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歷史上王傑和巨貪和珅到底關係怎麼樣?

陝西韓城歷史悠久,在那裡不僅誕生了兩千多年來受到文人學士敬仰的“史聖”司馬遷,還有清朝第一位陝西籍狀元——王傑。

在電視劇中的王傑和貪官和珅英勇搏鬥,那麼歷史上的他是什麼樣的人呢?

陝西籍狀元

揭秘歷史上王傑和鉅貪和珅到底關係怎麼樣?

王傑(1725-1805)

王傑,字偉人,今陝西省韓城市金城街道廟後村人。自幼家境貧寒的王傑勤奮好學,乾隆年間高中狀元后,即步入仕途,他在乾隆、嘉慶兩朝名列朝班達四十年之久,是一位耿直清介的好官。

王傑為人正直,敢於直言進諫、為民謀利。嘉慶即位之初,他便上疏說,近年因戰亂,川、楚、豫、秦四省百姓窮困,生產遭到嚴重破壞,而地方官仍在橫徵暴斂。他請求朝廷減免這些地方的田賦,罷免驕惰將帥。

查辦和珅是嘉慶年間的一件大事,王傑參與了和珅案的審理。

王傑與和珅其實在乾隆年間就相識了,和珅大權在握、專擅朝政,極少聽同僚們的意見,王傑不願隱忍不言,常與和珅據理力爭,這讓和珅十分厭惡他。

揭秘歷史上王傑和鉅貪和珅到底關係怎麼樣?

真實的歷史上,王傑與和珅並沒有私交,議政時兩人雖然同處一室,但王傑的座位總是離和珅的座位很遠。有一次和珅拉著王傑的手,開玩笑地說這雙手長得好,王傑正色說道:“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珅聽罷很是羞愧。

和珅落馬後,王傑等人查明瞭和珅貪汙納賄的種種罪狀,按其所犯事實,將和珅判處死刑,並沒收他的家產,為重振大清社稷立下了汗馬功勞。

王傑一生三任會試正考官、兩任會試副考官、兩任殿試讀卷官,又曾任江西、順天鄉試正考官,史載他“為人耿直清介,持文柄十二次,人不敢幹以私”。

科舉考試從隋朝以來,一直是學子們登入仕途最主要的渠道,為了取得好成績,科場舞弊案層出不窮,作為考官的王傑秉公持正,唯才是舉,絕不徇私,選拔了不少才德俱佳的治國之才。

揭秘歷史上王傑和鉅貪和珅到底關係怎麼樣?

有一次,王傑的一位得意門生調任回京,正遇上王傑過生日。

於是,他帶上白銀數百兩前去為他賀壽。師生久別重逢,自然分外欣喜。但王傑發現禮金後,頓時顯出不悅的神情。

王傑立刻批評道:“你還記得當年我是怎麼教導你的嗎?今天我若是收下你的禮金,不等於我說話不算話了嗎?”那位門生非常感動,當即讓人將銀子收了回去。

王傑的兒子聰穎好學,又謙遜厚道,王傑的同僚都非常喜歡他,希望他也能早日金榜題名。

然而,王傑卻認為他“豪於飲”,並不適合做官,而且自己身居要職,他若參加考試,勢必受到同僚的照顧。

揭秘歷史上王傑和鉅貪和珅到底關係怎麼樣?

所以,每當科考將近時,他總是先發出警告:“誰薦中吾子者,吾將劾之!”

王傑經常告訴家人:“吾先人嚴謹節約,予伊等以不飢足矣。且吾亦無長物以貽子孫,若不自檢制,吾不能斤斤為豢養計,亦非吾所能庇也。”

王傑是這樣告訴子孫的,同樣也是這樣要求自己的。王傑生活簡樸,他辦私事不坐官轎,在街上遇見“大官”出行,也同百姓一道肅立街旁。

他的宅院只有兩進,內部擺設非常簡陋。他性情和藹,不講排場,沒有官氣,他說:“我雖宰輔,亦常人也!”

王傑還告誡家人要處理好與鄉親鄰里的關係,體恤孤寡,救難憐貧。

據說乾隆年間,王傑的一個侄兒王仁,在家鄉因和鄰居為三尺寬的牆界爭執不下,想借朝中叔父的權勢壓制對方,於是就給叔父寫了一封信,王傑看罷當即回詩一首:“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王仁遵照叔父講的讓了三尺,對方很受感動,也讓出了三尺,這六尺地界成了村民通行的巷道,被人們稱為“仁義巷”。

揭秘歷史上王傑和鉅貪和珅到底關係怎麼樣?

各位讀者看到這個故事一定覺得非常熟悉,這與安徽桐城六尺巷的由來如出一轍,王傑的詩也與張英的詩大同小異。其實,六尺巷的故事流傳於我國很多地方。福州有名的景點三坊七巷就有一條“孝義巷”,其由來和六尺巷一模一樣。我們不必糾纏於這些故事何者為真何者為假,應看到的是古人在遇到鄰里糾紛時,推崇以寬容禮讓的精神化解分歧、求得和睦。

王傑辭京還鄉之日,

嘉慶賜給他一把乾隆御用的玉鳩杖和御製詩兩首,其中一首詩寫道:“直道一身立廊廟,清風兩袖返韓城。”時人都說這兩句詩可謂道盡了王傑的生平。

揭秘歷史上王傑和鉅貪和珅到底關係怎麼樣?

王傑去世後,葬於家鄉韓城。韓城有條街名為狀元街,據說就是紀念王傑的。王傑在朝四十餘年,任宰相十四年,以直道立身、履行道義為己任,其愛國愛民的情懷、清廉耿介的情操,仍是我們需要繼承與發揚的優秀傳統。

內容 | 改編自中國紀檢監察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