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硬寨打呆仗将TCL推向国际化的李东生,却在60岁玩起直播

结硬寨打呆仗将TCL推向国际化的李东生,却在60岁玩起直播

结硬寨打呆仗将TCL推向国际化的李东生,却在60岁玩起直播

来源|砺石商业评论、财经全资讯

1987年,飞利浦总部大楼前,第一次到欧洲的李东生被深深震撼并自我设想:“什么时候我们才有机会做出这样的全球化公司?”

当时,TCL还只是一个敲敲打打的研发小厂;中国依然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李东生的设想,简直是“痴心妄想”......

TCL——大时代的大牌名片

2017年,TCL全年累计实现销量2377.4万台,同比增长15.9%,继续稳坐中国行业龙头位置,并在全球位居行业前三。

这个全球前三的含金量是:在北美市场占有率接近10%,紧随三星、Vizio,超越LG,位列第三;

在欧洲遍销20多个国家,市场占有在法国冲进前三,品牌认知在德国达到72%;

在亚太市场的菲律宾、泰国、越南、澳大利亚等,市场占有率也在前五的位置上攀登。

这些都是TCL多媒体业务的最新成绩单。

而今,30年的时光走过,TCL已在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6个研发机构,22个制造基地。

通过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销售机构,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其版图已与将近130岁的飞利浦不相上下。

和当年的飞利浦作为国家名片向世界展示荷兰的形象一样,如今的TCL也已是中国的一张名片。

2017年,为贯彻落实“品牌强国”的国家战略,CCTV-1综合频道推出了《大国品牌养成记》系列专题片。

李东生和TCL的《路》第一个登场,分享了自身推动品牌全球化的探索、经验和成果,TCL的全球化同步进入崭新阶段。

2018年CES期间,李东生再次向世界媒体强调,成为世界级知名品牌是TCL努力的方向。

2月27日,《人民日报》 《光明日报》 《经济日报》等十大权威媒体同时刊发了TCL和李东生向伟大时代致敬的巨幅广告.....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新时代的开局之年。

在彩电业务冲入中国企业一线阵营以来的几十年,中国企业界的头部阵营换了又换,与之同台的人走了一波又一波,但李东生一直都在,越站越高。

1977年,邓小平在第三次复出不久就一锤定音:“今年就恢复高考”,紧接着,中国开始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李东生的命运也因此发生改变。

结硬寨打呆仗将TCL推向国际化的李东生,却在60岁玩起直播

▲TCL集团 来源|网络

民兵排长摇身变成企业总经理

1952年7月,李东生出生在广东惠州。当时,家门口的东江水流淌千年不停,所以父亲就给他起名为“东生”。

小时候,李东生性格内敛,不爱说话。三年级暑假,领居家的小伙伴喊他去东江打水仗,他却抱着厚厚的《林海雪原》,头也不抬一下。

几百页的小说上批注越来越多,李东生也从小男孩长成一个帅小伙。

18岁那年,他下乡当知青,成为了民兵排长。秋季要收割麦子,但是太阳很毒辣,晒半天就脱层皮,谁也不愿意动弹。

身为民兵排长的李东生就挨个给小伙伴们磨嘴皮子,喊着“劳动最光荣!”

结果一个秋天下来,李东生就晒脱了10层皮,嘴皮子也利落了。

1977年高考恢复,李东生一举考上华南理工的无线电专业,成为了文革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整个大学四年,李东生把实验室里的10多套无线电设备摸了个遍,梦里都是“模拟电路”、“电波频段”。

1982年7月,李东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组织上给了两个选择:一是科委,二是公安处的通讯科。

但李东生两个都没选,而是向组织反映:能不能给我一个去企业或者工厂的机会?

理由是:“不想把辛苦学到的一身技术荒废了。”

就这样,李东生成为了中国首批13家中外合资企业之一——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的第43名员工。

不到两年当上车间主任后,李东生和TTK一起迎来一个重大考验:TTK港方股东退出,公司业务面临断顿之危。

上下思谋新出路之际,李东生对比香港电话的普及,前瞻到了改变自己,也改变TTK的第一个时代性商机。

那就是推动TTK成立了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转向电话机生产,而方才28岁的李东生便坐上了TCL总经理的位置。

TCL品牌就此起步。

结硬寨打呆仗将TCL推向国际化的李东生,却在60岁玩起直播

▲TCL前身 来源|网络

TCL开创国有品牌先河

当时,在家电等诸多有些技术含量的领域,好的品牌都是国外的,这让学技术的李东生心有不甘。

因此,“要有自己的品牌”,就成为了李东生的新目标,这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时代渴望。

90年代初,李东生带领TCL跟随着香港贸发局的展团,去参加美国拉斯维加斯电子产品的展销会。

行走在TCL只有9平米的地摊式展位与国外大型企业的大舞台之间,李东生进一步有了要创造一个世界知名品牌的雄心。

当时,伴随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彩电为代表的家电市场日益蓬勃。

在小尺寸彩电已供大于求的局面下,前瞻到大尺寸彩电必然兴起的李东生,用品质和外资品牌差不多,价格却只有外资品牌一半的“TCL王牌大彩电”,代表民族品牌与外资品牌分庭抗。

短短几年后,TCL就冲进了国内彩电业的一线阵营,也由此开启了TCL的品牌时代。

1993年,TCL抓住资本市场发展的时代机遇,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并在香港设立子公司。

1996年,TCL兼并香港陆氏公司彩电项目,开创国企兼并港资企业,并使用国有品牌之先河。

“农村包围城市”营销战术

在2017年,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横扫全球。眼尖的观众发现,影片中的电视机竟是TCL。

宝莱坞的“回忆杀”并非bug,而被热心网友“艾特”的李东生也十分感慨:热评电影的匠心之作,无意中掀开了TCL在国际化起步时的峥嵘岁月。

结硬寨打呆仗将TCL推向国际化的李东生,却在60岁玩起直播

▲《摔跤吧爸爸》中的TCL电视机 来源|网络

1999年,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票在香港成功上市,李东生确立TCL的目标:将TCL正式推广到海外。

于是,TCL在越南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彩电生产基地,开始了海外布局。

TCL国际化的第一战,进展并不顺利。

日韩品牌已经在越南市场经营多年,TCL知名度低,打开销路非常困难。

持续亏损引起了巨大质疑,在是否继续加大业务投入的问题上,企业内部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大。

驻越南的团队恳请公司再给一年时间:“我们的决策是经过调研的,TCL在越南一定能成功!”

原本举棋不定的李东生当即拍板:做下去。

李东生平日最爱读曾国藩,尤其推崇湘军“结硬寨打呆仗”的作风。越南一战成败难料,但冲锋者死战到底的态度打动了他。

此后,应对当地市场的多项措施被付诸实践。

针对越南雷雨天气而开发具备防雷功能的产品、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在其他品牌彩电必须回店返修的情况下提供上门维修......

一系列低姿态的亲民策略,很快帮助TCL在当地打开了局面。

亏损了18个月后,TCL彩电销售量逐步提升,两年后跃居市场第二,成为当地的知名品牌之一。

随后,TCL进军印度、菲律宾、印尼和俄罗斯市场,越南市场的一系列打法被娴熟复制,成效不俗。

李东生写下一篇名为《屡败屡战,百折不挠》的文章表示祝贺。

文中写道:“我们要为胜利者喝彩,更要为失败者加油。我们提倡‘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的精神。”

风险并购,亏损18亿,他瘦了20斤

越南的成功试水大大提升了李东生对国际化的信心,很快,他把目光放到了真正的主战场――欧美市场。

2004年1月,TCL快速并购了法国汤姆逊全球彩电业务和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

这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史上的开创性举措,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签字之前,李东生已经有两三个月没有睡好觉。此前,他数次飞赴欧洲考察谈判,一年内将航空公司普卡飞成钻石卡。

他也曾寻求专业咨询机构意见,得到的判断是,此次收购成败机率各占五成。

对于李东生而言,这场蛇吞象般的豪赌,风险有多大,诱惑就有多大。

这一年,李东生登上《财富》杂志封面,被授予年度“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称号,还被美国《时代》周刊和CNN评为“2004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名商界领袖”。

但,彩电行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CRT迅速转型到平板时代。

汤姆逊原有的显像管技术,几乎一夜间完全丧失了价值,资产于是变成了负担。

李东生看到了技术迭代的趋势,却没想到它会这么快到来。

紧接着,便是李东生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截至当时,TCL净亏损18个亿,遭遇了成立20年来的首次年度亏损。股东大会上,李东生第一次被点名批评了。

《福布斯》中文版则将中国上市公司(主要指非国有上市公司)“最差CEO”的第六名留给了他。

最困难的时刻,安静的李东生爆发出巨大力量。

他发表反思文章《鹰的重生》,以鹰的蜕变比喻TCL的全球化挫折,强调“中国企业要成长为受人尊敬的企业,全球化是必由之路”。

他把150多名高管带到延安,在宝塔山下立下“坚定变革决心、成就全球领先”的誓言。

2007年,一度几个月瘦下20多斤的李东生终于走出了困境。

当年,TCL终以3.6亿元的盈利脱掉了亏损帽子。

此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大势如期而至,早就练出本领的TCL越走越顺,一度被认为是失败的收购,终成为今日TCL全球化打下扎实根基的英明之举。

“我们是差一点就成了先烈。”多年来,李东生从未停止对这次跨国并购的反思,但其方向和立场却从来没变:“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会这样做。”

2017年举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李东生再次谈及此事,“对未来的洞察比战术层面的正确操作更为重要。”

李东生说,“路是先行者走出来的,走出去,可能风光无限,也可能头破血流。只有站高望远、洞察未来,才能顺势应变、带领企业走上发展的正确道路。”

结硬寨打呆仗将TCL推向国际化的李东生,却在60岁玩起直播

▲李东生《鹰的重生》 来源|网络

“千亿”家电俱乐部的转型变革

有记者曾经采访李东生,问他“作为嘉宾多次参加商业论坛的感悟和变化”。

李东生答:“20年来,财富五百强的名单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当年上榜的企业现在可能都不在了,当时还没出现的,现在已经进入五百强。”

这句实在又直戳现实的回答,点出了20年间中国已进入“新商业时代”的剧变。

早在1999年,李东生就获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财富》全球论坛,当年的主题是“中国:未来的50年”。

彼时,马云的阿里巴巴集团刚刚创立于杭州,拿到第一笔500万美元的风投;

马化腾的腾讯发布了QQ的前身——QICQ,通信服务、无线寻呼等业务开启;

而距离李彦宏的百度诞生还有一年的时间。

弹指间,江湖还在,只是风景不似从前。

2016年,TCL集团营收达1065亿,在“千亿俱乐部”的光环下,李东生与TCL在工业4.0时代的每一步探索都并不轻松。

包括TCL在内的老牌实体企业,都在经历来自互联网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冲击,创新和变革是唯一的出路。

这让李东生意识到,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TCL必须加速转型。

转型之下,以“智能+互联网”、“产品+服务”为核心的“双+”战略,与国际化战略一起,构成了TCL发展的“双轮驱动”。

与此同时,李东生自己也在“转型”。

李东生不时会向雷军、马化腾这些年轻的互联网企业家“取经”,了解互联网思维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李东生开了微博、微信公众号,通过与粉丝的交流进一步改进产品,他甚至在办公室玩起来时下最流行的直播,与网友分享“一个董事长的日常”。

李东生说:“在这个巨变的时代,如果不能适应变化,确实你就out了,要想不被out,只有不断地学习,拥抱改变。”

李东生已经步入花甲,但只要还在岗位上,他就始终保持如一的勤奋和专注。

他把60岁看作30公岁,坚信做企业一定要有年轻的心态,“我会以30岁的心态继续努力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