內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及從境外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等需要進行自行申報的情形外,一般無需自行到地稅局辦理任何手續。


(15)個人從兩處及以上取得工薪收入的個人所得稅

任職單位按照現行個人所得稅規定,以本單位發放的工資薪金所得來計算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無需考慮其他任職單位。對於員工個人來說,應當核實兩處以上工資薪金收入,辦理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