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硬寨打呆仗將TCL推向國際化的李東生,卻在60歲玩起直播

結硬寨打呆仗將TCL推向國際化的李東生,卻在60歲玩起直播

結硬寨打呆仗將TCL推向國際化的李東生,卻在60歲玩起直播

來源|礪石商業評論、財經全資訊

1987年,飛利浦總部大樓前,第一次到歐洲的李東生被深深震撼並自我設想:“什麼時候我們才有機會做出這樣的全球化公司?”

當時,TCL還只是一個敲敲打打的研發小廠;中國依然是貧窮落後的代名詞;李東生的設想,簡直是“痴心妄想”......

TCL——大時代的大牌名片

2017年,TCL全年累計實現銷量2377.4萬臺,同比增長15.9%,繼續穩坐中國行業龍頭位置,並在全球位居行業前三。

這個全球前三的含金量是:在北美市場佔有率接近10%,緊隨三星、Vizio,超越LG,位列第三;

在歐洲遍銷20多個國家,市場佔有在法國衝進前三,品牌認知在德國達到72%;

在亞太市場的菲律賓、泰國、越南、澳大利亞等,市場佔有率也在前五的位置上攀登。

這些都是TCL多媒體業務的最新成績單。

而今,30年的時光走過,TCL已在全球擁有7萬多名員工,26個研發機構,22個製造基地。

通過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銷售機構,在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其版圖已與將近130歲的飛利浦不相上下。

和當年的飛利浦作為國家名片向世界展示荷蘭的形象一樣,如今的TCL也已是中國的一張名片。

2017年,為貫徹落實“品牌強國”的國家戰略,CCTV-1綜合頻道推出了《大國品牌養成記》系列專題片。

李東生和TCL的《路》第一個登場,分享了自身推動品牌全球化的探索、經驗和成果,TCL的全球化同步進入嶄新階段。

2018年CES期間,李東生再次向世界媒體強調,成為世界級知名品牌是TCL努力的方向。

2月27日,《人民日報》 《光明日報》 《經濟日報》等十大權威媒體同時刊發了TCL和李東生向偉大時代致敬的巨幅廣告.....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新時代的開局之年。

在彩電業務衝入中國企業一線陣營以來的幾十年,中國企業界的頭部陣營換了又換,與之同臺的人走了一波又一波,但李東生一直都在,越站越高。

1977年,鄧小平在第三次復出不久就一錘定音:“今年就恢復高考”,緊接著,中國開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

李東生的命運也因此發生改變。

結硬寨打呆仗將TCL推向國際化的李東生,卻在60歲玩起直播

▲TCL集團 來源|網絡

民兵排長搖身變成企業總經理

1952年7月,李東生出生在廣東惠州。當時,家門口的東江水流淌千年不停,所以父親就給他起名為“東生”。

小時候,李東生性格內斂,不愛說話。三年級暑假,領居家的小夥伴喊他去東江打水仗,他卻抱著厚厚的《林海雪原》,頭也不抬一下。

幾百頁的小說上批註越來越多,李東生也從小男孩長成一個帥小夥。

18歲那年,他下鄉當知青,成為了民兵排長。秋季要收割麥子,但是太陽很毒辣,曬半天就脫層皮,誰也不願意動彈。

身為民兵排長的李東生就挨個給小夥伴們磨嘴皮子,喊著“勞動最光榮!”

結果一個秋天下來,李東生就曬脫了10層皮,嘴皮子也利落了。

1977年高考恢復,李東生一舉考上華南理工的無線電專業,成為了文革後的第一批大學生。

整個大學四年,李東生把實驗室裡的10多套無線電設備摸了個遍,夢裡都是“模擬電路”、“電波頻段”。

1982年7月,李東生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家鄉,組織上給了兩個選擇:一是科委,二是公安處的通訊科。

但李東生兩個都沒選,而是向組織反映:能不能給我一個去企業或者工廠的機會?

理由是:“不想把辛苦學到的一身技術荒廢了。”

就這樣,李東生成為了中國首批13家中外合資企業之一——TTK家庭電器有限公司的第43名員工。

不到兩年當上車間主任後,李東生和TTK一起迎來一個重大考驗:TTK港方股東退出,公司業務面臨斷頓之危。

上下思謀新出路之際,李東生對比香港電話的普及,前瞻到了改變自己,也改變TTK的第一個時代性商機。

那就是推動TTK成立了TCL通訊設備有限公司轉向電話機生產,而方才28歲的李東生便坐上了TCL總經理的位置。

TCL品牌就此起步。

結硬寨打呆仗將TCL推向國際化的李東生,卻在60歲玩起直播

▲TCL前身 來源|網絡

TCL開創國有品牌先河

當時,在家電等諸多有些技術含量的領域,好的品牌都是國外的,這讓學技術的李東生心有不甘。

因此,“要有自己的品牌”,就成為了李東生的新目標,這也是當時整個社會的時代渴望。

90年代初,李東生帶領TCL跟隨著香港貿發局的展團,去參加美國拉斯維加斯電子產品的展銷會。

行走在TCL只有9平米的地攤式展位與國外大型企業的大舞臺之間,李東生進一步有了要創造一個世界知名品牌的雄心。

當時,伴隨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彩電為代表的家電市場日益蓬勃。

在小尺寸彩電已供大於求的局面下,前瞻到大尺寸彩電必然興起的李東生,用品質和外資品牌差不多,價格卻只有外資品牌一半的“TCL王牌大彩電”,代表民族品牌與外資品牌分庭抗。

短短几年後,TCL就衝進了國內彩電業的一線陣營,也由此開啟了TCL的品牌時代。

1993年,TCL抓住資本市場發展的時代機遇,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並在香港設立子公司。

1996年,TCL兼併香港陸氏公司彩電項目,開創國企兼併港資企業,並使用國有品牌之先河。

“農村包圍城市”營銷戰術

在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橫掃全球。眼尖的觀眾發現,影片中的電視機竟是TCL。

寶萊塢的“回憶殺”並非bug,而被熱心網友“艾特”的李東生也十分感慨:熱評電影的匠心之作,無意中掀開了TCL在國際化起步時的崢嶸歲月。

結硬寨打呆仗將TCL推向國際化的李東生,卻在60歲玩起直播

▲《摔跤吧爸爸》中的TCL電視機 來源|網絡

1999年,TCL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股票在香港成功上市,李東生確立TCL的目標:將TCL正式推廣到海外。

於是,TCL在越南建立了第一個海外彩電生產基地,開始了海外佈局。

TCL國際化的第一戰,進展並不順利。

日韓品牌已經在越南市場經營多年,TCL知名度低,打開銷路非常困難。

持續虧損引起了巨大質疑,在是否繼續加大業務投入的問題上,企業內部反對的聲音越來越大。

駐越南的團隊懇請公司再給一年時間:“我們的決策是經過調研的,TCL在越南一定能成功!”

原本舉棋不定的李東生當即拍板:做下去。

李東生平日最愛讀曾國藩,尤其推崇湘軍“結硬寨打呆仗”的作風。越南一戰成敗難料,但衝鋒者死戰到底的態度打動了他。

此後,應對當地市場的多項措施被付諸實踐。

針對越南雷雨天氣而開發具備防雷功能的產品、設立24小時服務熱線、在其他品牌彩電必須回店返修的情況下提供上門維修......

一系列低姿態的親民策略,很快幫助TCL在當地打開了局面。

虧損了18個月後,TCL彩電銷售量逐步提升,兩年後躍居市場第二,成為當地的知名品牌之一。

隨後,TCL進軍印度、菲律賓、印尼和俄羅斯市場,越南市場的一系列打法被嫻熟複製,成效不俗。

李東生寫下一篇名為《屢敗屢戰,百折不撓》的文章表示祝賀。

文中寫道:“我們要為勝利者喝彩,更要為失敗者加油。我們提倡‘勝則舉杯相慶,敗則拼死相救’的精神。”

風險併購,虧損18億,他瘦了20斤

越南的成功試水大大提升了李東生對國際化的信心,很快,他把目光放到了真正的主戰場――歐美市場。

2004年1月,TCL快速併購了法國湯姆遜全球彩電業務和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

這是中國企業海外併購史上的開創性舉措,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簽字之前,李東生已經有兩三個月沒有睡好覺。此前,他數次飛赴歐洲考察談判,一年內將航空公司普卡飛成鑽石卡。

他也曾尋求專業諮詢機構意見,得到的判斷是,此次收購成敗機率各佔五成。

對於李東生而言,這場蛇吞象般的豪賭,風險有多大,誘惑就有多大。

這一年,李東生登上《財富》雜誌封面,被授予年度“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稱號,還被美國《時代》週刊和CNN評為“2004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25名商界領袖”。

但,彩電行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CRT迅速轉型到平板時代。

湯姆遜原有的顯像管技術,幾乎一夜間完全喪失了價值,資產於是變成了負擔。

李東生看到了技術迭代的趨勢,卻沒想到它會這麼快到來。

緊接著,便是李東生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截至當時,TCL淨虧損18個億,遭遇了成立20年來的首次年度虧損。股東大會上,李東生第一次被點名批評了。

《福布斯》中文版則將中國上市公司(主要指非國有上市公司)“最差CEO”的第六名留給了他。

最困難的時刻,安靜的李東生爆發出巨大力量。

他發表反思文章《鷹的重生》,以鷹的蛻變比喻TCL的全球化挫折,強調“中國企業要成長為受人尊敬的企業,全球化是必由之路”。

他把150多名高管帶到延安,在寶塔山下立下“堅定變革決心、成就全球領先”的誓言。

2007年,一度幾個月瘦下20多斤的李東生終於走出了困境。

當年,TCL終以3.6億元的盈利脫掉了虧損帽子。

此後,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大勢如期而至,早就練出本領的TCL越走越順,一度被認為是失敗的收購,終成為今日TCL全球化打下紮實根基的英明之舉。

“我們是差一點就成了先烈。”多年來,李東生從未停止對這次跨國併購的反思,但其方向和立場卻從來沒變:“如果再來一次,我還是會這樣做。”

2017年舉辦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李東生再次談及此事,“對未來的洞察比戰術層面的正確操作更為重要。”

李東生說,“路是先行者走出來的,走出去,可能風光無限,也可能頭破血流。只有站高望遠、洞察未來,才能順勢應變、帶領企業走上發展的正確道路。”

結硬寨打呆仗將TCL推向國際化的李東生,卻在60歲玩起直播

▲李東生《鷹的重生》 來源|網絡

“千億”家電俱樂部的轉型變革

有記者曾經採訪李東生,問他“作為嘉賓多次參加商業論壇的感悟和變化”。

李東生答:“20年來,財富五百強的名單已經有了很大變化,當年上榜的企業現在可能都不在了,當時還沒出現的,現在已經進入五百強。”

這句實在又直戳現實的回答,點出了20年間中國已進入“新商業時代”的劇變。

早在1999年,李東生就獲邀參加在上海舉辦的第五屆《財富》全球論壇,當年的主題是“中國:未來的50年”。

彼時,馬雲的阿里巴巴集團剛剛創立於杭州,拿到第一筆500萬美元的風投;

馬化騰的騰訊發佈了QQ的前身——QICQ,通信服務、無線尋呼等業務開啟;

而距離李彥宏的百度誕生還有一年的時間。

彈指間,江湖還在,只是風景不似從前。

2016年,TCL集團營收達1065億,在“千億俱樂部”的光環下,李東生與TCL在工業4.0時代的每一步探索都並不輕鬆。

包括TCL在內的老牌實體企業,都在經歷來自互聯網企業和新興產業的衝擊,創新和變革是唯一的出路。

這讓李東生意識到,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代,TCL必須加速轉型。

轉型之下,以“智能+互聯網”、“產品+服務”為核心的“雙+”戰略,與國際化戰略一起,構成了TCL發展的“雙輪驅動”。

與此同時,李東生自己也在“轉型”。

李東生不時會向雷軍、馬化騰這些年輕的互聯網企業家“取經”,瞭解互聯網思維和行業發展的最新動向。

李東生開了微博、微信公眾號,通過與粉絲的交流進一步改進產品,他甚至在辦公室玩起來時下最流行的直播,與網友分享“一個董事長的日常”。

李東生說:“在這個鉅變的時代,如果不能適應變化,確實你就out了,要想不被out,只有不斷地學習,擁抱改變。”

李東生已經步入花甲,但只要還在崗位上,他就始終保持如一的勤奮和專注。

他把60歲看作30公歲,堅信做企業一定要有年輕的心態,“我會以30歲的心態繼續努力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