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招賢令」爆紅網絡,背後藏著什麼祕密?

“網紅招賢令”爆紅網絡,背後藏著什麼秘密?

近日一則“招賢納士·興義民族師範學院招聘語言學博士”的招聘信息發出後,點擊率瞬間超過10萬+,評論上千條。原因很簡單,該招聘內容既樸實誠懇且很接地氣,同時不乏幽默詼諧,除了讓眾多求職者爭相報名外,還引來眾多網友圍觀評論。

對於這則“網紅招賢令”,你怎麼看?

與其自我美顏不如開誠佈公。在一個盛行符號互動的時代裡,許多人都喜歡在他人面前呈現出一個經過裝扮與修飾、進行了自我美顏的“鏡中我”。在招聘的過程中,一些用人單位也熱衷進行自我美化。與這些庸常的套路相比,“網紅招賢令”用真誠的態度和真實的力量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並得了大家的尊重與社會認同。

對於學校而言,“網紅招賢令”既彰顯了學校的誠意,也體現了學校的善意——學校並沒有好高騖遠,而是期望招聘到與自己匹配的人オ,那些一心“爭上游”的求職者,這兒肯定不適合你。對於求職者而言,這樣一則實誠招聘,無疑最大限度展現了招聘單位的真實情況,不會人來了之後才發現被“忽悠”,減少了求職者風險,保護了求職者利益。同時,這樣一則“最萌招聘令”的背後也反映了偏遠地區高校在人才招聘中的理念創新、方式創新。不同的高校,在就業市場的生存生態上存在著鮮明反差。發達大城市的知名大學,往往成為許多求職者青睞的“香餑餑”。與集聚著更多機會和資源的大城市的知名高校相比,一些偏遠落後地區的地方普通高校通常在人才爭奪戰中很弱勢。“網紅招賢令”其實也是一種無奈的“弱者的等碼”:缺乏其他有競爭力的籌碼,便試圖通過環境、情感等方面來“出奇制勝”。

招聘不是單向的,而是一個雙向選擇的社會互動的過程。在人才引進工作上,無論普通高校還是地方政府都應該“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

第一,招聘不是“一錘子買賣”,既要考慮到一時的招徠,更要考慮到長遠的相處。所以在人才招聘中,尊重人才、真誠相待應當是基本原則。令人遺憾的是,不少地方熱衷於搶人時“發力”,為吸引更多人才,常常隱瞞一些問題甚至過度“包裝”自己。人才來了之後,一旦發現被“忽悠”,內心的感受可想而知。

第二,既要把人才引進來,更要留得住,用得好。一方面在戶口、住房、薪酬等硬性條件要為人才提供相應待遇,另一方面對於整體的人文、自然環境等軟性條件也不應有所忽視。人才難得,各種看得見的“福利”,只是基本的物質基礎,而真正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更在於看不見的東西。較之物質獎勵,價值認同、自我實現感更能打動人心,為人才提供廣闊的舞臺和上升空間

第三,偏遠落後地區的人才招聘應該揚長避短,結合本地區實際,突出特色亮點,發揮比較優勢。由於經濟條件等客觀因素制約,偏遠落後地區在人才爭奪戰中往往處於弱勢地位,無法和發達地區拼資源、拼平臺、拼待遇。就得另出新招,出奇制勝。陝西石泉縣“沒有霧霾,沒有蔬菜汙染,沒有水汙染,山清水秀”的“招聘環境牌”,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快快樂樂做學問”的亮點,都是另一種打動人心的有益嘗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