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他曾指挥一千兵力击溃数千日军,晚年却靠种菜养猪为生

我们知道在日军侵华时期,日军装备先进,单兵作战的能力很强,敌我双方作战往往要打出一比五甚至更高的比例。但是有一位将军,却以一千人的兵力大败几倍于自己的日军,救出了已陷入绝境的英军部队七千余人。

他就是抗战名将,曾经参加过惨烈的武汉保卫战和长沙保卫战,抗战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孙立人将军。他1900年出生在在安徽省庐江县的一个望族家庭。

孙立人将军指挥的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之后打的第一场胜仗,他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溃了数倍于自己的日军,救出友军,此一战轰动全球。

1955年孙立人将军受到下属的牵连被捕,遭到国民党政府软禁长达33年。孙立人将军的次子,在上海一家企业工作的孙天平曾说:台湾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伤心的地方。

据孙天平回忆,尽管父亲遭遇了不白之冤被软禁33年,但孙立人始终秉持着“不言长官之过”的心态,从来不说蒋介石的坏话,不谈论自己的委屈和不满。

在被软禁期间只是专心种花养猪,卖了钱供子女读书。直到恢复自由以后,孙立人将军才有意识地给孩子们讲述过去的历史和曾经发生的事情。

抗战时他曾指挥一千兵力击溃数千日军,晚年却靠种菜养猪为生

孙立人的父亲孙熙泽曾任青岛警察学堂总监(相当于现在警校的校长吧),失去生母又年幼的孙立人跟着父亲在青岛读书。在他14岁时,以山东省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

除了清华大学外,影响孙立人一生的还有美国维吉尼亚军事学校。至今,在这所培养出巴顿、史迪威、马歇尔等名将的学校中,还有孙立人将军的纪念馆。

在孙立人后来的照片上,总能看到他的左手戴有一枚宝石戒指,孙天平说这枚戒指是父亲在维吉尼亚军校毕业的纪念品。

孙立人在70多岁时,不小心将戒面上的紫水晶打破了一个角,他特意把这枚戒指寄给了在美国读书的孙天平,让他去维吉尼亚军校进行修复。

但因时间久远,再加上这枚戒指的特殊含义,维吉尼亚的工匠们不敢下手进行维修,怕破坏了这枚戒指的原貌。最后这枚残缺的戒指一直就放在孙天平那里。

1955年孙立人蒙冤被捕,被软禁在台中。在被软禁期间孙立人将军没有气馁,也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他要求孩子们把身体锻炼好,每天监督他们跑步。

不仅如此,孙立人还告诉孩子们要多学习文化,那时年纪还很小的孙天平就被要求背诵整本的《古文观止》。孙天平还说父亲的家教也很严,他小时候筷子没有拿好,碗没拿好,就会被父亲来一个“爆头。”

抗战时他曾指挥一千兵力击溃数千日军,晚年却靠种菜养猪为生

孙立人要求孩子们拿筷子要像“凤点头,”拿碗的时候要用大拇指扣住碗边,另外四指并拢扣住碗底,要像“龙吐珠”一般。

孙立人为了给四个孩子提供学费,就在住所前围了一个院子,在院子里养鸡、养猪、种花、种水果,用这些东西换来的钱供孩子们读书。

孙立人种植的玫瑰是美国亲戚寄来的种子,花开之后鲜艳无比,而且花朵非常的大,让人看了就有购买的欲望。在花卉市场里,孙立人的玫瑰被大家成为“将军玫瑰。”

孙天平记得父亲在刚被软禁时,工资也被停发,没有了生活来源,父亲只好靠变卖家产为生。时间久了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卖完了,不得已孙立人才开始养猪种花。

在孙立人的房间里,全是抗战时期的笔记、战报、练兵操典等,数次搬家这些东西受到孙立人的“重点照顾,”至今也没有丢失一张纸片。

抗战时他曾指挥一千兵力击溃数千日军,晚年却靠种菜养猪为生

1990年的秋天,90岁高龄的孙立人住进了医院。一位老部下来探望他时,孙立人告诉他,自己死后不想葬在台湾,希望和当年远征缅甸的新一军阵亡官兵葬在一起。

而在广州的新一军墓地早已面目全非,寻找非常困难。后来孙立人看到一本杂志上介绍孙家祖坟,看过后他唏嘘不已,说道:为人子不能亲拜祖墓,算不得是人!

1988年,孙立人将军的部下潘德辉回乡探亲,孙立人委托他到家乡庐江代为祭祖。潘德辉没有食言,到了之后在孙家祖坟举行了隆重的扫墓仪式,并拍照留念,看到照片的孙立人激动的要给潘德辉行跪拜大礼。

1990年,已知时日不多的孙立人再次委托潘德辉回大陆家乡商谈墓地事宜,等潘德辉回来时,孙立人已经陷入昏迷,但听到潘德辉的声音孙立人醒了过来。

他抓住潘德辉的手,用尽力气说出一句话:为什么今天才回来,我等你好久了!说完又昏迷了过去。孙将军去世之后,灵柩暂厝在他曾亲手耕耘的果园里,他的儿子孙天平准备遵从父亲的遗愿,适时把父亲的遗骨葬回家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