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为何亲近美国?


新加坡亲美吗?如果这么认为的话那只是一种肤浅得不能再肤浅的看法。事实上国际政治从来就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如果说新加坡在某些具体事务上有亲美倾向那只是因为在该问题上新加坡和美国利益趋同,但新加坡不会为美国的利益去牺牲自己。事实上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眼中:新加坡也并不见得就是他们的同路人。

从新加坡独立建国伊始作为这个国家的实际掌舵人的李光耀就没打算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民主政体,而是将华人传统的仁政、秩序、和谐等理念引入到新加坡的治国模式中。从一开始新加坡就没实行西方式的多党制,而是实际上执行的一党制路线。而新加坡所保留具有自身特色的鞭刑也广为西方人权组织抨击。

新加坡是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事实上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和其他所有小国一样就是尽量在大国之间纵横捭阖以派平衡各方势力,因为在本区域任何一方势力独大都会对小国的利益构成威胁。新加坡深知:无论从安全还是从经济角度它都要依靠大国的“多边卷入”和“多边支撑”才能生存。

事实上题主认为亲美的新加坡一直将中国列为自己外交政策的重要对象国:1993年新加坡举办过海峡两岸历史性的汪辜会谈,此后新加坡多次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扮演中间人角色,积极致力于推动两岸民族统一大业。尽管如此在两岸同一完成之前新加坡是不会在大陆和台湾之间选边站队的:一方面是新加坡和中国大陆贸易额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新加坡则始终和台湾保持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说得通俗一些就是两面讨好——当然两面讨好的把戏也注定会使自己处于左右不是人的尴尬境地,但作为夹缝求生的小国朝秦暮楚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之事。

美国作为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外资投资国,同时又是当今世界霸主,这注定美国在新加坡的外交布局中绝不可能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引入美国这一重要的区域外力量平衡周边格局一直是新加坡外交的既定方针:新加坡的樟宜海军基地就驻有美国舰队,有了美国这一强大的保护伞的新加坡在同周边邻国的各种纠纷中就可以狐假虎威。事实上新加坡为平衡周边格局而引入的区域外力量可不只美国这一家:新加坡主张日本在亚太区域发挥更大政治、经济作用,但坚决反对日本在东南亚地区扮演重要的军事上的角色。同样新加坡也积极发展同印度、澳大利亚等东南亚外围国家的关系,但坚决反对这些国家在东南亚地区存在军事部署。在引入区域外力量的同时新加坡同东南亚邻国之间也十分注意保持同各方的平衡外交关系:新加坡是马来西亚第6大外国投资者、印尼第7大外国投资者、缅甸第四大贸易伙伴、菲律宾第3大贸易伙伴、泰国的第3大贸易国、越南最大的外资投资者。

题主的问法本身就事先假定新加坡作为华人居多的国家不该走亲美路线。事实上新加坡外交总的指导原则是务实主义,实事求是,认清自身的位置,接受国际关系的现实,以现实的眼光看待世界,不抱不切实际的期望,以生存和获得实际的利益为底线。说得通俗直白些就是新加坡的外交原则是不以与国内民族的亲缘关系和意识形态为导向,而是坚决以维护本国利益为最高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就是唯利是图,就是有奶便是娘(当然这其实恰恰是国际政治的真相所在)。在这样的外交理念下新加坡其实并非单纯亲美,而是试图同时和美、中、日、印、澳等大国同时保持友好关系,当然这种多方讨好的行为也注定各方对新加坡都保持一定的戒心。我们站在我们自身的立场上看觉得新加坡亲美,而美国有时也会站在美国自身的立场抱怨新加坡和自己对着干,其实对新加坡而言:这一切都不过是为了维护其本国利益而已。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这个问题会有争议,值班小编在此提供一个视角,如有其他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没人规定华人就一定要亲近中国。新加坡坚持走亲近西方的外交路线,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国家利益因素。历史上新加坡由于扼守着马六甲海峡的南口,是分开印度洋与太平洋的要隘,战略位置异常重要,英国出于保卫自身在印度的利益、经营远东地区的需求,对新加坡作为亚洲最重要的海防要塞与海上贸易的中转口岸,进行了重点建设,同时积极扶持新加坡本地华人成为大英帝国统治阶层的外围。说白了,作为大英帝国全球战略上的重要一环,新加坡除了“外表看起来是华人”,里子实际上是已经完全西方化了的统治阶层,这些人采用西方传统的思维模式思考和外交,亲近西方国家是自然而然的。

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新加坡秉持了李光耀的引入域外大国来达成战略均势、保卫自身安全的地缘政治设想。作为大英帝国培养出来的华人统治精英,李光耀明确地意识到,新加坡的战略位置太重要,而战略纵深又太浅,单纯依托自身的力量绝对无法有效防卫;而单纯依托外部力量,又容易被当成主要大国讨价还价的筹码随意出卖。因此李光耀总理在军事建设上坚持“毒虾”原则,保证一个大国无法一口将自己吞掉,保证一个中等国家如果意图把自己吞掉就会导致同归于尽的后果;而在对外关系上又坚持以独立自主的军事力量为后盾,同西方站在一起,通过尽力维持西方国家所看重的海上贸易通道的安全性而保证西方国家不至于同自己随时翻脸或把自己随意出卖。这种情况下,新加坡同周边距离较近的国家关系始终不温不火,却和西方主要国家尤其是美国保持步调基本一致,这就不奇怪了。

当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里也提到过21世纪的中国可能会借助传统中华文明天下体系的旧秩序旧格局,重新建立亚洲范围内的中国文明圈,实质上确立起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势力范围。对于我们来说,虽然亨廷顿的设想颇多诟病,但是也不失为一个可能的路径与实现的机会。具体的操作就让我们这一代人来做了。


军武次位面


新加坡是一个位于东南亚的岛国,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面积719.2平方公里,人口560万,政治制度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华人占到新加坡总人口的75%,尽管如此新加坡却是一个十足的亲美国家。同时新加坡国内的排华情绪比较严重(民国时候的新加坡还是比较亲中),新加坡鼓励美国到南海搞所谓的“自由航行”,寄希望于美国能够维护地区的军事力量平衡。这些行为都表明新加坡和美国走得很近,那么为什么以华人为主的新加坡如此亲美呢?
(新加坡中央商务区)


我们中国人常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虽然李姓先生并不完全赞同这句话,但是无法否认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确实更多的还是由共同的利益所决定。只是现代世界的国家利益已经不仅仅限于曾经的经济和土地利益,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和政治体制在当今世界的国家利益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大多数国家都会将维护自己的政治体制稳定作为自身的根本利益。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当今世界价值观相近的国家更容易走得很近。

新加坡和美国走得近,最根本的原因当然是出于新加坡的国家利益。新加坡是一个小国,经济以金融和转口贸易为主,新加坡的这种经济结构很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的影响。而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又拥有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所以跟美国建立良好的经济联系有利于新加坡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在政治上,新加坡作为一个议会制共和制国家,新加坡国内的政治经历了从威权政治到民主政治的缓慢转变,如今新加坡人无论是从文化上还是价值观上都更加偏向于西方。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加坡人当然希望通过和美国建立稳固的政治关系来维持国内政治体制的相对稳定。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奥巴马)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新加坡作为一个弹丸岛国,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只有560万。这就导致新加坡国内无法建立强大的国防军队,更无法为军队提足够的军事基地,新加坡国内毫无战略纵深,一旦遭遇外国入侵就将面临亡国灭种的风险。这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导致新加坡希望能够获得大国的军事保护,通过和美国建立稳固的军事联系甚至同盟关系可以为新加坡带来安全感。而美国正好又希望能够保持自身对于东南亚的影响力,所以双方一拍即合,很容易地就走到了一起。


(新加坡拥有一支7万人的军队,图为新加坡国防体制)

马六甲海峡对于新加坡国内的转口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新加坡自己没有足够的实力控制马六甲海峡,那么新加坡就会寄希望于让美国在国内驻军以维持马六甲海峡各方的力量平衡。

人种和民族并不能决定国家之间关系的亲近或者疏远,决定国家之间关系的最终还是他们的共同利益。在新加坡看来,美国是一条友善的大鱼,美国的存在可以防止其它大鱼到东南亚地区闹事。在这样的观念之下,新加坡这条小虾米就总是寄希望于美国这条大雨提供的安全感,华人虽然占到新加坡总人口的75%,但是新加坡却始终和美国走的很近。


李姓先生


今年6月,举世瞩目的“特金会”在新加坡举行。这次美朝领导人会晤能取得圆满成功,新加坡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为此还花费了约7800万元人民币的巨款。其实,对于新加坡而言,出钱出力一点都不觉得亏,说明美国重视新加坡的地位,仍然“得宠”。我们也可以看出新加坡与美国的关系不一般,如果换另外两个国家会晤,新加坡是否那么用心就要打个问号了。

1、走投无路,新加坡投入美国怀抱

新加坡乐于替美国办事,并非没有道理,因为新加坡能取得如今的经济成就离不开美国的鼎力支持。作为曾经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现在的新加坡不仅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而且还是继纽约、伦敦和香港之后的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过,建国之初的新加坡,可谓一穷二白,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另外,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十分尴尬,完全被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包围,完全失去经济扩张的可能。对于新加坡而言,想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寻找大国的帮助,于是新加坡选中了当时的超级强国——美国。

2、新加坡“献媚”?美国开始疯狂投资模式

新加坡建国两年后(1967年),当时的国父李光耀首度访问美国,至此拉开了新美两国关系的新篇章,两国开始进入“蜜月期”。美国开始对新加坡进行投资,惠普、通用电气等美国大公司纷纷过去投资设厂。资料显示,1997年,新加坡有近200家美国制造公司。随着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新加坡与美国于2003年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关系,促使双边贸易额增长50%。

既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后,新加坡还成了美国在东南亚的最大投资受益国。2016年,美国对新加坡的投资达到2280亿美元,短短三年的时间投资额增加了740亿美元。最新数据统计,总部设在新加坡的美国公司足足翻了19倍,超过3700家。换个角度看,新加坡的经济已经陷入了十分依赖美国的地步,新加坡还能不重视美国?

3、下一个“日本”?新加坡或东南亚战略核心

当然,东南亚那么多国家,为何美国偏偏相中新加坡,这与它重要的地理位置有关。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扼守马六甲海峡最南端出口。自英国殖民时期开始,新加坡一直是重要的东南亚转口港,还是当时的大英帝国在东南亚最重要的据点。

对于美国而言,新加坡的战略位置同样不可小觑。1990,新加坡开始向美国提供海空军基地,为美国在东南亚提供军事部署。随后,新加坡还成为美国海军提供后勤补给的基地,双方的军事合作不断加强。可以说,美国在新加坡的存在,为其长久发展提供“保驾护航”的作用。

不难发现,新加坡与美国是完全的互惠互利关系,新加坡想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美国,亲近美国也就在情理之中。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新加坡一直强调新美关系不是盟友关系,但大家心里自明,实际上两国的关系胜过盟友。


金十数据


新加坡为何亲美不亲华?

亲美是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选择

先说亲美,作为英国在亚太的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倒向美国的已有先例,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二战中,英国本土受到德国的攻击,亚洲在新马又遭到日本攻击,军舰被击沉,军队投降。并且,英国在二战中执行的也是欧洲优先的政策,根本无力东顾。在这种背景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倒向美国。

二战结束后,老牌的大英帝国进入持续的收缩状态,先是印巴独立,接着是新马独立,再接着失去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所以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英国也结束了在新马的军事存在。此时,新加坡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一样,依靠美国了。

亲美不仅是政治上的站队,也是经济上的选择。对于战后东亚的日本、韩国、新加坡来说,美国既是投资商,也是巨大的市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亲美也是现实的。

哪么新加坡为何不亲华?

这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去中国化运动使然,而这一运动的实际执行者就是李光耀,其后台就是英国政府。

李光耀其人应该说是极其聪明的,说实在话新加坡太小,如果让他治理一个大国,估计也没有问题,但此公骨子里却是极其反华的,所以李光耀仙逝之时,某些媒体又说此公是天朝的老朋友,答主心里暗暗一笑,有吗?请看李光耀的去中国化步骤。

清洗左翼林清祥

上世纪60年代初,时任新加坡总理的李光耀所在的人民行动党本来是和左翼合作组成的政党。当时在新加坡的华裔中,李光耀代表了在英国教育制度下成长起来的中产阶级和职业阶层,属于右翼; 林清祥则代表工人和下层民众,政治纲领中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代表了左翼。李光耀得以其得以上台执政,也离不开接地气的左翼的决定性的帮助。后来,党内左右之争日益激烈因此以林清祥为首的13人退出人民行动党,组成社会主义阵线,成为左翼反对党,这使得人民行动党在立法议会的议员数一度在总人数的半数左右徘徊,政权极度不稳。

李光耀与林清祥(中)

1963年2月,英国殖民当局和新马两地的政府联合发起名为“冷藏行动”的大逮捕,把100多名社会主义阵线的主要领导人和骨干投入监狱。拘禁多年后,于1969年辞去所兼社阵秘书长职,宣布退出政坛,获释后赴英国深造,10年后回返新加坡,1996年2月5日因心脏病逝世,终年62岁。

清洗华人领袖陈六使,吞并华文大学——南洋大学

陈六使(1897-1972年),著名南洋企业家、慈善家。1950年,出任中华总商会会长及福建会馆主席。在中华总商会会长任内,为华人争取公民权利益和列华文为官方语文。他经常资助教育事业,包括新加坡的侨校、马来亚大学、国内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

陈六使

陈六使一生最突出的贡献是倡议和创办了南洋大学,1953年,他效法陈嘉庚先生办学义举,创办中国以外地区(海外)第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并聘请林语堂为第一任校长,以此受到侨界的尊敬。南洋大学自1956年开课至1980年,与新加坡大学合并为止以作育英才25年,培养了一万两千多名毕业生。但因陈六使亲华的立场为新加坡政府所不容,更被李光耀视为眼中钉。

1963年9月16日新马脱离英国殖民统治,9月21日李光耀带领人民行动党赢得大选,第二天,新政府就宣布吊销南洋大学理事会主席陈六使的公民权。他一手创办的南洋大学因不符李光耀政府英文至上、排斥华文教育的政策,亦不断受到官方的打压,终于在1980年被强行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这海外唯一一所华文大学就此不复存在,退出历史舞台,令人扼腕叹息。

大陆改革开放以后,李光耀又从经济利益出发,与大陆接近,但是,他心中对大陆的敌视是始终存在在。


元和拾一年


我刚刚去过新加坡,我只会用我看到和听到的来说话,我不喜欢那些无脑喷子说的话,因为那只是井底之蛙或者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的观点。新加坡作为一个拥有较多华人并且高度发达的国家,其文化多样且能相互融合可谓独一无二。在新加坡,汉语尤其是普通话作为官方语言之一,无论是在地铁、车站、旅游景点都能看见。在尊重习俗方面,新加坡更是当仁不让。临近中秋,月饼展销在各大商场都可见。一面是GUCCI、LV……等大牌林立,一面是传统文化的展现,可谓相得益彰。新加坡人对中元节也十分重视,在很多华人店铺门前都摆着供品和香烛来祭祀,与新加坡高耸的楼群和整洁的街道对比显得有些突兀。在新加坡街头,有很多大铁桶,出来的时候不了解这是做什么的,经过询问才知道这是专门留给拜祭祖先的人烧纸用的。叫我不经意间想起了前些天哈市的大规模整治殡葬用品的新闻。拥有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结果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却越来越少。相反的,日本、新加坡,甚至韩国,却或多或少的传承了很多中国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新加坡的素质教育也是相当的成功,我去过的几个国家里,只有日本和新加坡在乘坐电梯时人们能够自觉站在一旁,并且把一侧留给有急事需要通过的人。而且在新加坡,种族歧视的现象很少,大街上匆匆游走的有白人、黄种人、印度人(颜色分布较大有很黑,较黑和不黑)……等等,不管是在写字楼还是在大街上,各行各业都有,都在认真履行着自己的使命,为这个国家做着贡献。再说说新加坡为什么亲美,作为一个弱小的国家,想要增加自己的国际地位,“抱大腿”是最明智的选择。大腿越粗,对自己的发展越有利。良禽择木而栖是恒古不变的真理,没有必要去指责别人。











想尊重你很难


1.新加坡确实是以华人为主体,但二战后是从属于马来西亚的。

2.马来西亚一看难以管理,就允许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国父是李光耀,儿子李显龙接班,在中国有很多投资,民间的文化和经济往来有很多,为何新加坡还时常跟中国叫板呢?

3.新加坡立国之初,就被马来西亚扼守着战略要地和淡水资源,自立性很差。建国后不久,澳大利亚就与新加坡谈判,就获得了华人聚居的圣诞岛。由此可见新加坡国小力弱,需要抱大腿,而美国成了首选。

4.新加坡的武器和军事防务基本都是美国参与的,政治和外交上不得不依仗美国。而目前母国的军事影响力显然难以到达新加坡,只能是这样的态势了。

5.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地缘政治,新加坡作为一个孤岛国家,理性才是制定外交政策的依靠,而不是简单的民族情感。


啥都不知道


新加坡虽然不是美国的正式盟友(同盟条约意义上的),但是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超过美国与其正式盟友(如泰国)的程度。

新加坡“亲美”的主要原因是,小国的安全脆弱性。新加坡自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建国,一直就面临着很高的生存担忧。作为小岛国,新加坡缺少基本的生存条件,淡水供应需要依赖马来西亚。同时,作为华人为主的岛国,地理上夹在了两个穆斯林国家之间。不论是印度尼西亚,还是马来西亚内部的民族、种族、宗教矛盾,都可能严重外溢并新加坡的内部稳定。

因此,新加坡建国之初奉行的策略就是安全上“追随强者”。最初,新加坡挽留大英帝国,邀请印度来“接管”,但是没能如愿。随着美国进行越南战争的需要,加强了在东南亚的存在。而新加坡也担心东南亚共产主义革命的扩张,双方在“反共”的利益上达到了一致,新加坡向美国提供军事后勤保障和维护的帮助。基于这种安全和防务利益上的契合与合作,一直延续至今。

冷战结束之初,菲律宾停止续约租借苏比克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给美军,印尼和马来西亚也反对美国在东南亚存在军事基地,但是新加坡很快就伸手向美军提供樟宜基地。2005年新美签署了《防务与安全合作的战略框架协议》,2015年签署《提升防务合作协议》。

新加坡“追随”美国的主要原因是,不论是李光耀,还是李显龙当总理,都认为需要一个强大的美国的存在,东亚地区才能享有和平、安全和稳定。作为小国,新加坡对外部环境的稳定有高度的依赖。另外,美国在全球经济上奉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和原则,事实上给新加坡的经济奇迹和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环境。另外,新加坡一方面作为美国的“准盟友”,另一方面同各个大国交好,从而提升了自己的地区影响力,也使得新加坡在地区中常常能够“小马拉大车”。


林民旺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一个小国。是从马来西亚分裂出来的,一个国家。小国生存之道就是亲近大国或者左右逢源坐享其成才能过的逍遥自在才能自保。新加坡华人大部分是清朝末年,生活过不下去才到南洋去混口饭吃。因为当时的清朝腐败无能,无法保护华人在海外的利益,华人很多都是被迫卖到南洋其他国家去做苦力做劳工或者到种植园去干苦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经常遭受老板的克扣已非人的虐待,没有尊严的活着,因为他的母国无能为力保护她的生命,财产安全与他的尊严人格。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繁衍生息,在新加坡这个地方逐渐聚集的很多华人。而这些华人都是第三代或者第四代人了,对于母国已经有所忘记了,逐渐融入了当地社会与当地的马来西亚人或者其他民族逐渐融合在一起。直到1965年,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建立新加坡开始,为了达到新加坡华人对新加坡国家有认同感。开始大肆的实行英语精英教育计划,废除华人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开始全面西化亲近西方亲近美国,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严格的控制。使华人传统文化教育在新加坡逐渐衰败下去,因为当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又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当中。中国的经济又陷入了停滞,国家依然一贫如洗。又遭受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与孤立。使新中国无法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让接受西方英语教育的新加坡华人看不到自己的母国的强大,所以产生了悲观感与屈辱感,觉得自己的母国无法发展壮大。身为华人的华侨设荣誉感与认同感,因为穷亲戚没人待见这是千年不变的道理,在新加坡成立之后,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大力实行去华文化教育,让身在新加坡的华人有国家认同感。为了在大国之间生存,李光耀把美国人引进来,把自己的基地租给美国人用作海军基地还与美国人加强的同盟国关系,让很多漂流在外的华人更有国家认同感。因为他们有美国的保护,感觉再也不会受到欺负。所以新加坡的华人开始全面融入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对西方价值的认同,对传统华文教育的抛弃。产生了对美国的好感是新加坡两代领导人对西方政策产生的效果。


铁木真165163663


新加坡虽然不是美国协议上的同盟,但两国关系密切程度却超过一些美国与盟友的关系。这其实是两个方面的关系,其中一个方面是美国看重新加坡重要的地理位置及其在金融与经贸中的地位,愿意了与新加坡保持一种亲密关系,这是前提,否则的话,新加坡再有情,而美无意的话,热脸也贴不上冷屁股。在此基础上,小编谈谈新加坡这么做的原因:

第一,决定国家亲疏的关键因素不在人种。新加坡的华人多数并不能保证其亲中。在世界上这样的例子还是比较多的,比如东亚的日本与韩国等。那么关键是什么呢?目前来看,还是国家利益,如果与你交往能增进我的国家利益,那还有什么能阻当我走向你的步伐呢?

第二,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而新加坡是以外向型经济而立国的,美国无疑对新加坡最具吸引力。


第三,意识形态因素。新加虽为华人国家,但其信奉的基本价值观念与西方更近。物以类聚,新加坡更愿意成为西方家族的一员。

第四,新加坡是一个很小的岛国,且生存在两个伊斯兰大国之间,其安全基本上是难以自保的。在这种情况,引入与依赖大国保护就成了其最佳选择,而世界上武力最强的美国当然是首选。此外,马六甲海峡的安全保护新加坡也要求助于美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