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伏羲易~分享我做周易預測這些年遇到的奇人異事

時光荏苒,轉眼間,從事周易預測行業已經多年,期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看無數案例,感觸頗多最近翻看筆記,發現自己居然看了幾千個命局,那是相當的有成就感的。當然這個是一個過程,剛開始只是興趣,然後不斷學習,接觸各個理論派系,與同道切磋,請教各位老師,繼而不斷的實踐,總結經驗。在不斷的點滴累積中,發現經驗真的是很重要,理論永遠都應該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想法也和以前有很多不同,以前單純的追求斷事的準確率,後面理解到做為一個好的命理師,不僅應該斷的準,還應該有很多工作要做,預測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預測也應該以人為本,每個人的性格,經歷都不同,預測應該作為一個有效手段,使求測者經過預測,有更好的人生髮展,在心態各個方面都因為做了預測而有了積極的轉變才算是成功。更準確來說,預測師應該上升到作為一個人生的策劃師而存在,而不僅僅作為一個預言者。

我與伏羲易~分享我做周易預測這些年遇到的奇人異事


我與易結緣還得從我爺爺說起。他老人家是十里八村,當地很有名氣的八字先生,地理老師,以擇期尤為精準而著名!一般當地有人結婚選日子,家裡修房造屋,或者有人過世就會請他爺爺去擇地,看期下葬,爺爺文采特別好,記憶力非常強,他看過的書可以倒背如流喲,這裡給大家展示一下爺爺自己標著的(修葬通用),字都是他用毛筆自己手寫的喲,看起來像篆刻的吧,爺爺的字寫得真的很漂亮! 爺爺知道我有這方面的天賦,所以他老人家一心要好好教導我成為他的傳人,繼承他的衣缽!給大家看看爺爺當時寫給我的基本功練習冊,用的上學時候的本本。爺爺給我留下好多好多的書籍,讓我好好勤學苦練,為自己家人和親戚鄰鄉造福!把他一生的知識精髓發揚光大,經過多年的專研和實踐,現在算是略有所成吧。有許多朋友諮詢我這樣一個問題:“命會越算越薄嗎”?剛開始我沒當回事,還會耐心的解答一下其中的意思,後來隨著問這個問題的朋友越來越多,實在是招架不住了,就乾脆回答他說:“你的命到底有多厚,是幾釐米,還是幾米?”雖然這話有點粗俗,但是還算有點道理的。

我與伏羲易~分享我做周易預測這些年遇到的奇人異事


試想一下,你都不知道你自己的命多厚,你怎麼會知道會越來越薄呢?道“命”這個東西是可以用米尺量的嗎?當然了古人也說了“紅顏薄命”,這個“薄”字既是命運坎坷的意思,有時也是短命的意思。看來命越算越薄應該是越算命自己的命運越坎坷,是否有道理呢?

我們試著從兩個方面來剖析一下:

第一:命運是天定的,無法改變的。如果按照這個說法,你的命運無論找人算了一次,還是一百次,壓根就不會對你造成什麼影響呀,當然也就不會存在命越算越薄的道理了。

第二:命運是可以改變的,算命能改變命運。按照這個說法,算命能改變命運,那麼就會有兩種可能:一是通過算命,把自己的命運改好了;一是通過算命把自己的改的不好了。這樣的話,上述兩種可能各佔百分之五十的幾率,也不會存在“命越算越薄”的。

看到這裡,估計大家就會明白了——原來命不會越算越薄的。我要告訴大家的是——確實有命越算越薄的人,就是下面這種人——

我與伏羲易~分享我做周易預測這些年遇到的奇人異事

第三:算命專業戶——筆者個人以為這類人確實命越算越薄。有這樣一個群體,往往是由幾個已經結過婚的女人組成(或有婚姻不好的、或有婚姻還行的),他們是典型的“算命專業戶”,只要聽說那裡有算命的,一定會不辭辛勞的去算一算,本地的“大師”找完了,就去找“大仙”,堪稱是方圓五百公里之內的“算命專業戶”。往算命先生那裡一坐,氣定神閒,穩如泰山,開口就來:請大師給全面看看。大師說到她心裡去了,她就崇拜之色溢於言表;大師沒說到她心裡去,她就不屑而去。最關鍵的是無論大師說的準不準,只要她一離開那裡,沒過幾天要找別的大師算命去了。為什麼會這樣呢?筆者以為這也算是一種心理疾病,筆者稱之為“失去自我型”,自己失去了自己的魂魄,六神無主。為什麼她的命會越算越薄呢?因為她算命不是去解決問題了,而是尋找一個能夠暫時調節自己心裡的工具,其結果是越算自己活得越空虛,說她好他也要再找人去求證一下,說她不好,她更要找人去給她修改一下,成天神神叨叨的,整一個“不正常”,你說她的命能不越來越薄嗎?

我與伏羲易~分享我做周易預測這些年遇到的奇人異事

下面給大家一個故事,但願對那些算命專業戶有點幫助: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仗。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莊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隻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製,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彷彿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落馬而斃.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一隻斷箭,箭囊裡裝著一隻折斷的箭。我一直挎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把勝敗寄託在一隻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麼危險!比如把希望寄託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託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託在單位身上……

自己才是一隻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百中,磨礪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